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伶官传序 教案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
语文组 李春玲
教学目标
1、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等警语的深刻意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2、学习通过对比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理解“原、赐、负、抑、遗、系”六个实词及“与、其、归、易、告”的义项和用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清晰严谨的论述结构及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学习本文感情充沛,富于变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了解史实,以理解作者的观点。
2、掌握重点词语,其尤其是格言式的警句。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讨论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生大声朗读,营造气氛。)
引出英雄人物项羽,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借过人的胆识,谛造了历史的神话,只可惜,他终究未能持续自己的辉煌,由于轻信寡谋,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边上,他仰天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其实,不仅仅是项羽,很多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天命,许多平民百姓也都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归咎于天命。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兴衰成败”是在人为还是在天命的文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二、 解题
伶,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做了官司。
(介绍文体“序”及相关写作背景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点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没有错误。
2、出示思考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出现?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学生翻译,并简要概括)
即 盛衰在于人事
四、研习课文。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问:由此段内容可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例证法
问:用什么事例,依据是哪一句话?
明确:“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即:本文是以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作例证。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
重点字词:原:名词作动词,推究;所以:-----的原因。
2、如果我们不看下文,试推想一下作者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庄宗如何得天下,如何失天下的内容。
3、师读第二、三段,学生思考:文中涉及四个时间:908年、912年、923年、926年,请依据课文的注释,找出庄宗在这几年里分别是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用课文中的原话概括)
908年(23岁) “与尔三矢” 给
912年(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缚
923年(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表被动
得出: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而失天下只用了3 年,为什么?
明确: 忧劳可以兴国 (使----兴盛)
逸豫可以亡身 (使-----灭亡)
4、课文中如何表现他的“忧劳”呢?
明确:“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及凯旋而纳之。”
重点词语:告: 祭告;盛以锦囊:盛 ,动词,装着。状语后置
为什么如此详细的写他的“忧劳”?
明确:不仅让我们体会他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壮,更重要在于说明他的成功与不断的努力分不开,突出强调人事的作用。
5、由极盛到极衰,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
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的部分。
明确:第三段前两个大句子,第四段开头两个句子。
6、由这进一步的盛衰对比,作者发出怎样的慨叹?什么意思?
明确:“岂得之难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前一句反问,意思与字面相反,重点在第二句,强调人事,回应论点。)
重点词语:抑:或者。本:动词,推求。
7、齐读第四段,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明确:“祸患常积天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升华主题,以古谏今,意味深长。)
五、拓展阅读。
不仅国家的兴衰成败与忧劳、逸豫有关,集体、个人的命运更是与人事紧密相联,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可以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同样可以使一切毁于一旦。 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自由发言)
参考示例:大邱庄禹作敏; 复旦陆德明
结论:事在人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课后思考:
与《六国论》比较,有什么异同?
附:板书设计
论点 时间 事件 结论 教训
盛 908年
衰 (23岁) “与尔三矢 忧劳
盛{ 912年
在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 可以 祸患常积天忽微,
923年
于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兴国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
事 衰 {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传序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官说明文01-07
五官争功小学作文08-08
给面试官的感谢信08-24
导游词教学设计07-18
《名人传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08-26
面试官喜欢的自我介绍07-27
面试面试官感谢信12-28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08-17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01-30
写人作文教学设计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