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美文背后的严肃研究--《神奇的极光》赏析(网友来稿)

时间:2024-08-04 16:35:3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求美文背后的严肃研究--《神奇的极光》赏析(网友来稿)

吴激洲

探求美文背后的严肃研究--《神奇的极光》赏析(网友来稿)

科技文一般属于阐述科学技术理论的说理性文字,但它绝不是一副呆板的面孔。许多科学家除了有深厚的科学功底外,文学造诣也是很高的,所以,他们笔下的科普文章同样是文情并茂的美文。

《神奇的极光》就是这样。

说它美,首先是古老的神话传说的运用让我们产生美的联想。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谈极光入手,而是先为我们讲述两千多年前黄帝轩辕氏的出生,《山海经》上所描述的独龙,以及希腊神话伊欧斯的故事,让我们对极光的神奇产生非常美好的联想。哦,原来极光是这样“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是一个年轻的女人……如同我国佛教故事中普洒甘露到人间的观音菩萨”。从而对极光之美产生一种向往和憧憬。

其次是鲜活的比喻让我们感受美的情境。“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把极光瞬息万变说得生动具体;“自然界的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形象地表现了极光的运动变化;“万花筒”的比喻,则将极光那种动态的的神秘色彩比得出神入化。而在说明“磁层”这一概念时,作者选择了“电视机”这个大众化的物件作喻体,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再次是生动的语言把我们带入美的意境。极光是自然界一种很少见而又非常漂亮的奇观,要将这种奇特的现象描绘出来,尽管作者说很难找到合适的词句,然而在他的生花妙笔下,我们还是领略到了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这无疑得益于作者优美而贴切的语言。你看:“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详而又神秘。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如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百斗星的周围。其时,环的亮度急剧增强,宛如皓月挂当空,向大地泻下一片淡银色的光华,映亮了整个原野。四下里万物都清晰分明,行影可见。”这哪里像是在读科普说明文,分明在读情景交融的散文。而文中像这样优美精彩的文字随处可见,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余味无穷。

当然,科普文章毕竟是要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讲述科学道理的,所以不能仅仅止步于对语言的欣赏。我们更应该探求科学家们在美文背后的严肃研究,从于扑捉文中的信息,达到增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神奇的极光》一文,就在优美的语言背后向我们揭示了许多有关极光的知识和秘密。如通过神话传说引入极光的概念,进而用严谨的科学态度阐述什么叫极光,它在我国史书中的记载情况,以及这一术语的来源。在“极光一瞥”这一段,作者对极光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经过科学观察统计,它经常出现的地方已经精确到了“南北磁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紧接着,作者又对极光的五种形态、亮度变化、运动变化、色彩变化等都作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这些描述无一不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已经有了研究成果的(如极光的色调,目前能分辨清楚的“已达一百六十余种”),则列出科学数据;尚没有形成科学成果的,作者在遣词造句时则反复斟酌,极有分寸。

文章的最后一段“极光的来龙去脉”,作者首先列举因为对极光的成因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人们对极光形成原因的三种推测;然后到20世纪60年代,通过地面观测与卫星火箭探测的资料结合研究而形成的对极光的物理性描述,得出极光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的结论。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探索的艰难性和渐进性。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还是个无线电现象,对它的研究有许多实用价值。所以,最后作者留给我们“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无疑是希望我们青少年一代继续不懈地进行科学探索。

作者邮箱: wjz1946@sina.com

【探求美文背后的严肃研究--《神奇的极光》赏析(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神奇的极光(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20

稍息!研究性学习!(网友来稿)10-27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高考诗歌赏析六首(网友来稿)10-27

贺铸《鹧鸪天》赏析(网友来稿)10-01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赏析(网友来稿)10-23

胡令能及其诗歌赏析(网友来稿)10-13

神奇的极光的教案10-09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