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5 08:09: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祖国山川颂 教案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

祖国山川颂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  学习本文写景形象生动、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  感悟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爱国这一主题思想在一个民族文化内涵中的重要意义和核心地位。

4.  抄写并背诵文中优美的语段。

【目标重点】

1.感悟作者真挚的爱国感情。

2.欣赏本文极具特色的景物描写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目标难点】

1.品味散文诗的语言。

2.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

第一课时

板块解说: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导入新课: 

由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 

1.祖国是什么?  

2.一个人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了解作者: 

黄药眠(1903- 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并出版诗集《黄花岗上》。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 美丽的黑海 》等。 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 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著有《沉思集》《 黄药眠文艺论文选》 等。 

三、解析文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3.语言知识

1.音形

莽(mǎng)苍      盎(àng)然     铿锵(kēng qiāng)    汲(jí)水

斑斓(bān lán)    晨曦(xī)      蹒跚(pán shān)      采石矶(jī)

汀(tīng)泗桥     龙湫(qiū)     丘壑(hè)            吟哦(yín’é)

2.词语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蒙密:密集遮盖。蒙:遮盖。

爱抚:疼爱抚慰。

吟哦:吟咏。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玲珑:(东西)精巧细致;(人)灵活敏捷。

澄澈:清澈透明。

逼视:向前靠近目标,紧紧盯着。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也说云兴霞蔚。

茫若无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 “文化”“语言”。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3.小结内容:《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 

理清课文思路,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1.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 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2.给课文第二部分划分具体层次。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3.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 

①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 

②表达热爱劳动人民、文化语言之情; 

③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④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二、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抒情的语句如:第1、2节,第5、8、9、10节开头,第34节等。 

讨论:哪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为什么? 

第34节,描写了象征性的景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流露出了内心真切的爱国情感。 

三、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1.语言特点,讨论归纳: 

①诗化的语言;②直抒胸臆;③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 

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2.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3.写景抒情蕴含哲理,隐含象征。

本文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中蕴含哲理和隐含象征。如写奏的勃勃生机时,将春天永恒、人世沧桑的哲理蕴含其中,“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奏则永远在循环不已。”再如,长江发展的历程,象征了祖国的发展壮大。

4.联想丰富、修辞巧妙。

如谈到自然美景,联想到中外名胜;谈到土地,想到狂风、冰雪、霜雪、大火、大雨、铁骑、炮弹的摧残,但历经磨难,生意盎然;谈到季节转换,春草、夏女、秋雨、雪莲等都是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巧妙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比如“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比喻形象而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5.片断式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四、高考阅读题模拟训练 

1、第五段说祖国“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磨难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类。文章表现出祖国大地历尽沧桑苦难,仍然顽强奋斗,充满对胜利的信念,并最终迎来光明前程的精神。 

2、谈谈最后两小节的寓意。 

提示:两小节内容应从两个方面思考,一为祖国对个体,二为个体对祖国。表现出个体与祖国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五、课后作业: 

1.收集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或选择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进行赏析。 

2.完成练习题,预习新课 

六、附:板书设计:

一、总领下文,点明主旨。 

二、爱国主题的具体化。  

三、主题的升华。

(1)颂大地之美,文化之美劳动者创造之美

(2)颂四季之美,晨昏之美如诗如画

(3)颂家乡之美,江河瀑布之美象征祖国 

《祖国山川颂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祖国山川颂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祖国山川颂》教案 祖国山川颂04-14

雷电颂教案11-22

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9-11

体育颂教学反思09-13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2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5-28

《松鼠》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6-1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20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设计(精选15篇)08-10

《黄河颂》的教案10-11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祖国山川颂 教案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

祖国山川颂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  学习本文写景形象生动、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  感悟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爱国这一主题思想在一个民族文化内涵中的重要意义和核心地位。

4.  抄写并背诵文中优美的语段。

【目标重点】

1.感悟作者真挚的爱国感情。

2.欣赏本文极具特色的景物描写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目标难点】

1.品味散文诗的语言。

2.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

第一课时

板块解说: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导入新课: 

由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 

1.祖国是什么?  

2.一个人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了解作者: 

黄药眠(1903- 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并出版诗集《黄花岗上》。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 美丽的黑海 》等。 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 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等,著有《沉思集》《 黄药眠文艺论文选》 等。 

三、解析文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3.语言知识

1.音形

莽(mǎng)苍      盎(àng)然     铿锵(kēng qiāng)    汲(jí)水

斑斓(bān lán)    晨曦(xī)      蹒跚(pán shān)      采石矶(jī)

汀(tīng)泗桥     龙湫(qiū)     丘壑(hè)            吟哦(yín’é)

2.词语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蒙密:密集遮盖。蒙:遮盖。

爱抚:疼爱抚慰。

吟哦:吟咏。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玲珑:(东西)精巧细致;(人)灵活敏捷。

澄澈:清澈透明。

逼视:向前靠近目标,紧紧盯着。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也说云兴霞蔚。

茫若无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 “文化”“语言”。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3.小结内容:《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 

理清课文思路,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1.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4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 2段为第二部分,第33-34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2.给课文第二部分划分具体层次。 

第3-7段是第一层,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层,三段均以“我爱……”开头,从“人民”、“文化”和“语言”三个浓缩了爱国情感的具体对象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满腔挚爱。  

第12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的总括,又很好地引领下文,由人文过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层,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一层得到了重点展示。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层,在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3.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 

①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 

②表达热爱劳动人民、文化语言之情; 

③勾画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④描绘几个具体的景点。 

二、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黄药眠这里是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抒情的语句如:第1、2节,第5、8、9、10节开头,第34节等。 

讨论:哪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好?为什么? 

第34节,描写了象征性的景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流露出了内心真切的爱国情感。 

三、再读课文,体味语言与结构特点 

1.语言特点,讨论归纳: 

①诗化的语言;②直抒胸臆;③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和成功。 

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拟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2.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3.写景抒情蕴含哲理,隐含象征。

本文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中蕴含哲理和隐含象征。如写奏的勃勃生机时,将春天永恒、人世沧桑的哲理蕴含其中,“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奏则永远在循环不已。”再如,长江发展的历程,象征了祖国的发展壮大。

4.联想丰富、修辞巧妙。

如谈到自然美景,联想到中外名胜;谈到土地,想到狂风、冰雪、霜雪、大火、大雨、铁骑、炮弹的摧残,但历经磨难,生意盎然;谈到季节转换,春草、夏女、秋雨、雪莲等都是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巧妙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比如“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比喻形象而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5.片断式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四、高考阅读题模拟训练 

1、第五段说祖国“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磨难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类。文章表现出祖国大地历尽沧桑苦难,仍然顽强奋斗,充满对胜利的信念,并最终迎来光明前程的精神。 

2、谈谈最后两小节的寓意。 

提示:两小节内容应从两个方面思考,一为祖国对个体,二为个体对祖国。表现出个体与祖国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五、课后作业: 

1.收集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或选择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进行赏析。 

2.完成练习题,预习新课 

六、附:板书设计:

一、总领下文,点明主旨。 

二、爱国主题的具体化。  

三、主题的升华。

(1)颂大地之美,文化之美劳动者创造之美

(2)颂四季之美,晨昏之美如诗如画

(3)颂家乡之美,江河瀑布之美象征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