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策略(网友来稿)
江苏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 季丽亚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要达此境界,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尤其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此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具体操作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的参与欲望在课堂中得到保鲜
兴趣总是与人的愉快感情相伴出现,相互作用的。它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作为智能活动的动力系统能使大脑神经过程敏锐、灵活,长久维持大脑的优越状态,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满怀兴趣就会全神贯注,执着一念,专心致志,变被动吸收为主动进取,由完成任务到迷恋醉心,满腔热情地进行钻研,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甚至还可以弥补智能的不足。例如,拉扎勒斯(ALLayarus)在语文课教学情境中,将高中学生分为智能组与兴趣组,智能组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20,但对于语文的阅读与写作不感兴趣,而兴趣组学生平均智商只有107,但很喜欢阅读与写作。这两组学生皆必修“阅读与写作”这一课程,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两组受同样的测验,待一学期结束时,两组总成绩相比较,兴趣组远优于智能组。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中学生是满怀兴趣去学语文,还是怀着厌恶的心情去学语文,其质量和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2005年,在张家港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上,笔者在确定“走进五彩科技圆,编织生活缤纷梦”的活动主题后,依照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活动预设为三大版块:
1.“心声”版块。即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用语言来表达出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变,吐露自己的心声。
2.“展示”版块。即学生把自己制作的科技作品或购买的科技产品进行现场展示及演说。
3.“设想”版块。即用自己独特的想象构思未来社会的一些高科技产品。
为让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感兴趣,笔者首先创设了“梦想演播室”导播情境,学生对此显得十分好奇,而后告诉大家这档节目是对“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进行现场录制,每一环节由全体同学推荐一名主持人来主持这一版块,并请三位同学模拟摄影师进行现场拍摄、采访,必须佩带记者证及话筒(事先准备好)。在整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完全沉醉在模拟的空间里,他们对自己所向往的这些主持人、记者、摄影师可以说模仿的惟妙惟肖,我清晰地记得班上的三位“摄影师”扛着“摄像机”跟着主持人来回跑,一会儿对准观众,一会儿拍记者,一会儿又给主持人来个特写,他们那股认真劲儿,让我真正体会到课堂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在兴趣释放的过程中,学生完全由被动走向主动。在模拟实践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以至于在那一周的周记里,当过主持人的那位同学写到:“我原来以为自己很胆小,但那一环节主持以后,我突然感到胆大了许多,其实面对同学和老师讲话也不过如此,我真为那天的主持高兴。”让学生从课堂中找到感觉,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应该是一节课语文课真正的成功。
二、激活思维,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在撞击中进行迸发
1.求新思维在厚积中喷薄而出
一位美国学者说过:“对人的创造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比他能够记忆多的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因此,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改变教师过去一贯痴迷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师生共挖课文中的情趣点。笔者在教学诗歌单元之前,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利用双休日到书店或通过Internet搜索有关诗歌知识的资料。这样可以看到许多语文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等到教学时,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理解得透,又不易遗忘,还可以尝到合作后成功的喜悦。笔者曾在张家港市级公开课活动上,教学《山居秋暝》时,有学生问到:“空山新雨后中的空山是指空荡荡的山,可是下面写到了浣女,莲动,清泉所发出的声音,这不是矛盾了吗?”这个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回答好的,就是我一时也难以给出令人完整的理由,但正因为有些同学作了充分的预习,查到了许多有关该诗及作者的资料,课堂没有出现尴尬的局面。记得一位同学是这样回答的:“这里的空山是指幽静的山,而不是空荡荡的意思。这使我想到一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山上都是茂密的树林,遮住了一切,让人一下子不能看到人的活动,而莲动,泉流,竹喧声都是作者听到的,这样达到了静中有动,以声衬静的效果。”还有同学认为“竹喧归浣女”中的“喧”不是指竹子发出的声音,而是鸟儿们归巢时欢快的叫声给原本宁静的竹林带来了喧闹。甚至有同学觉得这是浣女们归来时经过竹林留下的一片笑闹声。听着这些富有创意的回答,让我越来越感觉到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必须让他们自己先去多看,多读,惟有如此,他们的思维才能从桎梏中突围出来,营造出真正属于每个同学自己的创维空间。
2.求异思维在探讨中奔涌而来
求异思维是一种广开言路,不循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解放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超常思考,大胆质疑,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例如:在讲授新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时,我故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哈尔威船长毫无表情的随着船一同下沉时,他此时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呢?”同学们立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他在想“牺牲我一人,挽救了大家,值!”;有的则认为,船长他很想活下去,但当觉得无力挽救自己时,他也要让自己用最完美的英雄形象完美的铭记在人们的心间;还有的则说:“哈尔威船长在想念他的家人,为自己的亲人作最后一次祷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船长在想什么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任何负担地参与到了问题的探讨中来,迸出了各种不同的思维火花。
三、激活个性,让学生的真我风采在角色模拟中逐步展现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这句话道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真谛。它启迪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其核心是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只有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影响和促进其他素质的健康发展。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养成健全的人格,即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以及创造精神。开发这种潜质,就是发挥教育应当发挥的功能所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主阵地。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真正舞台呢?
1.创设情境,营造“愉悦对话氛围”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加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所希望的品质。”真正达到教学感化,教育者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和谐的课堂对话氛围,让有个性的课堂对话成为一门不可忽略的教学艺术
2.尝试模拟主持,走进“实话实说”演播室
在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篇课文,分析“学情”时,笔者考虑到若利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很难让学生对这篇带有文言色彩的小说感兴趣。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决定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把他们请到模拟的“实话实说”的演播现场,由一位主持人与文中人物的扮演者聊天,话题必须围绕“贾雨村”与“门子”的性格展开。整个氛围的调控完全由主持人把握。在“实话实说”的过程中,扮演曹雪芹的学生很自然的谈到塑造“贾雨村”和“门子”形象的用意,而扮演“英莲”、“冯渊”的人物则结合事件畅谈本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完全转化了学生原本“要我理解,要我学”的被动心理,学生为了能顺利地走入这个情境,全身心进入文本,主动推敲文章语言,甚至向老师请教相关知识。这堂课,教师只担当了一位跑龙套的角色,而学生有条不紊的相互探讨,相互争论,巧妙应答,整个课堂始终生机盎然。
3.尝试模拟设计,走进“创意工作室”
在上《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这堂公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由四位学生分成一组,成立“创意工作室”,为朋友、老师、父母、偶像等假设一个理由送上一束转基因花。这一环节还真的激活了他们所有的兴奋点,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
除此之外,设计的“记者招待会”、“广告策划”、“剧情设计”、“根据诗意即兴作画”、“产品促销会”等环节,学生对此也乐此不疲。
【语文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策略(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反思09-20
主体劳务施工合同03-06
《倒推策略》说课稿12-28
构建书香校园活动总结04-03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02-23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02-25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1-02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05-13
主体工程承包合同02-24
语文课堂教学简单总结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