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教案教学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作者/会员名〗buzhoushan
〖Email〗dabuzhoushan@163.com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导引:在上一个文本中我们形象地感触了一个为保家卫国而战的战士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的痛苦经历,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小说,它讲述了的是敌对阵营中的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小伤兵的悲惨遭遇――战争不仅有害于人民,同样,也有害于战争发动者及其追随者……
二、文本研习:
1、弄清故事的基本要素
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2、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按小说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从开头到“我吸了一口,说了声‘谢谢!’”)开端:写“我”负伤到了伤兵医院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2)(“这一切不是证据”到“烟草的气味……”)发展: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三个月前自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3)(“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到结尾)高潮、结局:“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3、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4、找出有关学校环境布置的描写,说明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描写学校过道的陈设:墙上的一幅幅画像,人种脸谱,复制的恺撒等人的胸像,多哥的大幅风景画……为什么要详写这些内容?我们从这些描述中知道这是一所学校,可是美术教室成了什么样呢?“散发着碘酒、粪便、垃圾和烟草的气味,而且喧闹得很”。传播人类文化艺术的美术学校和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17岁的学生却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这种荒悖的结果正是作者着意想要展示的。
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5、主人公对于战争的认识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你的理解。
“我”虽然因伤回到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手术,但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鸣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青史留名。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军国主义战争。
6、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三、小结与作业
板书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08-14
设计合作合同11篇02-20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日记01-16
秋天到小学作文03-06
设计合同范本(精选11篇)03-31
房屋装修设计合同11篇04-07
乔布斯传读书笔记08-25
室内装修设计合同(11篇)08-26
室内装修设计合同(精选11篇)08-27
室内装修设计合同11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