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19.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施洋生
教学回的
1.认识电影剧本的一般常识。
2.学习文中运用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来展开情节、表现
人物性格的写法。
3.通过本文故事,了解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和问题,认识
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复述本文故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难点:培养阅读和欣赏电影剧本的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通读全文,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2.给下列生字注音:
招揽(lan3)慷慨解囊(nang2) 营业额(e2)
二、导入
许多人都喜欢看电影,因为电影有很强的直观性,声像兼备,能给
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一部好电影给人的艺术享受总是十分强烈、经久
难忘的,而好电影首先来源于好剧本。电影剧本的表述形式与一般故
事的表述形式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在于都要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不同在于电影剧本还要适应电影是视觉艺
术这一特点,细节要具体真实,避免静止的冗长的人物对话,要把抽象
的思想化为直观的电影画面。电影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要精辟简短,要
与画面结合起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电影文学剧本的片断。
三、正课
1.默读课文,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1)电视台里张老师深情寻学生 (2)大排挡中李望水有
遇好人 (3)师生团圆、满载回乡。
2.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质疑、解疑。
(1)质疑:第一段中写到:“导演安排她G春花)跟主持人坐在一
。起,她看看主持人,把身子往外移移,主持人对她笑笑,她也想笑,可怎
么也笑不出来/’这里她“把身子往外移移”是为什么?又为什么她“怎
么也笑不出来”?
解疑:“把身子往外移移”,是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大场面,有
点怯场:“怎么也笑不出来”是因为紧张。
(2)质疑:张春花在电视台演播室的一系列表情、动作的描写,主要
表现她什么心理?体现她什么性格特点?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她的心
理?
解疑:描写张春花在演播室的表情、动作的句子还很多,如“演播室
的灯一下亮了,刺得她眼睛也睁不开……张春花眼睛迷乱地看着,不知
所措。”当主持人要求她说话时,“张春花看看主持人,又对着前面那个
黑洞洞的镜头看看,不知该说什么。主持人示意她说。她迷糊着眼,仍
然不知说什么/’“张春花的头一直低着,不敢看前面的镜头,也不敢说
话.“张春花看看前面的镜头,嘴张了一下,脸憋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
来”……等等,这一系列表情、动作的描写,主要表现她紧张、怯场的心
理,表现她性格的内向、拘谨、含蓄。这些性格和心理的特征,若是写小
说,就可以直接通过心理描写或作者议论来展示,可是在电影剧本中,
则只能通过人物自身的神态、动作来反映,把抽象的心理、性格化为直
观的电影画面让观众看到。
(3)质疑:大排挡的老板是个怎样的人?
解疑:老板忙于做生意,原先对打工的李望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
心,当李望水看着电视突然哭了,才引起他的注目。当他明白了事情的
原委后,马上主动给电视台打电话,并把李望水送去,还把一天的营业
额送给李望水还债,然后扭头就走。这些都表现出他是个热情、仗义、
同情失学儿童的好人。
四小结
这是一篇以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电影剧本。它没有特别列出场
景说明、神态动作说明,而是把这些直接揉在故事的叙述中。这种写法
适合于对话较少的故事,便于娓娓叙事,营造出一种连贯、流畅的叙事
风格。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填字组词。
1.不知所()2.()如人意3.特邀()宾
4.情不自()5.茫然四()6.闻()赶来
7.招()顾客8.慷慨解()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老板走到电视机跟前,朝电视机看看,(甲)她是你老师?李望水边
哭边点头。老板看看李望水(乙)她是找你?李望水点头,泪水不住地
滚落下来。老板说,(丙)你咋不早说?别哭别哭,你先把肚皮吃饱,我
去给电视台打个电话,等会儿我送你过去。
老板让伙计端来一大堆饭菜。李望水坐在桌前,大口吃着,几天
了,他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吃一顿饭了。
1.你能补充写出老板说话时的神态吗?
甲:
乙:
丙:
2.“李望水坐在桌前,大口吃着,几天了,他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吃
一顿饭了。这是因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 熟读课文两遍。
2.运用下列词语造句:
木然 自强不息 慷慨解囊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剧本的两节,了解到张春花老师找到了她的学
生李望水。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最后一节,看看师生团圆后,他们怎
样了。
三、正课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一节,概括说说这里主要写了哪两个场
面。明确如下:
本部分主要写了两个场面。一是回乡的汽车上,记者对张春花产
长、李望水的采访。二是回到水泉小学,村民们围观捐赠仪式的场面。
2.质疑:记者对张春花厅长、李望水的采访,对话中交代了哪些情
节?有何作用?
解疑:记者与张老师的对话中交代了张老师寻找学生李望水的事
情在城里引起的强烈反响,领导和群众纷纷捐钱捐物,这既解释了汽车
里书籍、教具的来历,又为后文的捐赠仪式作铺垫。又通过记者与村长
的对话,交代了学校对所捐钱物的分配安排。最后又通过记者与李望
水的对话,表达了失学孩子想家、想上学的心情和学校无力解决孩子因
贫困而失学的问题,从而引起人们对孩子的同情和对失学问题的深深
思索。
3.质疑:儿童失学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解疑:本质原因是经济的落后,像李望水,就是因为家里欠了四千
元债务而失学的。解决贫困地区儿童失学的问题,要从发展经济、提高
觉悟、健全法制等等方面综合治理,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这是个开放
题,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宏观地说,也可以具体地说。)
4.质疑:课文最后一段描写电视台的汽车离开山村,村民们跟着车
子走、不断地挥手的情景。这些描写有几层?为什么要这样写?
解疑:这里的描写有三层,从“汽车徐徐地驶出村口”写到“汽车渐
渐加快速度”再到“汽车越跑越快,终于驶上了大公路”。一边是越走越
快、越离越远的汽车,一边是不断地跟着走、不断地挥着手的村民。一
遍遍描述村民不变的挥手,目的是表现村民对资助他们的城里人的感
激之情,表现他们的纯朴和真诚。
四、小结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原任老师对代课女教师张春花的嘱托。张
老师忠实地完成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学
校里读书。读书是件幸福的事,读书也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任何人或是
任何艰难的环境,都不能剥夺孩子们的这个神圣的权利。而我们拥有
这个神圣权利、坐在宽敞、明亮教室里读书的孩子,更应该意识到这是
一种幸福,更要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事
业作出贡献。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找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排练剧本,遇到难题可以请老师帮忙解
决,在班会课上表演,训练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演剧能力。
二、试着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描写一个生活片断;或展示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景的效果。不少于 300字。
19.一个都不能少(节选)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 1 措2.尽3.嘉4.禁
5.顾6.讯7.揽8.囊 二 1.甲:有点怀疑(不太关心)
乙:继续查问(有点关心)丙:相信了(热心帮忙)2.因为李望
水终于知道老师还要他,他可以回学校读书了。所以心里格外踏实,饭
也吃得香了。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略 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