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2:55:2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祝福》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教案设计

《祝福》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

山东垦利一中 魏名宝

   教学目的:1、鉴赏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鉴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的作用。 

   3、鉴赏环境描写对人物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研讨、点拨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想:本文是鲁迅的代表著作之一,背景深,内容多。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孔已己》《社戏》《故乡》等,但《祝福》对学生来说,难度仍然很大。因而鉴赏这篇课文应建立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进行鉴赏。教学时不应面面具到,必须突出鉴赏小说中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难点即全文几次“祝福”场景描写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来加以揭示和批判,“意在复兴,在改善”,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今天,我们共同研讨鲁迅小说《彷徨》集中《祝福》为我们塑造的一个病态社会下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祥林嫂。

   二、 作者简介:

   1、学生回忆鲁迅。

   2、教师补充:

   鲁迅

   三、 背景资料:

   1、《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

   2、《祝福》写于1924年。鲁迅还是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将年农村的一个小镇,而且唤作“鲁镇”。鲁镇边式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以及镇上的人们,祥林嫂山村的婆婆、卫老婆子、贺老六,还有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我”,组成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祥林嫂的命运是为这个环境所决定的。只有具体分析这个社会环境,才能深入认识这个“病态社会”的诸多病症。

   3、时代已经是20世纪20年代了,但是长期停滞不前的农村封建社会依然“没有什么大改变”。祥林嫂的不幸,一言以蔽之,在于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性。人权、贞操观、迷信、人心冷漠等成为祥林嫂在死亡线上遭受残酷的精神折磨。

   四、 放映电影《祝福》精彩片断。

   五、 整体感知作品,了解情节,把握小说结构。

   1、 小说情节结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2、 作者把这篇小说取名为“祝福”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3、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联成一片了。”这一段在全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 小说中详细的描绘了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目的是什么?

   5、 《祝福》中的“我”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

   6、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思路,并对问题加以提示与总结:

   1、《祝福》的情节、结构。

   情节 内容 顺序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凄然死去 ─┐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 倒叙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部分的作用:

   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的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凄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 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①“祝福”是小说情节的枢纽。小说起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祝福的欢乐气氛与祥林嫂的残死形成强烈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的由上文的倒叙转如下文的顺叙,从第一人称写法过度到第三人称写法。

   4、目的是揭露他虚伪的假道学面目和顽固、保守的本质。

   5、“”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任务,《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联起来的。“我”是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6、文章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又一次描写了鲁镇祝福的景象。作品将祥林嫂悲惨的四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结构上起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六、 作业:

   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为祥林嫂的生活经历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 交流日记《祥林嫂的故事》。

   二、 研究肖像描写的作用。

   1、作者是怎样描写祥林嫂头发的变化、脸色和表情的变化、眼神的变化的?其作用是什么?

   头发:五年前花白,--即今全白。

   脸色:脸色青黄,但脸颊却还是红的,顺着眼--脸色青黄,只是脸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眼神:没有先前那种精神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表现了礼教和迷信把人变成鬼的过程。祥林嫂身心备受摧残,特别是眼睛的变化,最能表现祥林嫂精神的痛苦。

   2、作者写丧夫后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再次丧夫后“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意义?

   同是扎着白头绳,祥林嫂却是为祥林和贺老六两个男人服丧。寡妇再嫁又“克死”了第二个丈夫,从此,祥林嫂不但背上了“失节”的罪名,而且成了“伤风败俗”的“谬种”,失去了做奴隶的资格,并最终演出了那一幕的悲惨。看起来毫无变化,实际上概括了祥林嫂丧夫、改嫁,再丧夫、失子、被逐等种种不幸,并预示着更不幸的命运。

   3、既然丧夫已成为耻辱的标记,祥林嫂为何不甩掉这根白头绳?

   这根白头绳就是沉重的精神枷锁。不愿改嫁又被迫改嫁的祥林嫂,按照规矩不能不为亡夫贺老六扎着白头绳。祥林嫂任人鄙弃,唾骂,也要扎着它,否则,她回良心不安的。“仍然扎着”表现出封建蒙昧主义的可怕。

   三、 品味语言

   小说的语言特点,一般被归纳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叙述语言的凝练含蓄、新鲜多样。它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往往具有作家的独创性。而且语言的个性化是人物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祝福》在语言运用方面即呈现出惊人的匠功。

   1、沉郁的色调传达出悲哀的感情。

   老舍说:“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祝福》正是这样,特别是描写祝福景象的文字,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乐景不乐,叫人只觉得沉郁。

   如: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是“钝响”,天色是“愈阴暗了”,满天飞舞的大雪,全无美感,“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写的是新年的气象,色彩却如此暗淡,情调是如此悲哀,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倾向。

   2、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我”的话活像一个新派人物,鲁四老爷活像 一个讲理学的老爷。卫老婆子像一个“中人”,柳妈像一个寻开心的市井女人。

   品味思考:

   ① 短工为什么两次重复“我”的问话?

   短工的重复,表明他对祥林嫂的四漠不关心,说不清楚,又表明他认为所问的是明摆着的事情,根本不必问,这说明人际关系的冷漠,祥林嫂在人们心目中无足轻重。

   ② 鲁四老爷两次说“可恶,然而……”为什么用转折句?

   转折正意在后,表明他虽然对祥林嫂的婆家抢走祥林嫂、卫老婆子合伙劫人很反感,但他又认为婆家枪回出逃的儿媳天经地义,合乎纲常伦理。用转折句深刻揭露鲁四老爷卫道士嘴脸。

   ③第一次祭祀时,四婶阻止祥林嫂沾手,说“祥林嫂,你放着罢!”第二次却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句式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两句话表意相同但情味有区别。第二次用主谓倒装句,“你放着罢”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强调,表现出四婶的紧张、慌乱和严厉。这一呵止彻底摧毁了祥林嫂,令她精神完全崩溃。这一声呵止代表封建礼教和迷信,宣判了祥林嫂死刑。

   四、 研究小说精当的环境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作者巧妙的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 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乐景写哀,烘托悲剧气氛,与祥林嫂之死形成对照,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惨。

   五、作业:

   读罢此文,你可能感触颇多。请就其一方面,任意写一篇短评,400字左右。

   

   第三课时

   一、交流短评。

   二、鉴赏人物形象:

   (一)、问题,学生课堂讨论。

   1、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作者怎样通过祥林嫂的形象表现礼教吃人的主题?

   2、怎样看待祥林嫂的挣扎与反抗?

   3、鲁四老爷大骂康有为表明了他增样的政治立场?

   4、从鲁四老爷的书房看,鲁四老爷具有怎样的性格?

   5、为什么鲁四老爷以“事例能达心气和平”为信条,却污蔑祥林嫂是“谬种”?

   (二)、教师点拨:

   1、祥林嫂: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社会所吞噬。

   2、鲁四老爷: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反动,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3、“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4、柳妈: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毒害极深的劳动妇女,和祥林嫂同样是旧社会的受害者。

   三、课堂阅读鲁迅的小说《明天》,比较祥林嫂与单四嫂子形象的异同。

   四、作业:

   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三五百字左右的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