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6 04:52:1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空中楼阁(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我的空中楼阁(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1、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2、学习本文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作者对安静、独立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三、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活理想。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中时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山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悦耳,无案牍之劳形……”在《陋室铭》这里,写了作者的居室,其实就是陋室,但是在诗人的眼里却是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而且在这里作者借陋室寄托作者了一种情感,大家说这个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是吧。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当代作家李乐薇(女)的一篇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也是写自己的居室,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理想生活与追求。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在一座普普通通的山上,一幢平平常常的小屋里面有何文章吧!

板书:6、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抒情散文

二、介绍作者

作者李乐薇,1930年生,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三、初步感受全文。

有感情的朗诵全文。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比较明快、乐观,在朗诵的过程中要带有欢快的感情。分组朗读。根据实际情况指出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错误。一般来说都是基调的不明确,或快或慢,每一个学生在朗读中无论读得好与不好,都要鼓励。

四、整体感知全文,了解文章脉络。

1、分段落。(板书)

第一部分(1-8):小屋与山、树的关系。

第二部分(9-18):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2、分部分分析文章

第一部分可分

A、(1至3)立足于山外,写小屋与山的关系。 

B、(4至8)立足于山上山下,写小屋与树的关系。 

A(1-3)

请一位同学诵读这三自然段。(适当的表扬)

提问:从这三段里,大家可否找到小屋的方位,即小屋是在哪里呢?

明确:“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提问:小屋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明确:“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在这里,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山比作眉,把小屋比作眉梢的痣,那整个大自然就是女子的脸庞了。它们之间融合得十分自然,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一个精美的比喻赋予山与屋少女的灵秀,包含着作者爱屋、爱山而及整个大自然的迷恋之情。

“山如眉黛”可以看出作者是立于山外,远远仰视的。

     

板书:立足山外   仰视

提问:看第三段第一句话,“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再看第四段“小屋点缀了山”,山需要点缀,“小屋点缀山”,小屋是如何点缀山的,小屋点缀山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明确: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B“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C“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表现“山上有了小屋”而给人的美感:“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飘 ”、“掠”的动态写静止的美,出奇制胜,气韵生动,这是作者发挥想象的能动作用而产生的形象的变化。后一对隐喻,则直接点出它给人的色彩印象和气氛感觉。

提问:

     板书:(接立足山外)小屋点缀山

B(4至8)

提问:朗读第四段“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上面已近分析了小屋点缀山,下面就是树点缀小屋了。这一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板书:          树点缀小屋

提问:树是怎样点缀小屋的呢?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从哪个角度进行描写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5-8)自然段。

明确:树的动         小屋的静

树的高大       小屋的小巧                               对比

满山皆树是小屋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上面   风度       拟人

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    风度

作者采用对比、拟人、比喻等一系列修辞手法来描写。

再看一下第五段里的无花树是怎样的?山上的树是“无花树”,本来无花,作者拿花来作比较,从而突出了“树的美”。作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位,写树的姿势--“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写树的动态--“轻轻摇动着”;写树的高大--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都是为了衬托出“小屋的静”、显出“小屋的小巧”“别致出色”。同时通过着意突现绿的色调,绿的荫蔽,使小屋另添一种风韵,“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更揭示出了树点缀小屋的美妙境界。

板书:山上   近看

接着,作者由近看改为远观,采用仰视的巧妙角度(远远地站在山下看),

(板书:山下   远观)

一个远镜头便把小屋推向了空中:林海绿丛中的小屋在树的遮掩、簇拥下,只露出一些线条,一角屋檐,一排屋瓦。还有一片蓝墙、白窗,树影晃动,那小屋若隐若现,扑朔迷离,似鸟飞蝶舞,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这个画面的描绘,给人一种“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的“空中”感。其实就已经蕴含着题目中的“空中”这两个字了。

 

第二部分:

(1)作者第一部分多角度的描写小屋与山、树的关系后,转而又从多侧面来描写,具体描写了哪些内容?请学生默读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内容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 

①小屋的“领土”与“领空”。(9--10) 

②小屋的空气与光线。(11--12) 

③小屋的环境和外界的交通。(13--14) 

④小屋的夜景,并点明题意。(15--18) 

在这一部分里,作者具体描写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提问:作者描写了一些什么景物呢?

明确:领土、领空、有形的围墙、无行的围墙、光线、空气,交通要道、夜景(板书)

与同学们一块儿来欣赏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些景物的。

先扣住小屋的“小”字做文章。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把这块土地戏称为“领土”,除了诙谐风趣之外,还含有这是“独立”的地盘、自豪的意思。写“领土”,小中还有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领土”是“有限的”,和“领土”相对的“领空”却是“无限的”。写“领空”,作者换用了对偶句:“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写出小屋在地上虽受到“限制”,空间却是“无限的”、自由的。这里突出了作者对“空中 ”的偏爱,对能尽情“游目骋怀”的向往。 

接下去,扣住“领土”写“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紫藤、月季、喇叭花……;扣住“领空”写 “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写得五彩缤纷,奇光耀眼,渲染了小屋环境的美好。 

写罢视觉的官感,再写呼吸时受到的诱惑。空气清新得出奇,竟使人产生了闻以袭人香气的错觉与兴奋。(空气是清晰的,呼吸的是香) 

光线是具有科学时间性(两个比喻形象写出)

和浪漫文学性

(小屋窗多,光线好,但也有“例外”的时候。作者用优美潇洒的抒情笔调,用新奇瑰丽的比喻,描摹了破晓或入暮时,他对光线变化的细微观察和独特感受。早晨来到,山中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安谧”,随着晨曦的扩散,视野的扩大,“好象层山后退了一些”。作家捕捉到这个异常新鲜的感觉,用“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开发一些”,便将光线微茫时的那种情韵,表现得非常充分。夜晚降临,他又喻之为“花瓣微微收拢”。这是作者精微观察、悉心体味之所得。末尾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光线随时间变化,自有其科学道理,并非杜撰的神话中的奇光异彩;光线有了这种变化,更逗人情思,产生浪漫的遐想。)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接着,作者用抒情的赞美的语调暗暗扣题:“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以“人们”影射“空中”,表明小屋虽是“空中”楼阁,“我”却不是没有凡人欲念的神仙。

山坡叫幸福的阶梯;交通要道(山路)虽是陡峭的,叫空中走廊。

15到18为点题。

 “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引出“ 空中走廊”,主题就近了。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作者一下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本文的主体形象上了。这小屋,白天“是清晰的”,前面已描述得很充分;“夜晚它是朦胧的”,注意:“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灯多,太亮,反而不美;山上灯少,疏疏落落, “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一派迷离恍惚,依稀朦胧,山也显得虚无,树也觉得缥渺。到这里,作者已把楼阁置于如烟如雾的夜色笼罩之下,“空中”的气氛烘托够了,便把笔端直接指向小屋--------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最后三句话写小屋室内之好得益于自然的美,抒写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一句,概括全文,点明文章思想真谛-----揭示自然的美。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思考空中楼阁是怎样的,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第二课时

复习文章脉络。

一、我的空中楼阁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讨论)

明确:这篇散文命题为“我的空中楼阁”,具有一语双关之妙:它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表明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向往。 

作者的小屋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自圆其说即可)

二、空中楼阁到底寄托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又暗含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三、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本文整体性的表现手法,应重点分析领会。 

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是本文写作的根本意旨。但没有明写,而是贯穿于全文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之中。作者写外在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绿树、花、小屋、山等,一一现出灵动、娇美的姿色,庄严的尊容,写的是“主观”的景物,即带上了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的景物,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了的景物。因此,描写外界景物,成为抒写内在精神的依托。虽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景物描写越生动、形象,蕴含的情志就越具有感染力。这就是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体味本文的音乐美、诗意美、画面美和修辞美。

(1)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山上有了小屋,  ……一点情调。” 

“花好比人的面庞,……在于精神!” 

“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我出外,……山路自动地后退;……” 

明确:文中多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使用散句,又使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感人;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这样就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 

(2)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如“山如眉黛”,来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山也虚无”来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与“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近似;“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与“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近似。 

有些句法也是近似于古诗词的。如“眉梢的痣一点”与“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都以数量词置后;“十分清新……角度上”与“满地残红宫锦汙,昨夜南园风雨”(王安国《清平乐》)都是倒装语序。 

有些句子是直接引用的,如“雾失楼台”出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之句,颇有人间仙境之意。 

(3)品味语言的画面美。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明确:这些情文并茂的语句,把小屋的淡淡影像和山下明亮的万家灯火对比,给小屋创造了一种如烟似雾、朦胧缥缈的背景。淡淡的灯光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真如蓬莱仙境,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4)品味语言的修辞美。 

①“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明确:作者把碧绿的稻田比喻成浩瀚无际的“绿海”,给人以整体感,真是恰切至极;而作者把风吹稻秧所呈现的情态又喻为起伏的“波浪”,则更加深了人对“海”的印象。这种一个比喻建筑在另一个比喻的基础上,且两个喻体间又有内在联系的“续喻”形式的精当运用,形真态切地表现了稻田如大海一样壮美的景色。 

②“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明确: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的喻体的运用,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上,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 

五、课后练习二

① 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说“科学的时间性”是因为--光线准确无误地按照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说“富于浪漫的文学性”是因为--光线明暗色彩富于变化,是比喻的说法。 

②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回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说“快乐的起点”是因为--出外时,满怀希望,正要开始一天新的生活。所以说它是快乐的起点。 

说“幸福的终点”是因为--回来时,满载成功的收获,所以说是幸福的终点。 

“山路”是指什么?这什么说是“往返于幸福和快乐之间”?--指的是作者生活之路,在山路上往返,往返于幸福和快乐之间。 

⑤ “虽然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快马加鞭耳。无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句子话有什么深刻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六、布置作业

 

【我的空中楼阁(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31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17

《祝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0-23

我的空中楼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6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1篇)09-25

大傻教《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教学设计09-20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0-27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0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