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生的素质教育观

时间:2024-07-30 11:53:3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高中生的素质教育观

 

一个高中生的素质教育观

北京八中高一(7)班 (03/28/2000)    

  “素质教育”是这些年比较时髦的一个词。我虽是因素质教育闻名的北京八中的一名学生,可是仍然对素质教育存在疑问。 

  可以说,我们学校已经努力地开展课外活动了,比如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减少课时、少留作业等等。但是,高考仍像是一把悬着的利剑。为了升学率,学校需要在其他方面动脑筋,因为这毕竟是一所重点中学啊!教学是第一位的,课时减少了,老师们就在压缩的时间内赶进度。可以说,我们课堂上讲的例题要比教科书上的难得多。课间同学们常问的一句话就是:“这堂课听懂了吗?”老师给学生留的家庭作业很少,几乎不留,但考试题又难的让你瞠目结舌,这一招逼得学生在课后“自觉”地玩儿命做题。那么,是老师愿意这样吗? 

  非也!其实有时在课堂上,老师也这样叹息:“唉,这块内容真不错。 

  但这是补充内容,咱们课时太紧,只好不讲了!”有时,老师会不无焦虑地说:“同学们,你们必须努力呀!高考难度系数每年只升不降,你们不努力做题,人家就超过你了!你高考用什么和别人竞争?”这样的场面能算素质教育吗?我觉得这并不能称之为素质教育,顶多是形式上的素质教育,骨子里还是应试教育,其后果只能让学生更累。   

  大家为了参加名目繁多的课外活动要耗费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开夜车怎么办?要想再看些有益的课外书,根本就没有时间。   

  看了一些资料,我发现有篇文章对此分析得很有道理:“形势之所以会这样,是中国当前诸多的社会问题在教育战线的突出反映。农民子弟想进城、工人由蓝领变白领都是要靠文凭的。而当前中国人口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学历高、好学校毕业的人当然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所以,社会上这种竞争演变成了高考的激烈竞争。”我觉得也是如此,所以要想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该尽量增加大学招生比例,这样才能缓解学生的压力,从而全面发展。   

  去年12月的一天,我有幸作为北京八中的学生代表与北京市人大代表座谈,其间代表给同学们提出很多问题,比如你们周末干什么,在家里上网吗。其实,我很想在周末尽情地大玩儿特玩儿,或至少看看喜欢的书,或上网溜达溜达,但时间不允许。我先来说说同学们的压力吧。很多人在周末都报了各式各样的辅导班,手里至少有两三种练习。再来看看老师们,就说澳门回归那个周末吧,比平常只多了一天的假期,老师却差不多布置了比平时多一倍的作业,老师都希望同学们用较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教的那门课程的作业,于是乎,同学们自己可安排的时间就微乎其微了。有了这些压力,自己哪还敢怠慢?当然只能埋头苦干了。那么,我们主要干些什么呢?就是做数、理、化作业。我个人认为,学好数、理、化固然很重要,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但有必要那么专、那么深吗?我有个朋友留学日本回来说: 

  “那里高三数学讲的是我们中国高一学的余弦定理。”可是,在国际上比起来日本的教育还算不错的呢!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才使中国学生更具竞争力。可是,这竞争力在哪儿表现呢?顶多在高考中吧?据说一些大一的学生便不再那么专心读书了。依我个人之所见,高考考那么难的数、理、化,无非只是为了重视选人而已,对学生今后真有用否,我持怀疑态度。有句名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读的万卷书根本不是行路所用得着的,人还能行万里路吗?  

  社会上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非考试科目的老师在讲课,突然停下来说:“请后面打牌的同学说话不要那么大声,以保证前排睡觉的女生不被惊吓和中间正在解题的同学思路不被打断。”这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实际情况也差不到哪儿去。为什么我们不重视像历史、美术、军事这些本可以拓宽我们知识面的课程呢?原因很简单---这些科不考试。如果明天就考物理,手头还有其他的练习没有做,就算是很喜欢历史也只能忍痛割爱了。也许有人不相信考试对我们的强大压力,但你只要看一看历史、政治考试前我们昏天黑地地一通狂背,就不再会怀疑了。所以我想,如果教学能全面统筹安排,使数、理、化只占高考分数的30%~40%,英语、语文占30%~40%,历史、哲学、政治、军事、天文、地理、音乐、电脑等广泛的知识再占30%~40%左右,不就可以让我们全面均衡地发展了?同时,数理化所占的分值减少了,难度自然会低一些,学生就会有精力发展其他爱好了。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素质教育应该和谐,在这个和谐中,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规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我们只能说,全面发展的某些方面对于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的影响可能比其他方面大一些。素质教育指每个人在精通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同时,还有兴趣,有精力进入其他领域。”所以,我希望教育进行体制改革,而且应该从高考制度上改起,如果不这样的话,学生真的很难有精力再发展其他兴趣爱好。  

  我认为:把竞争放在高中阶段,用高考来决定胜败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中国大学应实行宽进严出制。诚然,这会使社会上的大学生增多,使这些天之骄子失去优越感,但我认为,正因如此,能让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有紧迫感,在就业时去竞争,而这种竞争会更加符合实际,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这种竞争与高考竞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不仅仅要求分数而且更注重对整个人综合能力的评价,更多地注入了素质教育的因素。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实践。去年12月中旬,为了参加北京市西城区5所重点中学的辩论会,我一个下午没上课,去北京图书馆查资料。我发现,语文课上学到的许多东西,像指重点句、精读、略读等都被用上,我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喜悦。这不同于语文考试得高分的心情,因为,至少我能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去干一点实事,而不是去应付考试。可是,现在的中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机会很少,知识对于我们最大的用处就是考试。可以说只从考试看,我们的素质真的不错,可实际应用能力又怎么样呢?为什么社会上会有高分低能儿呢?这恐怕是现在的高考制度间接造成的又一问题---我们只会纸上谈兵。 

 

 

【一个高中生的素质教育观】相关文章:

浅谈孔子的语文教育观09-04

素质拓展心得11-14

素质讲座心得10-01

素质拓展活动总结07-24

素质拓展心得[优]09-04

综合素质拓展心得05-29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03-19

素质教育教案03-09

夫妻教育观点不一该怎么处理06-15

最新素质拓展训练心得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