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伤仲永(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认识后天努力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批判继承古典作品、把握其中进步思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根本原因,认识后天努力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结合方仲永故事,认识加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内容及过程 :
一、目标回顾:
1、朗读下列句子,注意句中停顿,并说出句子意思。
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齐读全文,师评价。
3、指名以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内容。
生上台复述后师生评议。
二、合作探究:
互动一:
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板书)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互动二:
欣赏动画,说说哪一幅动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背投显示]
互动三:
1、方仲永少年时能“指物作诗立就”,长大后“不能称前时之闻”,到他成年时竟然“泯然众人矣”。造成这种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2、那么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呢?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大家都会替他感到……(惋惜、哀叹)作者在文中对于方仲永“受于人者不至”更是惋惜,所以拟题为----“伤”仲永
互动四:
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为?先叙述后议论抒情。
三、交流与表达:
读过了方仲永的故事以后,我们有何感想呢?或者说我们可以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下面请同学们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说一段话,时间一分钟左右。
生分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师归纳。
归纳:
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即使像方仲永这样天赋极高,不学习,最终也会变成普通人。
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请记住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的那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成人成才。
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加以整理补充,写到练笔本上。(作业1)
四、作业:
1、练笔
2、读课文,用原文填空:
1、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的句子:---- , ------
2、最能表现仲永幼时天资过人的句子:
------- ,----------
3、最能表现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的句子:
----- ,------
4、又七年后的结局:-----
5、刻画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
----------
6、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的句子:
----- , -----,------。
7、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的句子:
--------
8、第一、二段的过渡句:
------
9、仲永变化的原因:
------ , -----,------ 。
--------。
(附)优秀发言摘记:
生1: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才能消失,成了一个平常人的。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天才,也不会五岁就写诗。更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
生2: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天下的父亲千万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不使学”。因为假如仲永的父亲有让他学习的话,说不定仲永就能成为一个大诗人,跟李白、杜甫一样。
生3: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后天的学习是最关键的,方仲永很有才能,但没有学习,最后一事无成。而许多大科学家,他们小时候并不很聪明,像大发明家爱迪生……
【伤仲永(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伤仲永教案04-20
《伤仲永》教学教案优秀05-08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5篇)09-24
伤仲永课文的教案设计08-04
伤仲永教学反思07-22
《伤仲永》教学反思08-26
伤仲永说课稿09-25
《伤仲永》说课稿12-22
《伤仲永》说课稿07-02
《伤仲永》说课稿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