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8 02:09:3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想北平》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想北平》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想北平》教学设计(通用6篇)

  《想北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展开积极对话,体会作者对北平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感受作者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2、品味老舍散文天然成趣直白如话的语言特点,对文章尤其是文章的语言进行评点交流。

  3、了解衬托手法,体会衬托的作用。

  4、学习老舍借助细节描写和选取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手法。

  【教学设想】

  1、主要采用互动交流、评点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2、注重情感的体验与品味,注意对语言的咀嚼体味,达到真正读懂文本培养阅读习惯与能力的目的。

  3、课前布置预习,与文本初步对话,课堂互动讨论,加强体验与交流;课前能够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在对话栏里写上评点文字以便课堂交流。

  4、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

  5、1课时完成课内教学。

  【教学过程】

  一、再识老舍(含老舍的生平、作品及风格、你所读过的老舍作品及评价)

  师:同学们,故乡是一个人的根,它是一个人的人生出发地,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每一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学习了“古典的乡愁”和“漂泊的旅人”这两个板块,我们对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充分的体验,今天我们学习第三个板块“恒久的烙印”中的《想北平》。

  谁来先说说“恒久的烙印”这五个字的内涵?可以和前面两个板块的标题进行比较来帮助理解。

  生l:就是永久的不易磨灭消失的痕迹。这里应该是指家乡留给自己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

  生2:这里应该是指故乡的生活故乡的风物留给自己的永恒记忆。

  生3:前两个板块侧重于写故园之思和为什么思念家乡,而这个板块应该是侧重对故乡的描写,通过描写故乡留给自己的记忆来表达思念。

  师:再请同学们谈谈你所认识的老舍。

  (主要是学生先谈,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再作适当补充)

  二、研习文本(侧重文章的情感内容、思路章法方面的研习)

  师:标题为“想北平”,老舍为什么不用“写北平”?

  生1:“想”强调的是思念,是主观情感的表达,“写”是描写,更强调客观性。

  生2:从“想”字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北平每一景每一物都融人眷恋之情了,强调的是故园之思;而如果是“写”,最多只是惊叹、赞美罢了。

  (教师板书课题)

  师:说得很好,大家能够注意辨别词语的细微差别了。北平那么大,事那么多,作者打算写什么样的北平?为什么这么写?

  生1:“我的北平”。这是作者最熟悉的北平。

  生2:北平那么大,无法在一篇短短的散文里写完,所以作者说“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生3:北平是都城,事物太多,老舍只能写自己知道的。

  师:说得不错,不过还没有从情感的'角度去体察。我们继续研读,看最后能否找到更合理的理解。大家从“我的北平”这四个字里还读到了什么?请思考一会儿再回答。

  生1: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我”所熟悉的北平,是作者以前天天和它在一起的北平,而不是北平的全部。

  生2:“我的”二字还体现了作者对它的热爱,主观感情特别浓烈;也体现了老舍先生为拥有北平而自豪的内心世界。

  师:那么老舍先生怎样描写这种爱的?他为什么这么爱北平呢?

  生l:“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说不出的。”

  生2:和爱我母亲一样,“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生3:“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

  生4:北平“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因为我最初的知识和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师:“我真爱北平”这五个字很平常,可在这里表现了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谁来

  读一下?

  生l:直抒情感,是老舍浓浓的爱与思念之情的直接抒发,可是又因为这种爱“说不出”而有遗憾。所以,应该用深沉而遗憾的情感来读,节奏不宜太快,强调“真爱”两个字。

  生2:(读)

  师:读得不错。全文所写内容都是作家“爱”的映照,所以“我真爱北平”是全文的感情基调,统摄全篇,是“文眼”所在。来,我们齐读一下。

  (板书:我真爱北平)

  生:(齐读)

  师:“说不出”三个字出现了多次,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说不出”?先反复朗读2、3两节再回答。

  生l:因为爱得刻骨铭心,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言有尽而爱无穷。

  生2:出现了四次,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因为老舍认为自己不是诗人,不能够“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生3: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一切语言都是无力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师:是啊,情到深处反无声。那么,北平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老舍先生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请读完4—7节后再回答,注意抓关键词句。

  生l:主要是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写的,用欧洲四大历史都城和“我的北平”进行比较,衬托北平特点。

  师:再找出对比衬托的关键句。

  生2:北平复杂而有个边际,不像巴黎那样太旷;北平也热闹,但动中有静;北平比巴黎匀调得多,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还有,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贴近自然。

  生3:巴黎太热闹,容易使人疲乏,所以要咖啡和酒来刺激,北平则不,人们只需要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生4:北平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在于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不远;在于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在于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北平还体现出自然,“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而巴黎虽然匀调,可是比北平还差点。

  生5:北平里面没有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外面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可以悠然见南山。

  老师板书:巴黎未免太旷——北平复杂而有个边际

  巴黎太热闹——北平也热闹但动中有静

  巴黎也匀调——比起北平来还差点

  美国的橘子——北平的玉梨

  伦敦有冒烟的工厂——北平更接近自然

  师:大家说得很好,也比较全面。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用几个词把北平的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可以用文中的词,注意不要把“点”漏掉。

  生1:一段一点,共四点:温和安静,匀调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师:不错,能够注意用原文的关键词来概括)

  生2:我觉得应该是三点:动中有静,匀调和谐,贴近自然。6、7两节都是从自然环境和物产方面来写的。

  生3: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分别可以概括为:安静、和谐(或匀调)、自然。

  老师板书:温和安静 匀调自然 花多菜多果子多 接近自然

  动中有静 匀调和谐 贴近自然

  安静 和谐(匀调) 自然

  师:概括得很准确。大家再考虑一个问题,北平有那么多名胜古迹,但老舍先生在写北平这些特点的时候却都是用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为什么?

  生l:这就是老舍所说的“我的北平”,是先生眼中的北平。

  (师:再想想,先生眼中的北平为什么不会是故宫、长城之类的地方?)

  生2:这些才是老舍生活中的北平,伴随他成长的不止是故宫长城,更多更重要的是这些日常平凡生活,只有这些才跟他的生活更紧密,给他的印象最深刻、影响最大。

  生3:和他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应该是胡同小巷、青石老街、吆喝的商贩,是那里的一草一木、一院一花,这些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是他最难以忘怀的。

  师:说得太好了。老舍先生在北平出生,在北平成长,他不是一个去北平观光的匆匆过客,眼里只有名胜古刹,北平的点点滴滴、一树一花已经深人到他的肌肤血肉之中了,成了恒久的烙印,老舍自己也说过,自幼生长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深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它能像对于自己分析得那么详细,连那里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就想像地闻到”。

  现在大家还明不明白我们开始时讨论的先生为什么强调是写“我的北平”了?

  (学生会心地笑了)

  大家也应该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写人写事体物传情不一定非得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写家喻户晓的风物,一枝一叶总关情。你看,韩少功的“月夜下的草坡”,一只“还未归家”的小羊,一只“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的犁头,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能承载故园之思?

  所以我们说,“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那“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蜒”,那“招来翩翩蝴蝶”的牵牛与草茉莉,满目皆花的小院子,青菜摊子上有诗一般美丽的“红红绿绿”,究竟传达了老舍怎样深沉的思乡之情?我们“说不出”,也无法用语言道得出。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把老舍想北平的深沉情感用浯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沉默)

  我们不能,先生也“说不出”,大家看先生文章的最后一节,“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明白如话,不加任何藻饰,因为此时任何修饰都是多余和无力的,只有落泪和深情的呼唤。来,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看怎么读才能够把情读出来。

  (教师板书:真想念北平呀!)

  (学生自由读,彼此讨论揣摩)

  生l:“落泪”两个字要满含深情,应该重读;“想念”两字要包含一些无奈,节奏要慢。(生l读)

  生2:还要突出“真”字,把“呀”的语气读出来,稍微拖长一些。(生2读)

  生3:“真想念北平呀!”五个字整体上节奏要缓慢一些。

  师:好,我们按刚才大家的分析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

  三、品味语言(独立评点、形成文字、集体交流,尊重个性化理解)

  师:老舍的文字就是这样明白如话,天然成趣,读来则又情深意长;他的话又京味十足,让你倍感亲切。下面大家轻声朗诵课文,用我们在第二板块中学会的评点方法,选取文本中的一两处语段进行品味,修改并小组交流预习时写在对话栏里的评点文字。

  (学生轻声诵读,修改评点文字,组内小声交流讨论)

  下面我们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集体交流。谁先说?

  生1:我选择的是第四节中的两句:“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蜒,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和“在北平,有温和的香茶片就够了”。这是一个非常温馨安静的画面,水滩、墙根、水边石头、蝌蚪、蜻蜓、苇叶,再加上坐在石上的人,安适中透出生气,人和自然和谐相依;摇篮这个比喻非常贴切,给人偎依母亲怀里的感觉。后一句“香茶片”给人齿留余香回味绵长的韵味,与前面的画面相映,同时又与“咖啡”“酒”的刺激形成对比。

  生2:我选择第三节中“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这一句。“浸”字特别值得咀嚼,就是把这些字放在自己的血里泡,这个字的感情色彩是有很强烈冲击效果的。

  师:那么为什么是“杜鹃似的啼”呢?我们知道杜鹃啼鸣有浓重的悲凉意味。

  生2:(继续)这就说明老舍的思乡有悲凉意味,一种动乱年代的家国之忧。

  师:说得太精彩了。老舍写这篇散文是1936年,当时他正在青岛,此时日本已经开始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已经签订,华北告急,北平告急,因此老舍故园之思里有种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文章最后的“落泪”也应该包含这一点。

  生3:我选择第二节后半部分。“相粘合”和“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写出了老舍先生与北平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血肉关系。

  生4:我选择第六节中写院子和院子里的花这几句。家家有院子,满院种花,有花就有蝴蝶、蜜蜂,不用花多少钱。住在城市里却能够享受到自然的情趣,而且这里的花草种类多,我想应该是五彩缤纷的,赏心悦目。

  生5:我选择几处语言上京味很浓的句子,“草花儿”“差点儿”“白霜儿”这些儿化音读起来很有韵味。

  (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读一遍试试)

  生5:(继续)还有“挤得慌”和“还不愧杀!”,有浓浓的北京语言特色?说明他对北平的热爱。

  师:好,大家评点得很精彩,交流得也很充分。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共同体验了老舍的思念故乡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对故乡的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然对老舍用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表达情感的写法也有了一定的体会。也请大家课后选取你家乡给你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事物写一篇热爱家乡或思念家乡的文章。下课!

  【教后反思】

  1、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放”得不够,因此这一环节生成性不足,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没有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2、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时间比较紧,五位学生集体评点时没有能够让其他学生也参与到他们的五个话题中来,进行对话。

  《想北平》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2、学习本文在对比中突出北平特点的手法。

  3、学习本文语言的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的特色。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和步骤:

  1、导入

  模仿幸运52,让学生在以下的叙述中推测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作者:

  1953年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得到这个称号的直接原因是他创作了话剧《龙须沟》,他的另一部话剧《茶馆》成了他的话剧代表作,也成了中国当代话剧的经典。他是以写小说为主的,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骆驼祥子》。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他就是“老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想北平》。(顺便介绍一下老舍的原名、字、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2、题解

  围绕文题可设计如下问题:

  (1)从这个题目,你推测老舍的这篇文章至少是在哪一年之前写的?为什么?(1949年以前写的,因为北京在1928——1949年间称为北平)

  (2)这篇文章老舍是在北平写的吗?为什么?(不在,如在北平就无需用“想”了)

  (3)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写的呢?(1936年写的。老舍1924年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的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南下。由此推断,老舍是在山东写的这篇文章。这时距他离开家乡北平已有12年了,怎能不想家乡呢?)

  (4)有人题目中的“想”字似乎太朴素了,你能重换一个字或词吗?(在换词比较中体会老舍用词的通俗而又亲切真诚的特点)

  3、朗读全文(可按学号顺序朗读,朗读时完成以下任务:

  (1)将容易读错的字注音。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出段意,同时看看作者笔下的北平到底好在哪儿。

  (3)在文中划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

  4、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要求每段的段意用四个字概括,四个字中还要用三个相同的'字,那就是“北平”、“真”)

  板书:一、(1—3)真爱北平

  二、(4—7)北平真好

  三、(8)真想北平

  5、讲析第一段——真爱北平

  提问:

  (1)文章第一小节老是强调自己知道的北平太少,这与想北平有关系吗?(反衬下文对北平的感情的深)

  (2)第一小节中最令人感动的短语是什么?(“我的北平”)

  (3)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对北平的真爱的?(A、多处说自己爱北平而无法用语言说出来;B、将爱北平与爱母亲相提并论;C、写北平赐予“我”知识、性格、脾气)

  (4)文章第三小节说“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这句话中的“杜鹃”能不能换成“喜鹊”?为什么?(不能。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因为杜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归家之念。这里要表达的正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用“杜鹃”甚为恰当。喜鹊是报喜的,用在此处不妥)

  6、讲析第二段——北平真好

  提问:

  (1)北平到底好在哪儿?

  (2)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北平的好的?(对比)

  (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北平的好的?

  板书:

  一好:杂而有边,动中有静(巴黎:旷而太闹)——气氛

  二好:匀调自然,不挤不僻(巴黎:好于伦敦、罗马,差于北平)——布局}(对比)

  三好:物产丰富,接近自然(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物产

  7、讲析第三段——真想北平

  提问:这个结尾仅一行文字,却很打动人,你认为这个结尾好在哪儿?

  ——照应第二小节的“我要落泪”;直抒胸臆,将感情推向高潮。

  8、语言欣赏

  前面读课文时要求大家边看边划出你所欣赏的语句,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把你划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欣赏它的理由。

  总结老舍本课语言的特点: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板书)

  9、2006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北京的符号》欣赏。

  10、口头作文:我的南通真好

  《想北平》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3、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

  教学重点:

  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学难点:

  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8min)

  切入文题,直接导入。文题中,老舍在“北平”前用了“想”字,想想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或者换种理解,可不可以把“想”字换成“写”,或干脆就以“北平”为文章的题目呢,二者有什么差别?(提问,阐述)

  【明确】“想”说明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引出写作背景,穿插作者介绍。

  “想”这是一个表现心理情态的词,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或以“北平”为题目,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客观的描写,所以这“想”字更凸显出文章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怎么样的,而且还传达出作者对北平深挚的眷恋之情。

  【补充】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有《龙须沟》、《茶馆》,其中老舍凭借《龙须沟》而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毕生800多万字的创作,鲜明得体现了其“京味儿”的艺术特色,即是用提炼过的北京话来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和希望。

  写作背景:写于1936年,作者身在青岛,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加剧,北平已岌岌可危,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作者的民族危亡之感与思乡之情较之平日则更为强烈。

  【知识点】北平:北平是北京的历史名称

  杜鹃啼血:杜鹃,又叫子规,传说,古代有个皇帝叫杜宇,由于被放逐到山中,一个人很孤独,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悲啼,叫声凄惨,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而杜鹃鸟的啼叫声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又常用来表思乡之情,这里杜鹃啼血是用来表示对家乡极度的思念。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5min)

  前面说老舍的语言充满了“京味儿”,“京味儿”实际上是指老舍的语言带有浓郁的北京话色彩,而北京话的鲜明特点就是儿化音与丰富的语气词,接下来,老师请两组同学(两组同桌,先自由后点名)朗读全文,希望同学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西西地品味出老舍这种丰富的语言特色

  三、点拨字词与词语辨析(到此,导学案前三部分内容结束)(5min)

  四、深入文本,讨论研习(25min)

  【问题一】请同学们先快速默读前三段,宏观上把握住作者的总体情感,接下来我们再深入地对它加以探讨

  【明确】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原文)。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第一段,第一段作者想告诉我们些什么?—交代作者写北平的视角,即“我的北平”(原文中的话),“范围上的那点,牛的一毛”—对话栏中说到“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作者就是想通过追忆这种为他所最熟悉、融入自己最深沉的情感的北平来表现这种爱的

  【问题二】作者既然用“说不出”来定义他对北平的爱,那么第二段中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形容这种“爱”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以母爱作类比来渲染这对北平的爱—“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落泪。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这种类比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么?这一类比形象且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北平的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而又那么的深刻。

  【问题三】作者将对北平的爱与母爱进行了类比后,唯恐读者还不清楚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爱,所以作者在接下了文字中就试图向读者阐明他与北平的关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我之爱北平也近乎于这个……可是我说不出来!”,想想看,作者认为他与北平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用原文回答)

  【明确】血肉相连的关系。理由:北平“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他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的点点滴滴中有个北平,北平的点点滴滴中有个我。

  【延伸】故乡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这样,而我们之所以对故乡怀有如此深深的眷恋,不正是因为我们从故乡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中看到了自己一路渐行走来的身影么?故乡不正是我们记忆的根,或归宿么?

  【小结】作者是如何层层渲染这对北平所无法言明的爱的?

  1、写作视角:我的北平(作者对北平的追忆是为他所最熟悉的,自然凝聚着作者最深沉的情感)

  2、类比手法:将对北平的爱比作母亲的爱(为作者熟悉的北平,却道不出其中的爱,所以作者选择了以类比手法来传达自己对北平所拥有的那份不同寻常而又如此深沉的爱)

  3、阐明与北平的关系:血肉相连(作者又唯恐这种爱传达得还不够明晰,所以进一步阐明自己与北平的关系,以此确认自己对北平的爱不是虚无而缥缈的,而是真真正正地融化在血液里的刻骨铭心的爱)

  【问题四】作者说,自己对北平的爱是说不出的,但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作者已经饱含深情地渲染出了这种难以言明的爱了。那么,作者究竟是在爱北平的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4—7段,想想看,羁旅在青岛的作者追忆了北平的那些具体物象或特点来具体表现这种爱的?简单点儿,同学们可以顺着这条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即每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北平(环境、布局、物产)的哪种特点?

  【明确】第四段(小组发言)

  1、“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感到寂苦”,家是温馨的,巴黎作为家会感到寂寞、苦恼。因为要么“太旷”,“太旷”了寂寞;要么“太热闹”,“太热闹”了苦恼。

  2、“使我能摸着──……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老舍用平平淡淡的'语言描绘了城墙、水潭,水中蝌蚪,苇叶上的蜻蜓,却营造出极浓的环境氛围──安适。

  3、“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动中有静”,这句是老舍讲述安适的北平中的热闹。不像一般人那样,可能会写××地方、××地方热闹,但全城会处于闹和静的和谐之中,在这里他以动静相生的“太极拳”作比,是不是更加形象而富有文学魅力呢?

  第五段(小组发言)

  1、“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使他们成为美景”

  这一段老舍写北京的布局怎么样?(原文中的话)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第六段(小组发言)“我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还不愧杀!”

  这一段老舍写北平的物产怎么样?丰富天然

  【小结】老舍通过写北平与巴黎等其它城市的比较,来凸显北平环境的自然温和,北平布局的人为中显出自然,北平物产的丰富天然,一句话就是通过对比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处处“自然”(板书)的偏爱之情。

  【补充1】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之道不仅仅渗透在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之中,而深深地印刻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补充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的主体段落4—7段,老舍处处是将其他城市与北平作了比较从而凸显出北平所独具有的特色的。那么,这种用类似的或有差别的事物来陪衬主要事物的修辞手法便是衬托,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说得典雅点儿就是“烘云托月”,而运用衬托这种手法可以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的鲜明特点

  【末段】华兹华斯说:“诗是情感最强烈的流动”,那么散文作为一种用诗的语言写就的文体,在情感最真、最深而不可抑制的时候,便产生了令人分外震撼的感动,请同学们西西体会老舍的情感并饱含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末段】读诗需要知人论世、需要以意逆志,我们对于文章的深层理解与把握也离不开这两种途径。同学们,这篇文章是老舍写于1936年日本肆虐中国的时候,那么作为历史遥代呼应的今天,在这依然特别的日子里,老师希望和同学们一起,再次朗读最后一段,深刻地体悟一个饱含民族危亡之感的知识分子所具有那份对祖国的沉沉眷恋之情

  【艺术特色】

  1、京味儿语言。

  2、类比、对比的衬托手法。

  3、生活化的细节描写。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导学案上“课后延伸”的两个问题与“北平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在下一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想北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老舍对北平的爱,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爱;让学生理解对比、类比的表现手法和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的作用;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讲读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选材的方法与好处。。

  教学方法:

  讲读教学、演示图片、播放歌曲。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故乡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沃土,故乡是寄托我们灵魂的巢穴。当你身在故乡时,你正被幸福所包围;当你漂泊他乡时,你将被乡愁所缠绕。今天,让我们走进老舍,去体会老舍对故乡的挚爱深情。

  二、老舍简介

  老舍,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所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解放后,以话剧《龙须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一生写下了约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话剧著称于世。描写北平生活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作。他关注平民,关注底层,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但他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还是《茶馆》。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之成为世界性的大作家。

  三、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四、读准字音:

  廿七(niàn)、黏合(nián)、什刹海(shí chà)、僻静(pì)、韭菜(jiǔ)、菜圃(pǔ)

  五、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

  第1—3段:表达作者爱北平。

  第4—7段:具体写北平的可爱之处。

  第8段:总写作者想北平。

  (二)、研读第一部分

  1、第1—3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2、怎样理解作者“爱北平而说不出”?

  明确:说明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和深沉。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形容这种爱?

  明确: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把爱北平与爱母亲作类比。

  (三)、研读第二部分

  1、第4段说了北平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复杂、有边际、动中有静。(演示图片)

  对比,巴黎太热闹、太空旷与北平有边际、动中有静形成对比。

  2、第5段讲了北平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布置匀调、自然。(演示图片)

  类比,把巴黎布置匀调还差点儿跟北平布置匀调作类比。

  3、第6段讲了北平什么特点?“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花多菜多果子多。

  拟人。

  4、第7段讲了北平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使人接近自然。(演示图片)

  对比,把北平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跟伦敦的工厂成天冒烟作对比。

  北京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示例:故宫、天坛、地坛、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潭柘寺、香山、天安门、八达岭长城等。(演示图片)

  5、北平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老舍为什么要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写呢?

  明确:老舍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选择普通市民熟悉的事物来写,表达了北平的普通百姓热爱北平的感情,让读者体味北京人那种特殊的文化心态,感受有着悠久古老积淀的真实的北京。

  (四)、研读第三部分

  本文的结尾好在哪里?

  明确:与前文“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相照应,结构严谨。

  表达了作者忧虑国家、思念家乡之情。(本文写于1936年,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表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结尾段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

  六、内容归纳

  七、结束语:让我们聆听李谷一演唱的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寄托对北京的爱,对家乡的爱吧!(播放歌曲我最爱的还是北京)

  《想北平》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与文本相关的作家信息。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学情分析】

  1、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散文作品,但要他们具体说一篇散文美在何处却很难。因此,散文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题目是《想北平》,写作的主要材料是关于老北京的生活。因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早已对其有所了解。

  3、老舍的散文平时学生接触不多,所以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可以通过本文引导学生阅读老舍的文章,从中感悟人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4、我校高一的学生大部分走读生,对“离家、故乡”切身的体会欠缺,对于老舍对北平的感情也许很难深入理解,这是一个需要引导的地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境导入,走进作者。

  1、导入语:老舍,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杰出作家、语言艺术大师。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据统计,在老舍的作品有240多个北京的真实地名。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论是在在济南,在青岛,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家园之思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北平,领略文本的魅力。

  【讲授】教学过程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老舍写北平的一篇散文,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老舍用质朴的语言写出了对北平的挚爱和眷恋。

  三、二读课文,品味研习

  1、下面我们重点研习这几小节,幻灯片——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人在这种环境中有怎样的心境呢?你能找出关键的语句赏析吗?(方法:抓关键词、关键句、总结概括)小组合作研习交流

  【明确】:环境动中有静?踏实安逸

  布置匀调合理?自由舒畅

  物产丰富新鲜?自豪惬意

  生活贴近自然?闲适享受(板书)。

  2、在描述北平的特点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好说出依据来。

  【明确】:对比、衬托。和巴黎、美国、伦敦作对比,衬托北平的'好,写出对北平的偏爱。

  巴黎太热闹或未免太旷——北平既复杂而又有边际、动中有静

  巴黎的布置比上北平来还差点事儿、

  偏爱北平

  美国的橘子——北平带白霜的玉李

  伦敦的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

  3、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比如我们知道的著名长城、天安门、故宫、圆明园、地坛等,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寻常的花草蔬菜来写呢?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

  【明确】:不是,文章开头就交代了“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写作视角。板书:我的北平。(结合38页对话栏)老舍从小处落笔,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了老舍和北平的亲密关系,他真正融入了北平的生活。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平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写的是最寻常的最平淡的事物:摸着老城墙;坐看小蝌蚪和嫩蜻蜓;品味温和的香片茶;不挤不偏,处处有空的街景;种满花儿的院落。这就是老舍眼中独一无二的北平。)他用这些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的挚爱。

  四、三读课文,体味深情。

  1、【提问】: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凝”,本文的“神”就是作者对北平的深情,那么文中有正面描写作者对北平无限深情的段落吗?

  【明确】:主要集中在1—3节,别忘了还有第8节。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体味(幻灯片——作者是如何写他对北平的深情的?请你找出关键句品析。)小组合作交流

  A借景抒情。“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表达“我”和北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关系。

  B类比。将自己对北平的爱比喻为儿子对母亲的爱。看似平常,却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爱得真切与深沉,也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C用典。“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教师补充:古代有个叫杜宇的国王被人放逐到山中后,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的啼叫,并啼出了鲜血,用在这里写出了对家乡极度的思念。)

  “浸”字写出了爱之刻骨铭心,“啼”字写出爱之酣畅淋漓。用典故“望帝啼鹃”更写出了对北平泪尽继之以血、矢志不渝、魂牵梦绕的深情。

  D直抒胸臆。“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时这个古城所赐给的”,表达了与北平血脉相连的关系。

  E反复。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强调对北平的爱难以道尽。舒婷在《思念》一诗中写到:纵使我心中有一个汪洋,但,流出来的,却只有两颗眼泪。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是爱到极致往往难以表达。大爱无言啊。

  齐读第三小节,感受无法言说的深情。

  五、四读课文,点拨深化。

  1、请同学们读一读文章最后一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样收笔好在哪里?这句话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北平的想念与热爱。作者爱北平,想北平,他说“要落泪了”,“想”北平“想”到“要落泪”,这是因“爱”而生的什么情感?

  明确:乡愁——思乡之情。触发“乡愁”的原因有很多,飘零在外的游子失意时会有(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得意时也会有(萧乾枣核一课)。老舍的“乡愁”有没有特别之处?老舍想念北平就回去呗,为什么不回呢?

  幻灯片——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在青岛教书。1936年,你想到了什么?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回不去了,所以才更加的想念。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正如诗人艾青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老舍对北平的感情想必也是如此。爱得深沉、爱的真切。

  老舍的乡愁真挚动人,让我们饱含深情的齐声朗诵最后一段。(要读的低沉、深情,带点沧桑感,读出思乡、忧国的感情。)

  六、课堂小结

  小结:本篇课文老舍用质朴、细腻的文字,从独特的视角“我的北平”,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从平凡事物入手,写出了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想北平》教学设计 篇6

  一、引入

  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床前明月光……是的,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始终在召唤着一个地方,无论你是浪迹天涯的孤独的游子,还是功成名就的天之骄子,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做故乡,她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有一位作家,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话剧茶馆震动欧洲,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是谁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

  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欣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探究·欣赏·交流

  (一)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

  首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结构内容。

  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师读1、2、3段,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儿”给读出来了。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

  1—3段: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段: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

  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

  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板书:爱到说不出(第1—3段)爱的理由(第4—7段)

  想得落泪(第8段)

  爱到说不出——爱得深沉北平的美——爱的表达想得落泪——爱的极致

  教师小结:欣赏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我们可结合文章的标题、段落的总起句与总结句、过渡句、主旨句等标志性语句来 。

【《想北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想北平》教学设计04-19

《想北平》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12-16

过万重山漫想 教案教学设计12-17

过万重山漫想 教案教学设计12-17

《松鼠》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16

《过万重山漫想》备课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