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教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7 15:38:5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诗三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A】“杜甫诗风初探”主题学习课

杜甫诗三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以现实主义标举的伟大诗人,本课集中选编了他写于不同时期的三首诗,反映了他的不同的诗作风格。教学本课时,不妨以“杜甫诗风初探”为主题,带领学生踏上唐诗之旅,去探寻去发现。

  〔教学步骤〕

  一、导入,竞背学习过的唐诗。

  二、朗读,读准下列字音。

  岱宗(dài)  决眦(zì)  簪(zān) 逾墙(yú)  邺城(yè)  老妪(yù)

 幽咽(yè)

  三、比读,比较《望岳》和《春望》两首诗。

  1. 比较角度:抓住一个“望”字。

  2. 明确:

   (1)《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写此诗时诗人24 岁,正过着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的第二年三月,诗人劫后余生写下了《春望》。

  (2)《望岳》之望是由远而近,由朝而暮, 由大略而细致,《春望》之望是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

  (3)《望岳》之景阔大雄伟,令人心神为之激荡,豪情满怀;《春望》之景满城残败,凄凉荒芜,使人黯然神伤。

  (4)《望岳》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格调高昂,洋溢着盛唐的浪漫精神;《春望》则抒发了战火之中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深沉抑郁,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3. 小结:分析诗歌风格可从写作背景、写作题材、思想感情诸方面入手。

  4. 自读《石壕吏》,从写作背景、写作题材、思想感情几方面分析此诗的写作风格。

明确:《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此时郭子仪等的60 万大军被史思明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诗中记叙了县吏夜晚捉人的事,诗人通过对现实的如实描绘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诗歌风格是含蓄的、深沉的。

  四、链接延伸。

  1. 复习以前学过的杜甫诗歌和自己课外背诵的杜甫诗。

  2. 将这些诗作按诗歌风格归类,引导学生体会杜诗风格的多样性。

  如雄阔高昂、深沉含蓄、清丽温馨等。

  五、背诵三首诗。

  【教学设计B】赏读课

  〔教学创意〕杜律向来被誉为律诗的最高境界, 为很多后人效仿。原因何在? 语言的苦心锤炼是一个重要原因,杜甫曾自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本设计就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指导学生学习杜诗。

  〔教学步骤〕

  一、字正腔圆吟读三首诗。

  二、从词语锤炼的层面鉴赏三首诗。

  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5.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三、引用诗中名句造一个句子,然后说说这些句子成为名句的原因。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明确:名句都是千百年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唤起人类经验通感,在鲜明的形象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的句子。

  四、背读三首诗。

  【教学设计C】杜甫作品朗诵会

  〔创意说明〕本课选编了三首杜甫诗,对一位作者来说,这就犹如编者给他安排的个人专场,设计一节“杜甫作品朗诵会”,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他,深入地了解他,放声地吟咏他,不失为“用好教材”的作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 课前复习曾经学过的杜甫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迟日江山丽》《绝句江碧鸟逾白》《江南逢李龟年》《出塞挽弓当挽强》《江畔独步花》

  2. 学习本课三首诗,了解大意,理解第一首和后两首诗风的差异。

  3. 教师准备相关音像资料,制作课件。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汉》《旅夜书怀》《登楼》《登高》《蜀相》..

  4. 根据学生准备的篇目编排朗诵顺序,安排学生主持人。

  二、朗诵会过程:

  1. 引子:“千秋诗圣---杜甫”,简介杜甫。

  2. 第一乐章:“青年才俊---一览众山小”,朗读篇目:《望岳》朗读VCD ,学生朗读《出塞》。

  3. 第二乐章:“诗穷而后工---记录历史的如椽巨笔”。

  “忧国忧民---直面现实时的真情”, 朗读篇目:《兵车行》《石壕吏》VCD ,学生朗读《江南逢李龟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VCD。

  “乱世暂安---浣花草堂前的微笑”,朗读篇目:学生朗读《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迟日江山丽,江碧鸟逾白)《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VCD。

  4. 尾声:“写诗---生命的存储方式”, 朗读篇目:《登岳阳楼》《登高》《登楼》(师生齐诵) 。

  5. 结束语。师生共同小结,下课。

  【资料整合平台】

  1. 电视系列片《唐之韵千秋诗圣》

  2. 杜甫对于诗歌的语言非常重视,他毫不隐讳地宣称:“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努力,也确实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可以说,杜甫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杜诗语言的功力,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句式、词汇并不特别,但由于写得准确有力,而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如《羌村》中“妻孥怪我在”,读起来是很平常的句子,但它刻画出妻子见丈夫仍在人世、刹那间竟感到奇怪的神情,成为惊心动魄的一笔。又如《江亭王阆州筵饯钱遂州》中“老畏歌声断,愁随舞曲长”,也不是很特别的句子,却很充分地写出了诗人观赏歌舞时潦倒愁闷的心情。另一种情况就是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造成新鲜的、能够激活读者心理感受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写景诗句,常把表示色彩的字放在开头,然后用一个动词引入实物,像“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放船》)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晴》)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等。这样写来,既醒目又能表现出情感的流动。古人炼字,有“诗眼”之说,即一句诗中有一个字特别警醒,使全句皆活。杜甫这方面的长处尤其为人钦服,赞为一字之下,后人无法更易。像“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二十判官》) 的“乱”和“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的“垂”与“涌”,“万姓疮痍合,群山嗜欲肥”(《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 的“合”与“肥”等,不胜枚举。至若《秋兴》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动词“开”和“系”都关联两项事物,更是精巧绝伦。(节选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杜甫与中唐诗歌》) 

【杜甫诗教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并诗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4-25

《木兰诗》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8-30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08-02

木兰诗 教案教学设计07-31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24

外国诗两首(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9-30

长城专题(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08

《中国石拱桥》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04

渔父(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0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