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5 16:37:2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亭送别》 教案教学设计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日期: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杂剧中戏剧角色和戏曲吟唱道白手法的运用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文,理清情节,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体会诗文的主旨

品味本剧多用修辞融古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主题,领悟剧中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  提问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感受主人公美好无私的爱。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3、重点赏析课文第一、二部分

三、检查预习情况

     玉骢         金钏           靥           芥        醅

四、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板书: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重点赏析课文部分段落

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名言来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从而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

﹙一﹚阅读第一部分

赏析[端正好]

(1)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提问: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  

明确:  景  碧云天 (烘托气氛) 黄花地 (诗情画意)  

            西风紧 北雁南飞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 (促人想象)  

        情  痛(愁苦)  

赏析[滚绣球]

(1)全体学生朗诵[滚绣球]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提问: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柳丝 玉骢  疏林 斜晖 马儿 车儿   借景抒情  离情难舍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               夸张      身心憔悴  怨恨 

提问:请找出第一部分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语句来,并说出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

例如: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渲染莺莺内心怅惘、眷恋、失意。) 

赏析[滚绣球] 

(1)指名学生朗诵[叨叨念]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提问:【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二﹚研习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问题:

﹙1﹚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

﹙2﹚[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3﹚“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

﹙4﹚“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

﹙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提示: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

五、小结:

《长亭送别》一折戏,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六、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 [滚绣球]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重点阅读第三、四部分

2、 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 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况

指明学生背诵[端正好]、[滚绣球]

二、重点阅读第三部分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2. 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

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

3. [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

4. [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三、重点阅读第四部分

﹙一﹚指明学生朗读[一煞]

﹙二﹚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思考下列问题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人物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 

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

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3、最后“惜别目送”部分,哪个字能够概括莺莺当时的眷恋和失意? 

明确:念(眷恋,失意) 

四、分析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

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逆让人无限佩服。 

五、课堂小结 

《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所以,这样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读,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六、布置作业: 

1、  以“送别”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2、 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背诵文中较多的曲词

附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崔莺莺:轻功名 重爱情  叛逆 倔强

景: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霜林染醉

交 融(烘托气氛 诗情画意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教学反思: 

 

【《长亭送别》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亭送别教学教案08-16

《长亭送别》 教案10-27

长亭送别教案06-23

长亭送别教案05-08

《长亭送别》教案优秀08-09

长亭送别教学教案3篇09-30

《长亭送别》教案优秀(精品)10-08

《长亭送别》说课稿11-17

《长亭送别》教案范文合集十篇07-25

高四册18 《长亭送别》之四美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