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师的学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
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导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工作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
有了这层体悟和认知,会让我们更欣然乐意面对未来更多的难题!
(选自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必读课本》第四册)
1、 大师以何种方式“整”他的学生?为何要这样“整”?“整”的结果怎样?
2、 面对大师的“整”,学生前后的表现有何不同?
3、 学生一开始弹第一份乐谱时,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三个月之后面对一首高难度乐谱,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4、 大师如果不这样整他,让他“表现最擅长部分”,可能他“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为什么会这样?
5、 依次说出文中三个省略号表示的含义。
6、 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7、 联系实际谈谈,在学习中如何挖掘自己的潜力。(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大师用让他的学生不断挣扎于更高难度技巧的挑战的方式“整”他的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整”,他的学生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在难度渐升的压力下,他的学生的潜能就可以不断的挖掘出来,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由于大师这样“整”,他的学生在三个月之后,一份份高难度的乐谱,弹奏得十分出色,连学生自己都不相信。
2、 学生一开始不明白大师为何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后来他再也忍不住向大师提出质疑,最后当他超水平地弹奏出一首首高难度的乐谱时,他才明白大师的用意。
3、 是大师让他不断接受更高难度技巧的挑战,他不断坚持练习的结果。
4、 因为大师不以这样的方式训练他,他就会失去一次次挑战的机会,自己的潜能就很难挖掘出来,也就很难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更快、更大的提高。
5、 ①面对超高难度的乐谱他的心理活动。②他不懈的努力,不停的弹奏。③一首接一首的弹奏,他都获得了超水平的发挥。
6、 要想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自己获得一定的成就,就要敢于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新的挑战。(意思对即可)
7、 比如:在解数学、物理习题时,尽量尝试着突破以往的思维模式,换一种角度和方法来思考,并随时记下尝试过程中的所思所得。又比如,在写作文时,敢于打破常规的构思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就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好文章。
【大师的学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6-05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7
药(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6
《背影》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1
《劝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