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依旧笑春风(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10-29 22:20:4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桃花依旧笑春风(教师中心稿)

话题作文  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笑春风(教师中心稿)

                        --2006年全国17套高考作文解析,2007年高考作文训练

    1.重庆卷

    (1)题目:车站一瞥

    (2)话题:走与停

    【解读】  重庆高考作文仍沿用了去年“一小一大”的命题形式,这两个作文题目都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切人,既可全面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写“车站一瞥”这个作文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画家,用速写的方式勾勒出车站的轮廓;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摄影师,用镜头把车站的场景准确地摄人。要通过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节刻画,传达出某种情感或思考,显示出社会风貌。既然是“一瞥”,就只能写一个片断,要写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走与停”是一个关系型话题,这个话题引导考生用辩证的观点去感受生活和认识社会,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命题人的意图显然是想让考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悟,去发现和挖掘其具有启发性和思想性的东西,“走”意味着追求和思考,“停”则意味着总结和反思,“走与停”看似矛盾,却紧密地联系着,走是向前,停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走停停才能享受人生旅途中更好的风景。一个人不停止地奔走,往往会为了奔走而疏远了心灵,所以要放慢前行的脚步,停下来静静地回归心灵,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考生既要处理好“实”与“虚”之间的关系,又要认真思考探究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总之,你的思考必须有深度,不落俗套。

    2.福建卷

    关键词句:创新思维课上

    话题:(任选其一)

    (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2)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3)留一点空白

    【解读】  福建卷别出心裁,提供了三个话题,考生可以任意选择、扬长避短,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也给了考生极大的写作空间。这三个话题贴近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了读写结合,赋予经典阅读以时代意义,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个性特点。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源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个话题为考生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触发点,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原因何在?是曹操的智慧,还是诸葛亮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那结局又如何呢?周瑜是否会依军法处决诸葛亮?诸葛亮是否会凭三寸不烂之舌,据理力争?周瑜是否会考虑自己所下达的任务或许有不科学不合理之处,最后不了了之?“孙刘联盟”是否会面临崩溃的结局?……这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见解和推理能力,有较强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考生可以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写成记叙文,但一定要蕴含现实意义;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但一定要表明一个鲜明的观点。

    “戈多今天已经来了”源于法国荒诞派经典剧作《等待戈多》,剧本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展示的是一种存在的困境,“戈多”是个虚无缥缈的超现实的人物,象征着渺茫的希望。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又能如何呢?人类是否会走出等待的泥沼?现代人能否从精神的贫困中得到解脱?戈多能拯救你,庇护你,给你希望,给你幸福吗?考生对此应该展现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认识,最好结合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合理思辨。

    “留一点空白”源于艺术文论中的“留白”手法,这种手法可以让观赏者在无尽的遐思与想象中去体味空白之中的丰富内涵给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朦胧美。生活中充满了空白之美:一幅国画,留出的是蕴藉的想象;一弯残月,留出的是人生的盈虚;一枝疏梅,留出的是超然的飘逸;半开的花,留出的是含蓄的清丽;半日偷闲,留出的是反思的智慧……“空白”艺术,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给人生留一点空白,生命会多一份丰厚的内涵。

  3.广东卷

  关键词句: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

    【解读】  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话题作文,题目富于文学韵味,材料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广东卷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对人性美的挖掘,能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的事物和高尚的精神,很有现实意义。

    天使是幸福的标志,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天使是快乐的代名词。对于朋友而言,天使就是心灵上的知己;对于儿女而言,天使就是温柔慈祥的母亲;对于思念者而言,天使就是心有灵犀的梦中恋人;对于奋斗者而言,天使就是心中美好的未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认为美好圣洁的象征,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必须注意的是,“雕刻”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态概念,“雕刻”本身是一种创作行为,可以引申为追求、奋斗、劳作、实践……这样,这个话题的立意就明确了:只有用心追求,美丽的梦想才会得以实现。

    这个话题可以从品德修养、高尚情操、追求美好、自我提升等方面切人,可古可今,可中可外,可虚可实。只要用心写作,写出心中的真情,就会博得阅卷者的青睐。

    4。江西卷

    关键词句:雨燕的幼年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减肥之后就能展翅飞翔

  话题:雨燕减肥

  【解读】  江西卷今年依然是话题作文,“雨燕减肥”这个材料,寓意深远,切中时弊。考题的门槛很低,容易人题,但要写出深度并非易事。

    雨燕之所以需要减肥,是因为它要成长,这里的“肥”字,象征着一种束缚,一种包袱。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负累,生命的翅膀载不动太多:过多的追求、过分的呵护、过去的失败、嘲笑的目光、社会的压力,各种各样的沉重的思想包袱压在我们的心头。要想在碧蓝的天空自由翱翔,就必须学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只有摆脱束缚,才能飞得更高;只有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才会拥有一个成熟的人生。肥重的雨燕飞不高,负重的学子走不远,沉重的民族又如何能腾飞?

    吃透了话题的寓意,我们便可以在无拘无束的创造中审视自己、审视人生,放下包袱,流畅成文。总之,考生一定要联系实际,写出一种经历,写出一种认识,写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5。浙江卷

    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附:《现代汉语词典》中,“生”解释为:“生存、生活”,“生命”,“具有生命力的”;“息”解释为:“休息、停止”。生无所息,即是指只要生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上,具有生命力的物质或是有生命的物质都不会停止活动(运动)。

    【解读】  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在高中第五册课文《人是什么》中出现过,考生不会感到陌生。这个话题着眼能力,凸现思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要与时间赛跑,惜时如金,分秒必争,“生无所息”是人类生存状态最朴素最生动的写照,闪耀的是一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理想主义光芒。但是,生命体自有其运行的客观规律,“生有所息”、张弛有度的生命体才是最具活力的生命体。如此看来,“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并不是矛盾的,前者对整个人生进行指导,后者对生命的节奏实施调整。

    这个话题反映的是儒道人生的大智慧,命题从似乎矛盾的两个人生侧面立意,要求考生“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同时,材料提供了康德、歌德、旅游学专家、医学专家等人的名言警句,拓展了考生的思路,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考生需要调动阅读积累,结合人生实际,感悟思辨。

    6。安徽卷

    关键词句: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

    话题:读

    【解读】  这个话题作文比较大众化,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知视野和感情体验,又包含了一定的哲理,选材比较自由,考生可以展开联想的翅膀,思维空间相当大。写作时,切人的角度一定要小,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思考,写出真情和个性。

    读,一个优美的词,它会带给人们许多惊喜。读自然,澄澈透明的万籁空灵会拂走你心灵上那一层世俗的尘埃,让你返璞归真;读父母,体悟岁月的无情和浓浓的亲情,一份至纯至真的牵挂会令你感动不已;读自己,最先读到挫折,既而读到痛苦,最后读到成功和喜悦……读的对象并不局限于书本,你还可以读山、读海、读树、读清晨、读黄昏、读如花的春季、读灿烂的雨季、读空灵的仙境、读崇高的理想,甚至读一杯香茗、读一抹夕阳、读一队飞鸿……

    读,是一种心灵的深化;读,是一种收获的感悟!读,妙在于思,美在于悟,精在于感。读的目标是读懂、读透,读出事理,读出感情,读出人生真谛。读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从而让阅卷老师感到你读得有力度,读得有深度。

  7。四川卷

  话题:问

    【解读】  这个话题所涉及的潜在信息是非常丰富的,社会、自然、人生、世界、历史无不可纳入其中,考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无不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确实给人一种奇险幽峻、海纳百川的气魄,考生尽可以心骛八极,神游万仞。

    我们把人之降临世间叫做“问世”,实在是妙绝。其实,人的一生正是苦苦追问的一生:少年时问快乐问知识,青年时问爱情问前途,中年时问子女问事业,老年时问人生问所得。

    一个“问”字,看似简单,实则神奇无比。放眼世界,可问的事物实在太多:面对打中脑袋的苹果,牛顿产生了“苹果为什么落地”的疑问,“万有引力定律”从此便诞生了;面对风云变幻的宇宙,屈原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天问》;面对深深的忧郁,哈姆莱特把对人生的全部疑惑浓缩为一句话:“存在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毛泽东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

    以一个简洁的“问”字作为话题,新颖、独特、富于启示,让人耳目一新。这个话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充分的开放性,能够为考生的再创造提供无限的空间,不但检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积淀,还考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学们,以上的解读是否给了你新的启发呢?是否激起了你的写作欲望呢?那么拿起笔来,用你绚丽的思想、喷薄的情感去舞动手中的彩练吧!

【桃花依旧笑春风(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中心阅读原则的含义(教师中心稿)10-23

桃花源记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5-05

兜风(教师中心稿)08-07

中心阅读原则含义例析(教师中心稿)07-29

画眉深浅(教师中心稿)07-18

尊重>热爱(教师中心稿)07-12

元代文学(教师中心稿)09-02

母亲给的爱(教师中心稿)06-23

读书与做人(教师中心稿)06-21

论机遇(教师中心稿)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