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了形式完美,有时得让内容小有牺牲(网友来稿)
陈林森
有一道语言表达题是调整对联的词序,题目如下: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词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有一个同学的答案比较符合要求: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
我问同学们,这个答案有没有什么问题。有同学回答:“尧天舜日”应当调整为“舜日尧天”。我再问为什么,同学说:为了合乎平仄。
按道理,尧在前,舜在后。尧、舜、禹是中国历史上黄帝以后先后出现的三位有名的部落联盟长。尧年老了,把部落联盟长的位置让给有才能的舜。舜年老了,也同样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在一般情况下,应当先说尧,后说舜。所以《孟子》里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杜甫诗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是在诗词、楹联中,为了对仗或押韵等修辞上的需要,有时也可以把它们颠倒处理。如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不但“尧舜”说成“舜尧”,而且“神州六亿(人民)”也被说成“六亿神州”。就拿上面那副对联的上联来说,“唐宫汉阙”也已打乱了历史顺序。对联有一条形式上的底线,就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本来上下联应当每个字都考究平仄,但这样要求太严,所以只要求能做到“仄起平收”就行了。所以正确答案是: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再看一道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各短语协调一致,匀整对称。(2006年徐州三校联考题)
这是一张瘦长的脸,朝下尖的鼻子,宽广的前额,眼睛大而带绿色,胡须下垂而带黄色,一个安静的微笑使他的脸庞显得有了光彩,而且表现出他的自信和聪明。
如果考虑内容,那么对人脸的描写,通常应当遵循由上而下的顺序,即:前额→眼睛→鼻子→胡须。而从形式上考虑,这四个短语结构不统一,有偏正结构,也有主谓结构。按它们的上文“一张瘦长的脸”,以统一为偏正结构为好。从以上两方面考虑,画线部分似可改为:宽广的前额,大而带绿色的眼睛,朝下尖的鼻子,下垂而带黄色的胡须。但是这样一来,这四个短语长短参差不齐,结构上不完全匀整,不如写成:
宽广的前额,朝下尖的鼻子,大而带绿色的眼睛,下垂而带黄色的胡须。
追求形式的底线是不要“以辞害意”。上面这个答案虽然不完全符合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但是它却符合从形状到颜色,从大的轮廓到具体形态的注意力顺序;在形式上,不仅适应了排比各项由短到长的变化习惯,而且相同结构的短语组合在一起(两个简单短语做定语,再加两个并列短语做定语),读起来更加流畅。何况这道题目的题干强调的是形式方面的要求。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一般认为是内容重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式也会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的人们,在穿衣的问题上,已经主要不是考虑御寒,而是考虑美观的需要了。
语文学习不能忽略形式因素,应当是一个普遍规律。比如有一道默写题:
纵豆蔻词工, , 。(姜夔《扬州慢》)
一些同学将写成“青楼梦好,难赋情深”。从内容上并未改变原意,学生之所以这样写除了记忆不准外,还由于受到上句“青楼梦好”中“梦好”结构(主谓)的影响。实际上这最后一个字是韵脚所在,按姜夔这首词韵脚字先后为:程,青,兵,城,惊,情,声,生。换了“深”字就不押韵了。
作者邮箱: xzcls48@163.com
【为了形式完美,有时得让内容小有牺牲(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曲折有致 含蓄深沉--《为了忘却的纪念》赏析(网友来稿)08-08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
长句的运用(网友来稿)07-17
谈比兴(网友来稿)09-11
趣话笔名(网友来稿)06-02
教育感悟(网友来稿)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