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简传与《蝶恋花》

时间:2024-08-15 08:12:2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晏殊简传与《蝶恋花》

  晏殊(991-1055),字同叔,封临淄公,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真宗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朝廷,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仁宗朝备受宠信,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又以宰相资格出任过颍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处的地方行政长官。晏殊地位显达,但政治上却无什么事功建树,作风偏于保守。不过其为人尚属耿直,尤其善于发现和奖掖人才,当时名士范仲淹、富弼、宋祁、欧阳修、梅尧臣等人,或是他的门生,或得到了他的培养与提拔。作为一位达官,晏殊的日常生活是闲适享乐的,据宋人笔记记载,他特别喜欢与宾客诗酒宴游,每聚会,必有歌乐助兴,酒毕则与宾客相与作诗写词。据说他平生作诗过万首(宋祁《笔记》卷上),估计大部分作品就是在这种应酬中写成的。

  他是宋代词坛唯一堪称词人的宰相,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神童作家。有《珠玉词》一卷,《全宋词》存词一百三十六首,《全宋词补辑》三首,大多为艳词及寿词。风格典丽沉郁,多涵人生忧戚之慨,温润秀洁,和婉清雅,是北宋前期词坛开风气的主要人物。

  他是“杨刘”之后,梅尧臣、欧阳修创作活跃之前最重要的诗人(宋祁《笔记》卷上)。人们通常把他归称为“西昆体”诗人,但晏殊年辈较杨亿等为晚,没有参加“西昆酬唱”,诗风在“西昆体”的基础上也略有变化,可以看作是后期“西昆体”的代表。

  晏殊“风骨清羸,不喜食肉,尤嫌肥羶,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可见其在诗歌方面的审美趣味。他的诗不像杨亿等人的诗那样词藻密塞、色彩浓厚,而是意象清雅,句调轻快,以清婉圆润见长。晏殊现存诗有限,他的文学地位主要由词确立。《宋史晏殊传》称他的诗“闲雅有情思”,这是他的诗、词共同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晏殊,是江西临川人。他七岁能文,才学过人,被誉为神童。十四岁那年,他进京应试,恰好碰上御试进士。晏殊与千人并试,虽然年少,但神气不慑,挥笔疾书,立即成章,得到皇帝的赞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晏殊见了试题后说:“我十日前已作过此赋,还是另命别题吧!”晏殊不隐真情的秉性和出众的才华受到大家的称赞,遂委以馆职,提拔为秘书省正字。宋仁宗赵祯进朝官至宰相。

晏殊(公元991-1055)字同叔。善知人,举贤能,是晏殊的主张,他引用一批才子,提拔了能人。“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范仲俺、孔道辅、韩琦、欧阳修等人出于他的门下。欧阳修出河北都转运,韩琦、富弼皆荐用于台阁,多一时之贤。据传范文正公范仲俺选女婿时,告诉他已有了两个对象,晏主张“二人谁优则挑谁。”至于他自己的女婿富弼和杨察,在生活中也多是邀之书室会话,竟日清谈,招来堂上置酒,管弦相伴。

晏殊的诗词当时声誉很高,文字典丽,音调和谐,承袭南唐风格。《宋史》本传说:“文章瞻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他的诗文追踪“西昆体”,词受冯延已《阳春集》影响很深,有《晏元献遗文》和《珠玉词》传之于世。

宋初百余年间,经过一定时间的修养生息,出现了一个暂时的升平盛世。晏殊早年显达,诗酒成为他生活的中心。《宋人轶事》中记载说:“晏殊因观王绮大明寺诗板,大加赞赏,召至同馆,步游池上,时春晚有落花。晏公云:每得句或弥年不能对,即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王绮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辟置荐馆职。”晏殊的词作善于造语,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经过苦心刻画而又不显斧凿痕迹的丽句,在他的词中多见。晏殊在写景方面具有特色的作品比较多,影响很大。相传,昔年陈州有一女妖,自称为孔大娘,每至昏夜入于鼓腔内与人言。她尤其知道未来的事情。晏殊在陈州时,刚刚写好一首小词,还没有修改出来,而大娘却已经能歌咏了。此事类似神话,但足以说明晏殊诗词艺术的魅力。(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991~1055)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7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含蕴着人类永恒的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

关于晏殊的故事:

7岁不能说话走路 :

现在,在沙河村还留有晏氏家庙,里面不但存有晏殊的画像以及朝廷赐的匾额,在墙壁上还记载了晏殊和晏几道(晏殊的儿子)的平生事迹。据沙河村万村长介绍,民间有个传说,相传晏殊到7岁都不能说话和走路,更不要说读书认字了于是家人就把他抛弃。当时,家人把晏殊和一个木盆带到河边,看是否有人会捡到木盆,并愿意收养他。家人正在准备木盆内摆设的时候,小晏殊还不知道残酷的命运将降临到他头上,依然扑在沙滩上玩耍。其家人准备好一切,就在要把他放入木盆里的时候,发现他在沙滩上留下了“个”字的痕迹,家人认为这是祥瑞,便把他抱回家了。晏殊一回家以后居然就能说话走路了,而且还喜欢看书,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神童一说由此而来。

成为诚实的典范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并得到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的时候,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和兄弟们“舞文弄墨”。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会去参与宴游。”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同时也成为教育后代诚实的典故。

推荐贤能兴求学之风

据《宋史》记载:“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晏殊生平非常喜欢有才能的人,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就这样,读书人看到了希望,都用心于读书来考取功名。

在晏氏家庙里,记载着这么一则关于晏殊和王安石的故事:晏殊已经成为宰相的时候,有一年主持科举考试,王安石那一年正好赶考,他的文章得到晏殊的高度评价。晏殊便把他的试卷点为头名,可是王安石的文章虽然很好,却因为抨击朝政的地方太多,皇帝非常不高兴,把他的名字和第四名的调换了。由于晏殊非常欣赏王安石的才华,而且被调换到第四名的考生是自己的亲戚,于是极力反对,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后来,王安石拜见晏殊的时候,晏殊再次表示自己对王安石文章的赞赏,但是对王安石的性格非常担心,并劝王安石心胸要宽广。最终,王安石还是被怀疑有不容人的名声,司马光、欧阳修和苏轼等人都先后遭其排挤。而且,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皇帝对江西才子的认识有了偏差,认为这些才子只能说不能做,于是对江西考生的考核更严格了。

文章瞻丽,应用不穷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瞻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瞻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肤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了《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

晏殊词中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想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表达,适可而止。

得意之作是他人所对

据说,《浣溪沙》晏殊写了好几年才写成,相传晏殊在写到“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一句时便写不下去了,只好搁笔。

几年之后,晏殊赴杭州做官,途经扬州时住在大明寺,他看到墙上有许多题诗,就叫侍者诵读,但不许念诗的作者姓名,让他先体味诗意在说。侍者诵读了一首诗: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春。仪凤终陈迹,鸣蛙只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晏殊听到后连忙:“别念了,作者是谁?”侍者说:“江都县尉王琪。”“快请他来吃饭,我要向他请教。”

王琪来了,在吃饭中俩人谈得很投机。晏殊决心向他请教,说:“我的小词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但对句却写不出来了,几年来可谓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王琪道:“何不用‘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了,拍手叫绝,说道:“我写完‘无可奈何花落去’时进入了死胡同,那叫‘山重水复疑无路’,现在你帮我写出后续句,我眼前一片光明,这叫‘柳暗花明又一村’。”

家道衰败始于子辈

晏几道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号小山,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据说,晏几道的青春是"舞诋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自娱场所中度过的,他的生活态度"梦魂惯得无拘栓,又踏杨花过谢"。

万村长告诉记者,晏几道之所以会性情浪漫,寄身于歌人舞女之中,是因为他对当时社会制度非常不满,才抱着游戏人间的态度。

辑录几首比较喜欢的词: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踏莎行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采桑子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

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莫话匆忙。梦里浮生足断肠。

浣 溪 沙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

撼 庭 秋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暗,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晏殊简传与《蝶恋花》】相关文章:

晏殊蝶恋花教案11-01

晏几道词全集10-01

柳永《蝶恋花》教学反思02-19

水调歌头教案简09-17

简版租赁合同10-06

《简笔与繁笔》教学反思02-19

《松鼠》教学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08-08

简版租赁房屋合同03-30

《行路难》简析 (网友来稿)08-01

简版房屋租赁合同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