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案(高三必修)

时间:2024-10-12 22:07:5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峨眉山月歌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峨眉山月歌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性交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㈣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㈤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案(高三必修)】相关文章:

《峨眉山月歌》(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12

《峨眉山月歌》教案10-25

《峨眉山月歌》及《春夜洛城闻笛》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1-07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07-30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10-13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11-06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09-16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310-31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508-21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