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3:37:0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五柳先生传 课型 自学点拨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 两课时(1) 授课 喻安君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等词;

2.理解“之”、“其”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4.熟读课文,了解文意;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学习作者守志安平、淡泊名利的情操。

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4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作者资料,借助工具书试译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导入新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我国近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恬静的心境。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境遇、性格志趣有关。现在,我们就通过《五柳先生传》来认识这位一代名家。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自学及点拨文言字词

   1、范读课文。

   2、分工合作,完成字音词义。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

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许:处所,地方。    因: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焉:语气助词。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性:本性。     嗜:爱好。    旧:老朋友。   或:有时。 

置:准备。     招:邀请。     造:往,到。     辄:就。 

尽:喝个尽兴。     期:期望,希望。       曾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空寂。

短褐:粗布短衣。  晏:平静,安逸。    如:……的样子。

板书课题及作者。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文言文的字词比较多,而且也很重要,所以在这一部分要多花些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终:结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喝酒。觞,酒杯。    以:来。    乐:使……快乐。 

志:心意,志向。

三、分类理解字词

   (一)一词多义:

1. 

2. 

3. 

4. 

5. 

 

   (二)古今异义:

1.  

2. 

3. 

4. 

5. 

(三)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运用资料完成,如不全,教师作归纳。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四)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省略句: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难句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四、自学课文了解文意及点拨

1.齐读课文。

2.运用资料或工具书,通译全文。

3.思考:

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运用资料完成,如不全,教师作归纳。

有上面的字词理解,这一部分应该不难。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与预习。

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教学后记

课题 五柳先生传 课型 自学点拨

课时 两课时(2) 授课 喻安君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巩固掌握上课时学习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学习,查阅陶渊明资料,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指导学生重视通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4.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重点 目标2、3 难点 目标2、3

教学准备 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五柳先生传》的字词,本节课,我们将重点探讨五柳先生形象及课文的语言特点等。

二、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一)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1.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3.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

1.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 

教师直接导入。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

学生讨论,然后订正。适时板书,学生作好笔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3.“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见“板书设计”。

(三)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三、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一)《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二)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明确:

1.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2.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一)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二)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不求答案一次性正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明确:

例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例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例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七、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多为教师点拨,让学生在点拨中感受文章的艺术特色。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04-14

五柳先生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五柳先生传》教案02-26

《五柳先生传》教案09-08

关于《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