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张瑞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教学安排: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气势恢宏,语句简洁有力,适合朗读,课堂活动以朗读训练为主,在朗读中体会和领悟。
教学用具:录音机 投影仪
互动设计:交流朗读体会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威风锣鼓》乐起,稍后教师解说:听,有力的锣声,铿锵的鼓声,是谁在怒吼,是谁在宣泄,在艺术的殿堂里,有一种艺术它跨越了国界,超越了文字,那就是音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山水养育了不同性格的儿女,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黄土高原上那些敦实的后生们,那些朴实的像高梁的后生们发自内心的呐喊,鼓点。
二、朗读感悟
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按老师的描绘去想象画面,想好之后,让我们屏气10秒,然后一起放开喉咙去读课文。
老师解说:一群茂腾腾的敦实的后生们,头上扎着白羊肚手巾,斜挎腰鼓,站在黄土高原上,头顶着蓝天,脚踩着黄土,身后是滚滚的黄河水……(乐起)
屏气10秒
读: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
交流体会,读之前,老师让大家屏气10秒,你能谈出你这时的心情吗?
甲:是焦急,是渴望
乙:平时一节课都觉得很快,可不知为什么今天的10秒却觉得很漫长
丙:是等待,是激动的等待,好象有东西憋在嗓子里
……
小结:同学们的感觉非常好,是啊,这也正是腰鼓在敲响之前,为什么会有一段安静的描写,由静对动的铺垫,渲染,对观众感情的储蓄和积发,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有许多表演也都有这样的效果。
甲:《看戏》戏前鸦雀无声……
乙:《口技》忽然抚尺一下,满座寂然……
……
三、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写了一段朗读体会,请同学们来看:
投影仪演示: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一捶要充分显示声音由静而动和刚才在静中对动的渴望,力量的爆发,犹如百米赛跑,枪声一响的那一刹那,“一”要读的快,“捶”要读的急,读的重,“狠”要读的重,而且这三句要由低到高,厚积而薄发,骤雨一样要读出骤雨的感觉,快急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可适当拉长,乱转一样,是蹦跳的脚步要读的有力,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啊,要有豪放的气势,安塞腰鼓,干净,有力。
同学们,请根据感受再来朗读这一节。
个别同学演示。
接下来,老师希望大家也来模仿老师写出自己对课文朗读的感受,同时演示给大家。
同学小组活动,交流,朗读。
展示一下较好的在班上交流。
甲:容不得束缚,容不得应该快,而且这三句也不一定非要由低到高也可以由高到低再到高,这样可以显示鼓点的曲折来……
对学生做出适当的点评,肯定好的想法。
交流,朗读。
四、在朗读最后一段时,老师有一个要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读完这一句时,请同学立即闭嘴,屏住呼吸10秒。
读,请同学们来谈感受。
甲:我好象听见教室里还有声音。
乙:刚才读的那么高,一下子安静了,可心还在突突的跳。
丙:我总觉得还没有读完……
……
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有同感,不仅老师有、许多人多人都有同感,我们来看《绝唱》的结尾部分,能找一句话来形容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日不知肉味)现在同学们明白老师的
用意了吧,好的东西总是让人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好的音乐作品如此好的文章也如此。所以也可以说,能给人们留下点什么让人们回味无穷的,一定是好的作品。由此我们也看到了文章的整体构思由静而动再到静,但这两部分静的不同想必同学们也已心领神会了。
同学们一起读一遍文章。(站起来,充满热情)
结语:是鼓声,让生命变得鲜活起来。是鼓声让生命变得激荡起来,象烈火在熊熊地燃烧。象洪水一样势不可挡,生命不再是一个字眼,不再是静静的等待。生命要通过腰鼓来获得诠释,得到释放。激烈的鼓点,跳动的步伐,使人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力量的磅礴。感谢作者,感谢陕北人为我们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板书 )
激荡的生命
板书设计 磅礴的力量
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描写声音的文字
作者邮箱: lwkcwk@tom.com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说课设计(网友来稿)10-09
乡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5-13
蜡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