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解读2006年高考作文题江苏卷(教师中心稿)
武汉市江夏一中 赵孝云 我解读2006年高考作文题
十、江苏卷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件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解读:
江苏卷今年回归命题作文,导读材料的设计,类似套用式仿写,寓意丰富。
首先,“人与路”的“路”可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路。比如,有鉴于我国交通事故死亡率世界第一的现实,可以谈“人应该如何走路”、“人应该如何管路”等等。
如果赋予“路"以象征意义和比喻色彩,也可以是心路。那么,所有的心路历程都可以着笔,“人与路”就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人与路就是人生之路的思考与选择。路就在自己的脚下,自己的路自己走。每个人所选择的并不一定是最精彩的路,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考生可以为自己畅想眼前的路、未来的路等等。如果这样写显得比较空,不容易驾驭,则不妨将主旨收得再具体一些,写人生之路的某一方面。比如成才之路、求学之路、成功之路、坎坷之路或平坦之路等。
此题也可以从分析材料切入,确定文章立意。
第一条材料是鲁迅的话,语出《呐喊》中的《故乡》:“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此语,表达了对世界的认识,“路”成为生命探索的象征。考生可谈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敢于创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等等。例如,唐僧(玄奘)给世人开拓一条通往佛学真知的道路,所以有歌赞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再如丝绸之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的航道的开辟,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不过,这个角度容易流于常俗,在阅卷人普遍产生审美疲劳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独到的材料和过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利于考场得分。所以立意不妨深一些,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如:有的路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能走出来,但有的路光靠努力和勤奋也未必走得出来。再如:鲁迅说的是“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而不是“世上本无路,只要有人敢走,也便有了路。”二者的区别何在,耐人寻味。
第二条材料“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说的是本来有路,走的人一多,就破坏了原来的路线,把路走得越来越不像路,最终不能称其为路了,也就没有了路。
联系现实,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想要在社会立足,就必须要有本领。一个岗位竞争的人多了,有些人就没了路。所以,应该走新的路。联系历史,人类为了自己的发展,不择手段去赢得这条不属于自己的路,慢慢地会发现这条路在消失,最后,需要思考的是人类自己。联系社会,前些年商界盛行投资跟风,20世纪90年代电视热,近十年的手机热,结果都是残酷的价格竞争,本土品牌的优势渐渐丧尽,最后“也便没了路”。教育界盛行应试跟风,材料便材料,话题便话题,高考时只要题型一变,有点儿底气的就高喊“这题太埋没人才了”,心虚的也纷纷高喊“这题太难为考生了”,备考“也便没了路”。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写不要盲目跟风,要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创新。但往深处想,大家谁都不傻,纷纷往一条道上挤,总有他自己的原因。外界形势,内部条件,许多因素都制约了人对路的选择,所以,人应该在一定条件下把握好资源,创造路并,共同在路上向前发展,一定要遵循自然界的法则、自然规律、法律法规。
也可以思考“还有人说……”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我们顺着这样的思路,作文提示语还可补写下去。如: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如此一来,写作的范围又大了许多。考生可以谈“路由不得人选择,而由大环境决定的",谈“路决定人才的样式”、“成长路上的亲情友情”等等。
③总之,对于本题而言,人与路,两者都要兼顾,文章展开时要有侧重,注意对人生哲理的挖掘和阐释。本题立意可浅也可深,具有社会时代性,能让考生在作文的同时,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怎样开始。命题风格比往年更加平易,有利于普通考生的正常发挥。对于考生中的写作高手,本题提供了“还有人说……"的材料设计,增加了思考的乐趣,体现了创新原则,为他们拓展思路提供了便利。
【我解读高考作文题江苏卷(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2004高考作文题(全国卷)(网友来稿)07-27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解析及思路导引(网友来稿)10-09
高考名句名篇备考(教师中心稿)10-14
散文解读之夺命三式(教师中心稿)08-21
江苏高考作文02-05
天津卷高考作文06-08
浙江卷高考作文05-27
北京卷高考作文05-15
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