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化观察:如此大班,苦了学生累了教师
镜头一:郑州市金水区一小学――每班人数都超过75人,第一排学生的课桌紧挨讲台,最后一排学生背贴着墙。由于教室里面穿行不便,坐在后排的孩子只能从后门出来,从走廊绕到教室前门,才能走到黑板前答题。
镜头二:郑州市中原区一小学――由于学生太多,学校被迫实行“分时”上课,早上7点多到10点多,一半学生先上;10点多到中午1点多,另一半学生再上。
镜头三:郑州市一所“名校”的高中部――由于食堂不能同时容纳全部学生,学校只好实行“错峰”就餐。为遵循这一吃饭“时间表”,高一学生上午必须少上一节课,下午则要多上一节课。
……
如今,像这样的“大班”镜头,在河南郑州不少学校并不鲜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是家长口耳相传的“名校”。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这些拥挤的“大班”?它们又将何去何从?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家长老师都苦恼
“大班”严重影响教学和校园安全
采访中,郑州市中原区伊和路小学二(5)班一名孩子的家长对记者抱怨,“孩子回家老抱怨,上课听不见老师的声音,后来老师自己买了麦克风和音箱,我们又担心对孩子的听力有影响。”作为家长,她自然希望老师对孩子更多关照一些:“可每个班都是七八十个孩子,老师有心也无力啊!”
老师的怨言也不少。该市二七区一“名校”的一位青年老师坦言: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她绝不会再当小学老师。“实在太累了!现在我都不敢布置作文,因为改一次作文就要将近一天。一个班70多个孩子,大事小事都要来找你,每次课间休息都成了‘法官断案’时间,疲于应付。”这位老师说,前一段学校组织体检,多数老师都查出身体有问题,尤其是咽炎。
郑州中原区某“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学生过多不仅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给校园安全也带来了隐患,学生上下楼梯时容易出现拥挤,上厕所时蹲位不够,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按照有关规定,小学每班不应超过45人。但记者了解到,在2006年秋季招生中,郑州市除惠济区平均班额为31人、低于国家标准外,其他各区小学的平均班额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金水区为每班61人,中原区(不含农村)为每班62人,个别学校甚至达到了每班90人。
层层择校撑出超大班
名校人满为患 弱校生源不足
记者调查发现,层层择校是造成部分学校人满为患的重要原因。现在不少农村家庭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县城里的学校;县城里的家庭努力把孩子送进市里的学校;市里的部分家长又在努力让孩子进入热点学校。这层层递进的择校,让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市的热点学校,成为众多家长瞄准的焦点。
一位小学校长认同这种说法,他表示,“郑州前几年户口政策比较松,不少家长都把孩子户口办过来,有时在一个户口本上,竟然有好几个迁来的孩子。还有人钻房子的空子,一套房子,连续几年都有新生到我们学校报道。我们一查,原来这个房子一年被卖一次!”
中原区那位“名”小学校长对记者表示,根据当时所划的片区,他们学校只要招200多名学生就够了,可是熟人、领导的条子让他应接不暇,无奈只好照单全收。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这么门庭若市。记者注意到,部分不被家长看好的公办或民办学校,生源依然不足。而一些新建小区的自建小学,大多都是民办性质的“贵族学校”,收费高,教学质量却难以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因此,不少本来应上这些学校的孩子,都被家长千方百计塞到了附近的热点公立小学,这也是造成“名校”喊撑的原因之一。
遏制择校风关键看政府
“大班”瘦身秘方在教育均衡
据介绍,为解决“大班”问题,消除择校现象,郑州市教育局近年来也采取了不少措施。2005年初,郑州市把“市区内新建22所中小学校”列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并已完成。2006年4月,郑州市出台意见,决心通过均衡公用经费、调整学校布局、实行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教师的轮岗、平分生源等方式,实现城乡、市区、县域间的教育均衡。当年,郑州还计划在市区新建13所中小学,应对紧缺的教育资源局面。目前,有10所学校已开工建设。
采访中,有专家表示,很多家长对新建的学校不放心、不“买账”,对“名校”、“老重点”学校情有独钟,是“大班”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介绍,2006年9月,为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郑州市决定将中原区建设路二小与附近生源不好的伏牛路三小合并,但遭到家长们的强烈抵制,几十位建设路二小学生家长堵在校门口吵闹,他们纷纷指责学校“欺诈”,骗他们的孩子去差校“遭罪”。无奈,通过协调,两校仍按计划合并,但学生混合编班以及三、四年级搬迁的方案“暂缓执行”。最终,伏牛路三小的10间教室空着,建设路二小的学生仍旧“挤挤一堂”。
但也有专家认为,“板子”不能都打到学生家长身上,家长只认“名校”的心理背后还是教育不均衡问题。学校之间的差异要看历史原因,历史上由于政策导向与偏差,招生政策、财政都向重点学校倾斜。即使是目前,在郑州市的同一个区内,市管的学校和区管的学校每年享受的生均教育投入,差别仍然可以达到十几倍。以至于有的好学校的副校长,宁愿在本校降级做普通老师,也不愿到一个不好的学校当校长。
郑州市教育系统一位专业人士认为,“大班”现象愈演愈烈,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义务教育资源整体不足;二是学校布局不合理,学校的规模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不协调;三是择校问题严重。“择校问题现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安徽铜陵在推行有效遏制‘择校风’方面创造了奇迹,这证明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不可为,而是愿不愿为。”他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需要政府下定决心,像安徽铜陵一样,切实做到“(学校)同级同类同管理,(教职工)同工同酬同待遇”,将教育经费、校长、老师等资源真正实现自由调配,达到基本均衡。
【文化观察:如此大班,苦了学生累了教师】相关文章:
食堂阿姨,您辛苦了大班教案08-07
学生观察日记01-06
学生个体文化底蕴的培育(教师中心稿)07-10
没想到他如此善良学生作文(精选21篇)07-31
[经典]小学生观察日记07-22
学生种绿豆的观察日记03-17
小学生观察日记01-10
小学生观察日记(精选)03-13
小学生观察作文02-06
小学生观察日记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