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一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30 05:12:0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与地坛》(一)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中学     骆军英

《我与地坛》(一)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筛选信息,理解作者对生命感悟的内容;

2、 学习本文寓情、理于景的写作方法;

3、 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

在景物描写中所传达的对地坛的情感和对生命的逐步理解。

三、 教学设计

1、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2、 媒体设计:powerpoint课件演示

3、 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 导语设计

课前听音乐。说出音乐名和作曲者?

学生回答:    《命运》,贝多芬。

引入: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已经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写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生活中像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命运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个。

2、 作者简介(幻灯片)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这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 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3、 解题

介绍地坛(幻灯片)

(1)有关地坛的图片:方泽坛

(2)文字介绍: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整个建筑群呈方型,象征大地,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地的场所。课文第一部分写了史铁生在地坛的所见所闻与所思。

过渡:他有什么见闻?

生找出集中写古园风景的段落(3、5、7)

4、 研习课文

(1)出示“曾经”的地坛和“现在”的地坛,请学生概括各自的特点。

曾经:浮夸的琉璃   炫耀的朱红  高墙   玉砌雕栏

现在:剥蚀      淡褪     坍圮   散落

明确:辉煌 →荒芜 (幻灯片)

(2)“我”第一次来到地坛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失魂落魄。地坛的变化就像作者从“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而地坛外形的“荒芜”刚好与作者“失魂落魄”的心情相吻合,所以“我”与地坛一见如故。

(3) 进入地坛以后,作者发现它除了“荒芜”还有什么特点?(原文回答)

明确:荒芜但并不衰败。

(4)哪些景物体现了“不衰败”?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明确: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草叶;作者写了它们的动态。

(5)当时的“我”处于怎样的状态?

明确:“几乎什么都找不到”--被社会遗弃,生存面临危机,这样的时候最容易想到死,他为了“逃避”而来到地坛,但地坛让他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

过渡:以后15中他常常来,发现地坛对他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请学生朗读第七段。

(6)“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 “有些东西”指的是什么?

明确:与“形体”相对的古园的“神” --永不改变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7)是哪些东西体现了古园的“神”?(朗读有关内容)

明确:        落日的灿烂

           雨燕的高歌

           孩子的脚印                           

           苍黑的古柏                            (幻灯片)

           暴雨中草木泥土的气味

           秋风里落叶的味道

配音朗读相关内容。

教师概括:人们可以改变古园的外形,但它的精神不能改变;命运可以夺去“我”的双腿,但不能夺去“我”的意志。古园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正是激励作者勇敢地面对不幸,采取积极人生态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的灵魂已皈依地坛,地坛成为一个精神的家园。他说,“所以我常常要到园子里去。”    (幻灯片)

(8)由上述内容整理出作者“对地坛的感情”和“对生命的态度”两条线索:

亲近   →     喜爱   →    皈依

颓废   →     豁达   →    顽强

(9)在这样的一个古园中,作者思考了哪些问题?(幻灯片)

明确:为什么生?怎么活?

(10)双腿的残废,使得史铁生一切的理想、一切的前途都化为泡影,所以他一心想死,但这个时候,地坛勃勃的生机冲散了他想死的念头。史铁生说,他还要感谢卓别林大师,“卓别林”在电影《城市之光》中救起一个要自杀的少女时说了一句很棒的话:“你着什么急呀?”这句话史铁生一生都忘不了。用幻灯片出示该材料,请一生模仿卓别林的语气--喜剧大师对死亡的幽默感。史铁生也具有这种幽默感,请学生找出类似的表述并齐声朗读:

“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1)请学生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讨论明确:不必急着死;不必害怕死。

(12)第二个思考不是由他一个人完成得了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人伴 随,原文的二、四、五 三部分作者超越自身,写来到地坛的其他人。他发现这世上有许多人在受命运的捉弄,在承受不同的苦难,而不仅仅是他一个,特别是苦难而伟大的母亲,教会了他怎样去面对苦难,怎样去生活。

(13)请学生自读读本中的相关内容,讨论地坛人物及他们对作者的影响。

5、 总结:放音乐《命运》

和史铁生相比,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幸福的,因为我们都是完整而健康的人,所以,请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假如有一天你遇上了苦难,也请记得史铁生曾经说过:“无论多么痛苦,也要勇敢地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          (幻灯片)

6、 板书设计

我  与  地  坛

       史铁生

对地坛        亲近   →     喜爱   →    皈依

 对生命        颓废   →     豁达   →    顽强

【《我与地坛》一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节选)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8

我与地坛(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7-10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2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5-28

《松鼠》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6-1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20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25

生命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渗透--《我与地坛》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5-03

我的信念 教案教学设计09-07

我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