- 相关推荐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积累、思路与技巧
--------高三第一轮语文复习点滴
璜土中学 徐国良
高三语文复习,一方面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把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纯熟运用各种解题技巧。敝以为,高三的第一轮复习要着眼在学生积累知识,疏理解题思路,驾驭解题技巧上。
我们普通中学面对的学生,他们的初中语文基础本身就差(我校本届学生高一录取时人均比八校均分低2.7分),更成问题的还是差在语文学习的兴趣上,再加上高中语文知识面广量大,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因而一些学生就处于半放弃的被动学习状态。高中三年,要求课外阅读几百万字,但我们的学生连课本都懒得看,遑论课外!因此,高三复习尤其重要而且艰难。
在积累知识方面,本人抓了三点:
一是尽力增加课内容量。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国际时事------只要能涉及到的,就尽力补充,以求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其看问题的思路。二是努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课文涉及到的名人典故,经典议论尽力组织多元化讨论。屈原、岳飞、文天祥这些经典的悲剧式人物,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评价去议论,往往会得出许多乃至截然不同的评价。祥林嫂水生嫂夏大妈等各种妇女形象,对她们的性格形成的背景及过程的综合分析,能使学生“大处落墨”而至“豁然开朗”。在积累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铸炼了学生探索的能力,提高了思辨水平。三是强调记好课堂笔记,每课、每次考试分析都强调并督促学生记好分析笔记。
各种题型的复习重点抓好疏理答题思路。
文言翻译。这是学生失分的大头,原因常常是就事论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注重句子,忽视了文章。本人再三强调,文言文重在语言环境,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等都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吃准,各种变式句,大量的省略成分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补充完善。反复提醒学生:看清上下文,把握全文,切忌望文生义。
诗歌鉴赏。一抓审题,看清题眼和诗眼,回忆风格,琢磨背景。二抓意象:写了什么景,涉及到哪些物,出现了哪些人,而且一定要熟记古典诗歌中意象寄托的一般含义,具体到某中景物一般寄寓什么情感。三抓情感:感情基调一般就是诗歌的主题所在,抒的什么情,这往往是解答诗歌问题的关键。四抓手法:或托义于物,或借景抒情,或比拟,或对比。写作手法以及修辞手段是答题的切入点或突破口。同时要注意,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也不要复杂问题简单化。诗歌是用来抒情的,作者的本意不是供考试用的,抒发的是常情常理,学生理解切不可随意拔高乃至曲解。
现代文分析。实际上解题思路与古诗词分析基本相通。强调三读:1、一分钟速读,了解写的什么,大致有几部分。2、4----5分钟精读,要求知道:写什么?具体分几段?如何写?为什么要这样写?感情线索是什么?主题是什么?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其中主题和写作手法必须理解到位。3、再读2分钟,综合检查以上两步的理解。在这三读的基础上,学生动手答题,要求先做后面两个题(往往是主题与写作手法方面的),再答开头两题。
当然,其他题型也各有思路,本文不再赘述。
关于答题技巧。其实许多语言题的解答技巧同样离不开答题思路。以现代散文为例。文章写某个事物,某种景物,肯定有它一定的逻辑思路。譬如写树,那一般总是要写形象:树干,树枝,树叶,树皮,再其他-------这些是具体描述。为什么要这样描述呢?很自然就牵涉到主题,托义于物这是作者的目的所在,力争上游啦,倔强啦,不怕困难啦,不择生存条件啦等等,说到底就是要我们学习并最好也具有这样一种精神。因此,在解答技巧上一般思路为: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揭示了什么主题,情节上有什么作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当然要视具体文体而定,写景状物类就少有情节了。
根据本届学生的特殊性,本人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至少,今天我的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到很畏惧了。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相关文章: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09-05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03-26
《积累·运用四》教案07-03
调研思路报告02-04
初中语文古文古诗背诵积累10-22
《积累与运用四》优秀教案设计09-24
积累与运用一教学教案设计06-03
销售思路工作总结01-27
高考常考易错成语熟语积累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