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思路之妙

时间:2024-10-07 13:29: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万重山漫想》思路之妙

宋子江

一、妙在漫想随航程展开

这篇散文跟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一比就知道重点不是记游写景,而是抒写漫想胸臆。然而,“漫想”是航程中的漫想。三峡观景是漫想的触发点。把眼前实景和心中漫想在关系上处理好,在比例上处理好,这是构思时需要着重考虑的。我们看作者的安排真是恰到好处。船出夔门到穿过三峡,前后点到四处,点动成线。让人分明感觉船在走,走过了三峡全程。四处之间是三个漫想空间。由初见三峡、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入;由茫茫江水,想到洪荒时代三峡的形成,人类有史以来无数“第一个”,由葛洲坝工地,想到新长征需要无数“第一个”,需要开拓者。漫想随着航程展开种种想象都有根有据。景观变化,漫想也由此及彼,上古、现代、未来,组合成为绚烂的画卷。真是人心要比大地宽,思绪从洪荒到千百年后的历史长河中飞腾,这“漫想”的广袤性丰富性因而极其诱人,极其动人。

二、妙在对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想象从各方面深入展开,而且这是一位学者兼童话作家的想象

游览三峡,想到第-个穿过三峡的是谁,思路这一步展开自然是妙的。然而这还不足为奇,不少人也能想得到。诸如游长城,会想到古人是怎么建造长城的;攀登黄山,会想到前人是怎么开凿山路石级的。不过一般人惊叹之余,想象也就-闪而过。“漫想”作者是学者,学识宏富,他又是寓言童话作家与诗人,他的想象可卓然不凡。他在想第一个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由神话到文献,理性地推断当在春秋战国之前,他又想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也不是凭空想象,而由《巴船下峡图》推测上去当时只能是独木船。他又想这样的壮举事前可能遭遇的舆论,那种种想象融合了无数阅历,寓言般的折射着现实世态。他又想象那“第-个”出发那-刻的心理活动,种种奇妙的想象更是联翩而至。谈到达段文字我们不能不惊叹:呵,作者心里有无穷无尽奇妙的想象!细看作者想象的思路,是这样展开的:长度、终点、路险(高崖、礁石、江水)、猛兽鬼怪(蚊、蛇、鬼)、命运。那些想象令人惊心动魄,而那位开拓者无所畏惧、顶天立地的形象也在作者的想象中耸立起来。

三、妙在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又想到各种各样的“第一个”,思绪在更遥远的时空中飞腾

单独-个,无论怎样深入,毕竟单薄,由点到面到立体的想象开去,就显得丰厚,多彩。作者上溯到人类历史的源头,想到种种“第一个”。于是,一曲赞美诗响起来,正是无数“第一个”,开拓了道路,历史才昂然向前。他们是“历史的脊梁”。高扬这种知难而进的开拓精神,这正是新时期需要的时代精神。

四、妙在途中选取葛洲坝工地,思路由此反向行进

葛洲坝之前,思路是上溯历史,葛洲坝之后,思路转向展望未来。热火朝天的葛洲坝工地正是向现代化进军的一个缩影。由此想到新长征中有多少“葛洲坝”在兴建,有多少新的“三峡”待穿过,新长征呼唤无数“第一个”。这样反问展开思路,既很自然,又显露了文章真谛。作者的漫想正是对新时期有着热烈的期待,期待人们在新长征中做奋勇当先的“第一个”,抖掉昨天的恶梦,瞩望明天的晨光,向宏伟目标进军。这一曲“漫想”,与时代的呼唤、党的动员令汇成新长征进军的号角。

《试教通讯》高中语文专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期

【《过万重山漫想》思路之妙】相关文章:

过万重山漫想 教案教学设计07-13

过万重山漫想 教案教学设计10-21

《过万重山漫想》备课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05-18

漫论郁达夫09-15

调研思路报告02-04

销售思路工作总结01-27

过除夕日记06-29

房产销售工作计划及思路12-17

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11-16

课文讲读与作文思路(网友来稿)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