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
2、朗读全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4、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分析结构,把握主旨。
教学设想:
课前,学生按要求认真预习,把不理解的词句通过查工具书尽快解决,同时,反复朗读,找出认为有用的信息;课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多形式的朗读,培养语感,在质疑中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章中心;课后,背诵课文,归纳文言词句。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学习--讨论--点拨--练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导入新课:
有人认为,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要成就大业,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但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因为环境只是外在因素,内因才能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造就人才?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
三、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本上标出节奏,圈出生字。
2、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朗读,发现朗读问题。
4、示范朗读,明确朗读节奏。
5、比赛朗读,全班分成男、女两组。
6、断句读,教师投影没有标点的原文,训练学生的语感。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投影,明确学习要求:
(1)理解课文字词,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2)理解课文结构思路和中心。
(3)你认同课文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小组自主学习、讨论:
(1)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解疏通文意。
(2)小组讨论解答疑难问题,组长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3、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补充。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重点词语。
通假字:曾=增 衡=横 拂=弼
词类活用:苦:使……受苦; 劳:使……劳累; 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动:使……惊动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忍:使……坚韧
古今义: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 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
征:古义:征验; 今义:出征; 喻:古义:了解; 今义:比喻。
虚词:于:①在;②从;③给;④由于
5、提问学生口译课文。
五、探讨文章的结构和中心:
出示投影:
思考下面的问题:
1、孟子这篇文章论述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他的观点是什么?
2、第一段列举的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这一段与第二段有什么联系?
3、课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4、学习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朗读、背诵。
七、小结:出示投影:
议论问题:对待困难、成才、治理国家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举事例:六个人物
道理论证:个人:生于忧患 国家:死于安乐
八、布置作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12-2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04-1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06-0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