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巷 教案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雨巷 教案教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想及特征,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进而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注自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象征的手法。
2.体会本诗的“丁香姑娘”、“雨巷”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及师生互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感悟法、交流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现代诗歌的学习就要落下帷幕了,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豪迈大气,风流才子徐志摩的潇洒飘逸,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面对多难的祖国,面对多难的父老乡亲,诗人闻一多、艾青所发出的痛苦呼喊,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从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懂得了读诗得先了解诗人及其创作的背景,有哪位同学愿意讲讲你所知道的戴望舒--
明确:戴望舒,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32年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那我们今天读到的《雨巷》,是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明确: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寞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诗人把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三)研习诗歌
1.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一:参读
“论其诗知其人”,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文学主张。
(补充)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多是一些低沉辛酸的回忆,反映生活的寂寞和厌倦,感伤气息浓重。抗战爆发后,戴望舒从忧郁的梦中惊醒。留下了一些和以前风格不同的歌颂抗日战争的诗篇,不仅抒叹个人的苦难,而且抒发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戴望舒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特别是法国作家魏尔伦(板书),魏尔伦是巴黎公社时期的知识分子。巴黎公社失败后,知识分子的沮丧失望与周围肮脏丑恶的环境构成了一出悲剧。
戴望舒是“五四”中走过来的青年,被“五四”激发的热情和大革命失败的惆怅形成了诗人特有的情结,他找不出生活和理想的出路,心中的郁结就投影到他的作品中,忧伤而惆怅。
2.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二:美读
请学生默诵一遍。
诗歌要反复诵读。理解如何,从大家的朗读中就可以看出。
总结学生的朗读(仅供参考):感情基调把握很好,只是觉得软绵绵的,无力,要知道忧伤并不等于无力,要从内心体会。语调节奏轻重处理:如第一节最后的“姑娘”,第二节“哀怨又彷徨”,第三节“彳亍”,第四节的“飘过”等等地方要重读,声音要舒缓,不要急。
听录音自由朗诵。
3.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三:议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析疑、答疑。
展开想象的翅膀,透过一幅幅画面窥探诗人的内心情感--
【问题参考】
①.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丁香般的姑娘是写实的还是有象征意义?
提示:寻找相应的对应点:透过什么样的意象来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古代文人常以它作为忧愁情绪的代词,它是一种愁怨的代表,是悲伤的情绪(请同学一起看图片)。以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并非戴望舒的独创。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的《代赠》诗中也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戴望舒在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再加上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同学们现在明白了吗?
②. 丁香般的姑娘是实指还是有什么象征意义?
两种看法:
A.丁香般的姑娘存不存在?--不存在。
何以不存在?--是诗人虚构出来的。
诗人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人物?--寄托自己的情感,把它作为理想的化身。
他的理想是什么?--我觉得他那个时候心中充满了渴求,但又不是很明确,虽然美好但又琢磨不定,所以他笔下的姑娘既美丽又飘忽不定。
以上这种看法很有道理,但有人认为:
B.诗人笔下的丁香姑娘是写实的,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在与一位姑娘热恋,诗中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他热恋的对象。
总结:戴望舒的这首诗有些人确实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解读,理由正如B。
但更多的人是把它当作政治诗来解读,我想不管是政治诗还是爱情诗,我们要懂得诗人笔下的意象有它的特殊含意,不是凭空而来。
我个人观点:比较同意理解为政治诗。原因:大家别忘记了我们前面讲到的背景知识,在白色恐怖之下的诗人有追求,但又看不到前途,失意彷徨、孤寂、苦闷,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因而笔下丁香般的姑娘是走近又飘过。
③.读《雨巷》的感觉?--悲凉
诗人内心的寂寞惆怅与雨巷的寂寞刚好吻合,因而给人感觉悲凉。
④.注意诗人撑的是一把油纸伞,为什么?
油纸伞很容易破,这与诗人理想的破灭刚好吻合,仅仅是因为这样?
总结:写油纸伞一是写实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家就是用油纸伞,很普遍;二是写虚的,雨打在油纸伞上,飘忽朦胧,与悠长悠长的雨巷刚好营造了一种幽静朦胧的意境,换成了雨衣不行,蓑衣不行,太阳伞更不行。
另外,油纸伞给人的是一种古雅的感觉,因其古雅就形成了距离感,这种审美心理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有着丰厚文化底蕴。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尝试背诵。
4.现代诗歌赏读方法四:比读
投影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拓展:这是戴望舒后期诗歌的代表作,诗歌的风格有很大的改变,请同学们把它抄到摘抄本上,课外查阅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写作背景,体会它的情感。
(备注:本课以鉴赏《我用残损的手掌》结束,本课也作为现代诗歌单元的结束课。对于作业应结合各校的实际结合下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布置。)
【雨巷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雨巷 教案教学设计06-23
《雨巷》教学反思01-08
雨巷教案优秀11-22
《雨巷》说课稿08-25
[精选]《雨巷》说课稿12-02
雨巷说课稿07-12
《雨巷》说课稿06-07
《雨巷》教案(通用10篇)10-09
《雨巷》语文教案优秀03-19
高一必修一《雨巷》教案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