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教师中心稿)
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必须从传统教学:“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老师命题,学生做题。”等固定模式中解脱出来。我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的语文教学方法(权称之为创造型教法),现将它和传统教学方法概括对照起如下:
传统型:讲――听 问――答 启――思 令――行
创造型:引――思 探――找 疑――悟 激――做
现分述于下:
一.变听讲为引思,即变由教师直接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灌输为教师用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不知到知之的过程中知其所以然。
高中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邹忌为何采取“讽”的方式来进谏?这是一个难点,因为同们对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谏的方式了解甚沙。如果按传统型专教法,往往是让学生自己串译成现代汉语。现按照“引思”模式,我则是把这个问题当作全文的突破口,切入点,问学生:“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讽谏以后,他的反应是怎样的呢?”下面请两组同学上来即兴表演一下(每两个同学一组)。
表演的规则如下:(一)每一小组把一个学生扮演齐威王,另一个扮演邹忌。(二)第一小组的邹忌用委婉的方式劝说齐威王,第二小组的邹忌用毫不掩饰的方法劝说齐威王。两个齐威王听了这两个邹忌的劝说以后,谈谈你们的感受。这一引,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们都争着上讲台表演。通过表演者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他们一致认为:谈话要看对象,提意见,行规劝,更要看对象。邹忌“ 谏”的对象是齐王,是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君王。“谏”得不好,捋了虎须,批了龙鳞。臣子就会招来不测之祸,想想特定的对象、我们就不难理解邹忌的良苦用心。采取“讽”这种委婉的规劝方式,只要“讽”的巧妙,就能保护自己,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最后,教师只须简单的补充几句就把这难点突破了,纲举目张,此文全篇精髓学生牢牢地了然于心中。
二.变回答为探找,即变由教师提问,学生机械回答为教师指导学生探寻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加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如教学《鸿门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这句话里有一个字“王”,课文的注释中没有注出,一时难解,而硬查字典也难得到明确答案。其实这个”王“是破音弄读现象。教师启发道:“大概同学们对破音异读规律忘记光了,好好想想吧,答案是不难找到的。”这个题目虽小,却有点难度,当时却有两三分钟时间冷场,但学生在下面很活跃,都在交流,紧张地的翻工具书。过一会儿,有几位同学找到了答案,“王”念wang,称王,成就王业的意思。问他们怎么找到的,他们说,运用名词动用的规律和破音异读的规律,婉转的寻出来的,这一寻、一找要让学生自己由疑而思,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最终获得成功。这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探找”的教学双边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创造意识是颇具意义的。
三.变启思为疑悟,即变原来由老师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质疑老师回答,并在此基础上学生和老师对某个疑难问题达成共识。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是坚持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就要受到表扬,如果谁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立刻回答,需要三思而答之, 这就更好,因为这个问题有深度;如果谁提的问题,使老师张口结舌,不能作答,这最好,说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想得比老师还要深,老师今天不能解答,可以留待以后回答。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购买一些有关的参考书。上课时,可以把参考书带到课堂上来,当老师新讲的内容进行对照研究。如果发现老师讲的和书中说的不一致,可以向老师询问。这里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学生的参考书里讲得对或讲得好,老师讲错了或讲得不如人家好。这就要老老实实的承认,让学生按参考书中所说的去理解,去记忆。二是参考书里讲得也对,老师讲得也对,只是双方法不一样。这要告诉学生。这是从不同的角度讲的,或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学术见解。三是参考书中讲错了,或是讲得不好。这也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这样做,让学生接触的不是一家之言,有利于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
四.变令行为激智。
其一,是变由教师指令学生完成任务,为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参加教学的全过程,变要我完成为我要完成。
其二,变由教师指令学生达到某种要求,为激励学生树立信念,对教师的要求产生情感认同。变强制规范为自觉遵从。这里介绍一种能力培养的好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
备课、(讲)上课。在学校历来是老师的事,对于学生来说是神秘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现在我们也让学生试一试,肯定会在他们心中产生新奇感和自豪感。从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适当参与。代替老师的角色。当然这是要在有计划、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例如为学生挑送合适的教材,提供必须的资料,指点备课,上课操作的程序、方法和技巧等。备好了课预先在四人一组的学习组试讲,后按学习组轮流选派小老师讲课。老师在下边听。小老师讲课中可以让在下边的同学质疑问难, 当小老师招架不住,或者把握不了时,教师应帮助补充解难,经过师生共同讨论,达到这节课应有的目标。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既轻松又不轻松,学生通过锻炼,等于得到了自学精研的课文入的拐杖,对于他们实行今后可持续性学习是不无裨益的。
综上所述,通过语文教学方法的由传统型向创造型转变的尝试,我们初步感到语文教学中存在日久的三气:死气,呆气,暮气少了,而另外三气:生气,灵气,朝气多了。初步尝到传统型模式中摆脱出来的甜头。初步实现了教与学的共同创造,使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中心稿)09-2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染艺术(教师中心稿)05-29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教师中心稿)10-10
发展学生语文创新思维初探(教师中心稿)10-02
激发兴趣,求异求新--现代教学观念的转变在作文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中心稿)06-06
谈教学中教师情绪的控制(教师中心稿)10-21
直奔中心阅读教学的尝试08-30
也谈创新作文教学(教师中心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