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照应手法的运用(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10-07 12:23: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典诗歌中照应手法的运用(教师中心稿)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系列鉴赏

古典诗歌中照应手法的运用(教师中心稿)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0931-3237439

邮编:730010                           邮箱:zhfl1965@sina.com  zhfl1598@163.com

  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照应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分为三类,即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下面就每一种照应类型在具体诗歌中的运用作简单的分析。

一、 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杜甫《静夜思》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二、 扣题照应

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

   如: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照应标题,很有特色。

三、 伏笔照应

伏笔照应即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是指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这样使诗歌结构前呼后应,起承转合浑然一体。

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这首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再如: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此诗共分两阕,上阙为下阙作伏笔,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照应,反过来“当年”句为“心在天山”埋下伏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照应;同时“关河梦”为“身老苍州”设下伏笔,这一结构的安排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照应作为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为古典诗歌在有限的字数和短小的篇幅表情达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分析鉴赏一首诗从结构上找到突破口,照应是有力的武器。

【古典诗歌中照应手法的运用(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质疑奇服的描写是比喻手法(教师中心稿)07-11

积累运用一(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8

诗歌艺术手法教案07-01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教师中心稿)10-27

诗歌鉴赏专题讲座(教师中心稿)07-07

例谈中考语言运用题对学生的考查(教师中心稿)07-30

古汉语中的称谓(教师中心稿)10-07

谈教学中教师情绪的控制(教师中心稿)10-21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高考复习08-01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中心稿)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