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3:33: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雨巷》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雨巷》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

   重难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导入课文

   一、朗读体会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上单元的“点击链接”里提到了“朗读的要领”,请尝试一下,揣摩朗诵的技巧,读出美感来。

   ①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

   ②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③学生再读;(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一)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1、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2、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

   效果?)

   《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3、情感基调(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4、表达技巧(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

   别象征了什么?)

   5、诗歌的内涵(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

   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6艺术特色(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结合前面学的新月派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死水》来分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二)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雨巷》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雨巷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雨巷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巷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雨巷》教案03-06

《雨巷》 教学设计03-04

雨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雨巷》阅读欣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听听那冷雨》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雨巷》教案(通用10篇)08-22

《雨巷》获奖教学设计 (精选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