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听听那冷雨》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
听 听 那 冷 雨
余光中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朱珠
【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
体味作者在本文中蕴涵的深挚的感情。2、品味文中的优美的语言,鉴赏其意境之美。
【教学时间】
拟用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筝《梦江南》导入。刚才我们听的乐曲是古筝《梦江南》,那在人们的梦里,江南又是什么样的呢?想起江南,人们往往会想到江南的似水柔情,想到江南的迷蒙烟雨。这种感觉在游子的梦里更是让人魂牵梦萦,让人泪湿枕巾。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今天,让我们跟随余光中先生的思绪,一起来听一听、来品一品那冷雨。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他是一位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奇才。由于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他的散文呈现独特的风采。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散文集《左手的缪思》等
三、教学步骤
(一) 听《听听那冷雨》配乐朗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寄寓的感情。
(二) 文本研读
1、听完朗读材料后,学生花2-3分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的雨?作者的喜好如何?
学生回答: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像密集、述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
总结:作者喜爱的是:大陆瓦上的雨。
2、这些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归纳:乡思、乡愁。故国之恋。
3、找出文中蕴涵这种乡思乡愁感情的句子。
第2节--“ 杏花。春雨。江南。……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第4节--“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中国。”
第5节--“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
第6节--“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第9节--“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4、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雨的?“触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重点描写的是听觉。
触觉:冷雨。
视觉: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叠词)
嗅觉: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的土腥气。
味觉:舔舔吧,那冷雨。
5、从听觉上来品位这冷雨。
第5节:凄凉凄清凄楚凄迷。
第6节:清脆可听,如瀑布,比碎玉。(比喻)
第7节:黑键灰键(比喻)“拂弄”、“奏”。
第8节:羯鼓,电琵琶,“刷”、“鞭”、“打”。
第9节: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回忆的音乐,是潮潮润润的音乐。
6、小结
(1) 修辞:比喻,排比,对偶,通感,倒装。
(2) 词句:A、叠词--表形、表态、表声。
B、短句--珠落玉盘的效果。
C、长句--仿佛一气呵成,感情一发不可收拾。
(三)、练一练。
请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段进行朗诵。
注意:
1、把握语音的轻重、高低、长短。
2、带着感情,读出作品中蕴蓄的美感。
(四)、课后作业。
1、 反复品读本文优美的语言。
2、 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相关练习。
3、 预习《金岳林先生》。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听听那冷雨》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听听那冷雨》教案优秀11-22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09-12
《听听那冷雨》教案优秀(大全2篇)03-19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06-07
雨说 教案教学设计09-28
雨巷 教案教学设计06-23
桂花雨教学设计活动教案08-07
《劝学》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10-25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05-29
听听水的声音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