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标下语文教材的运用(教师中心稿)
新课标下语文教材的运用
河北武强文博中学 马勇钦 0533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教材的相继使用,如何运用新的语文教材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
一、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主题,从不同人物分析也会得出不同的主题。新课标教材是不完整教材(以前的教材属于完整教材,没有教师发挥的余地,只是讲清了现成的标准答案,让学生记住即可),恰恰留给了我们充分分析的空间,也给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其实语文教材这方面是有例子的。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就有三种: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三种均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种正确答案。再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其主题也是多元的。可以从菲利普夫妇与于勒的关系上分析为--这篇小说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可以从菲利普夫妇分析为--这篇小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辛酸生活。
鉴于此,有些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或者是指导学生分析。比如学习了《曹刿论战》可以提出“鲁庄公与曹刿相比确实目光短浅,但是在他的身上也有可取之处,你发现了吗?(鲁庄公知人善任,大胆启用能人,果断地把权力放给能人)”;学习了《范进中举》可以提出“范进是个醉心功名、深受封建科举毒害的丑态人物,我们是不是也能从他的身上找出闪光点,是不是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范进学习刻苦认真,坚毅顽强,不屈不挠,执着追求,不达目的死不罢休的精神)”。学习了《论求知》可以提出“你认为还有哪些求知的方法?”等等。
二、运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人格完善,心胸开阔,思路清晰。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美,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美,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比如,教学朱自清《春》,我们可以这样导入: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这样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而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和勃勃微生机的春的图画,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春的生机盎然吧!
再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我先范读课文,当我用缓慢的而低沉的语调读出作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时,学生并没有理解,他们缺少欣赏能力。这样的背影为什么令作者感到难忘、使作者无比伤感?针对这种情况,我抓住课文“在特定的背景下展示父亲的背影”这一写作特点,启发学生思考:父亲的背影是怎样被引到我们读者眼前的?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父亲的背影出现在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祖母去世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真是“祸不单行”,只好“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祖母的丧事,这时“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父子二人为了谋事和读书寻找出路,不得不在车站依依惜别。临行时年迈的父亲怕儿子在路上口渴,不辞辛苦,不顾体态肥胖,步履艰难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水果。在这种情况下,父亲那胖胖的,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给作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文中用深沉迟缓的笔调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爱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深思念,经过这样的分析、讲解,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他们理解了文章表达的感情,思想上产生了共鸣,欣赏到了课文深层次的美。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人文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工具性出发,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还要善于从一般性的文章中挖掘出其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熏陶、感染,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并挖掘隐藏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
《背影》可以归纳为“父子情深”,《我的老师》可以归纳为“师生情”《陈涉世家》可以归纳为“有志者事竟成”,《变色龙》可以归纳为“狗仗人势”,《散步》可以归纳 为“尊老爱幼”,《金黄的大斗笠》可以归纳为“姐弟情”,《驿路梨花》可以归纳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等等。
利用归纳出的不同情感及思想意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想必学习语文的意义大大超出了课文本身。
四、运用教材去指导阅读
学习一篇文章,目的是为了达到理解文章,弄懂文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篇文章,就是要掌握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然后运用掌握的方法自己去阅读同类文章或由此及彼去阅读其他类型的文章。
以议论文为例。议论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材中经典议论文的例证作用。像启凡的《发问的精神》这篇课文是典范的议论文,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论点、论据,分析其论证方法、语言特点及文章结构,全面把握议论文要素。这篇课文采用的论据主要是事实--“瓦特发明蒸气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孔子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那么,为何采用这四个事例呢?因为这四位均为世界名人,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广为人知。这四位名人囊括了古今中外,既有科学家,又有文学家;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时空跨度非常大,覆盖范围非常广。用这么一组名人事例来证明论点使其论证既全面又有力,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难点。再有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把握住议论文写作的特点,掌握住议论文的要领,给学生的议论文阅读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