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2:58:4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情感目标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二、解决办法

  1.注意与已有知识联系,初中已学过《曹刿论战》,对《左传》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参看有关书籍。

  2.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三、安排 3 课时

 1.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2.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三国演义》我们都很熟悉,还记得火烧赤壁连营的精彩场面吗?是谁深入曹营向曹操献计铁链接战船?为火烧赤壁提供实施的条件,对“庞统”,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立足于乱世之中,留芳于千秋之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秋末期一位英雄的故事。(显示课题)

二、   简介《左传》

根据标题下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我们并不陌生,还记得我们初中学过的哪篇选自《左传》的文章?对《曹刿轮战》,现在请大家根据初中对《左传》的了解和课文下的注释,起来简单介绍《左传》相关知识点。(显示《左传》有关资料)

要点归纳: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成就高于其他两传。

左丘明:这里是指春秋时鲁国太史左丘明。左  丘:左丘复姓春秋时史学家。双目失明。相传曾著《左传》,《国语》为其所撰。“文王被囚而演《周易》,孔子遭难而作《春秋》,屈原流放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则作《国语》,孙子膑脚方著《兵法》。”

 以上的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孙膑都是逆境中走出来的人才,恶劣的环境和不幸的遭遇都为他们的成功起到了激励作用,因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应当认识它,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挫折使我们成才成功所必须经历的,只有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才能看见彩虹。

三、朗读正音 ,整体感知课文。

1、 字音:

①生字:函(hán)  氾(fàn)  佚(yì)  缒(zhuì)  阙(jué)  贰(er) (显示字音)

 (贰er这个字很容易写错)提到它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回忆0~10的大写字的写法。在草稿字上写一遍。(显示正确写法)

明确: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②多音字:朝(zha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逢(páng)(人名逢孙) 

阙,jue 动词。名词读que(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zhì通“智”,明智)(显示)

  好,我们齐读屏幕上的字音,每个词读两遍,加深印象!

四、解题,把握故事梗概

我们在扫除了字音这个地雷之后,我们一起来通读全文,

1、首先我们来看题目:烛之武退秦师(显示题目)

提问:“师”和“退”作何解释?明确:师:军队。退:动词使动用法,使…… 退。 

烛之武凭一人之力能使秦师退去吗?难道烛之武武功盖世?或者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么它凭的什么本事 “退”秦师的?

点拨:凭三寸不烂之舌。凭口才。可见,口才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当今时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说“口才,电脑,英语,驾驶”是当今青年必须掌握的四门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说电脑就是数理化,那么能不能说口才就是语文呢?至少这2者有紧密的联系。

2、把握故事梗概

  提问:《烛之武退秦师》讲述的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哪几个国家之间?是件什么事?事件中涉及到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学生速度全文,把握故事梗概)(显示) 

   明确:发生在秦、晋、郑三国之间。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涉及到的人物:烛之武、佚之狐、郑伯~~~~~~郑国

秦伯、杞子、逢孙、扬孙~~~~~~~~秦国

晋文公、狐偃~~~~~~~~~~~晋国   (显示)

五、本文背景及事件开端

1、 好,我们首先来看文章第一段。(显示)

晋 侯,秦 伯 围 郑,以 其 无 礼 于 晋,且 贰 于 楚 也.

                   围攻       因为                            从属二主

晋 军 函 陵,秦 军 氾 南.

 名作动:驻军         名作动:驻军

2、 简介秦晋围郑形势,地理位置图 

  当时,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十分复杂,  仅凭文字来理解比较抽象,了解当时三国的地理位置和相关的历史史实,对学好这篇课文十分重要。我们来看三国的地理位置图(显示地图)

    这是秦国,都城为壅。这是晋国,都城为绛。这是郑国,都城新郑。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

提问: 1、思考:晋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显示问题)

明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两个原因指重耳过郑、郑楚结盟。(显示 资料):

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 

    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即位前曾流亡国外,公元前637年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 

     公元前632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成为春秋霸主。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到晋国请罪求和。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提问3、以上这两个原因都不是达到要一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来解决的地步,然则晋国却出兵伐郑,那这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呢?

晋国挟周天子以令诸侯,已渐成中原霸主之势,因此,意欲兼并郑国绝非只是示威胁迫以解之恨,实是成就国家霸业之所需。

提问:4、以上两个原因都与秦国无关,那么秦国为什么要行军千里,与晋国合打郑国呢?

秦国攻郑的原因又涉及到一个历史典故即:秦晋之好(显示)

秦晋之好:公元前700年秦穆公还把亲女儿怀嬴嫁给晋国公子重耳,,从此两国之间互相嫁闺女不断,这就是所谓“秦晋之好”,今泛指男女喜结良缘。

{联系:其实秦晋联合侵晋与  英美联合攻打伊拉克有着本质上的相同点?首先我们从实力上看郑伊均为弱国。其次目的上看:英美夺取伊石油、占领伊这个战略要地,秦晋扩张土地,两者最终目的均是想充当霸主;最后胡乱找一个不是理由的借口“秦晋之好”连晋出兵。想份一羹汤。(显示)

英美关系------秦晋之好

借口-----“无礼”“二于楚”

秦晋围攻-----“利”“扩张”(企图把郑国作为边疆的借口而已。

六、分析第二段。

1、 郑国面临秦晋合攻,情如危卵,它究竟要怎么解决?齐读第二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

        对……说                       假如                         一定         听从

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 不 如 人;今 老 矣, 无 能

代佚之狐     推辞           主谓之间         尚且     比得上                古:不能够  今:没有能力

为也已。”

    同“矣”

2、 烛之武是像毛遂一样自荐要去说退秦师吗?

点拨:是由佚之狐举荐的。

3:佚之狐作为郑国大夫,才智是毋庸置疑的。照常理:秦晋联军攻郑,郑国派使臣去说服秦,瓦解盟军,晋若受到消息,使臣可能还没进秦营就已经遇害了。那佚之狐举荐烛之武深入秦营, 说服秦公有什么根据?

明确:秦晋驻军并非同一地,而分别为氾南、函陵。因此烛之武才能成功进秦营。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透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烛之武这样说?作者这样写会不会影响烛之武的形象?

透露出烛之武的不满、委屈和抱怨。他之所以会发牢骚、不满、委屈和抱怨,主要是因为烛之武年轻时未能被郑伯重用,像孙悟空一样只做了一个小马倌,当他在本文中被举荐时,已经七十多了。

烛之武怀才不遇,虚掷青春,而产生悲叹、不满、抱怨的情绪很正常,这样描写不会挡住他光辉的一面,反而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有血有肉。

提问7、今天的英美攻伊拉克,能不能派使臣瓦解盟军?为什么?

提示:肯定不行,现在的间谍很厉害,通讯、武器装备等各方面也都非常精良。可能烛之武还没出发就已经被暗杀了。因此,我们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时一定要联系客观实际,不要盲目的照搬。只有将经验与实际相结合你才能取得成功。

七、课堂练习

1、选出下列字音有误的一项:(        )

        A.氾(fàn)南    缒(zhu)    阙(jué)秦

      B.佚(y)之狐     逢(féng )孙    杞(q)子

      C.瑕(xi)     共(gōng)其乏困   扬孙戍(shù)

2、《左传》原名  ________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________, 相传为  _________    所著,与 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_    合称春秋三传。

八、总结

本文是一篇记述外交辞令的散文。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被举荐说退秦军。本节课我们主要要掌握的是本文涉及的生字、文学常识、重点虚实词的意思用法,体会烛之武丰满的人物形象。

九、板书设计

秦(秦晋之好)

秦伯、杞子、逢孙、扬孙

                                           郑 ( 郑伯-勇于自责   

佚之狐-慧眼识人才

                                                                   烛之武-牢骚、顾全大局)

 晋  (无礼于晋(重耳过郑)  贰于楚(郑楚结盟))

晋文公、狐偃

十、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三段。

2、 课后习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