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6 07:12:1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教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 

    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 

    2.结合预习,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 

    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难字句,可板书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 

  三、讲析第一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并作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伐: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 

     过:责备。 

                     无乃……与?  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 

                     何以……为?  一种表反问的句式。 

2.简析第一段,提出思考问题。 

①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点拨: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教师可根据资料向学生介绍背景。 

    ②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板书]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3.全体朗读第一段,结合简析思路,请同学试作背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一段。 

2.细读第二、三段,并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 

二、讲析第二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学生朗读第二段,另指一名学生口译本段。 

       教师点拨本段重点字词: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注意辨析: 

    过:是谁之过与?      过错 

    过: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2.简析第二段,提出思考问题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教师点拨: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②用比喻。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板书] 

3.熟读第二段,试背诵。 

三、讲析第三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集体朗读第三段,请两名学生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疾、辞、患、寡、均、贫、安 

   注意辨析: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 

    安: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本段较长,而且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除重点实词外,一些重要的语句要认真翻译(教师可适当板书),为分析本段内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熟读第三段,继续思考练习题。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阅读语文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三课时 

一、检查第二段背诵及课后练习三 

二、简析第三段 

1.请同学默读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 

教师点拨: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2.从孔子的政治主张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季氏“谋动干戈于邦内”非常不满,请同学思考,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 

    教师点拨: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只是漂亮的托辞,季氏之“忧”在于惧怕于鲁君抗衡失利。故孔子言“在萧墙之内也”。 

    3.再朗读第三段,根据以下思路,试作背诵。 

    冉有为季氏辩护→孔子提出安邦原则→冉有季路有背原则→孔子指出季氏之忧 

    三、阅读比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季氏将伐颛臾》 

    提出思考问题:孔子教育弟子的态度有不同,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学小结:可以从孔子对学生的称呼和说话时采用的语气两方面加以比较。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冉有、季路违反了他的政治原则,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评了他们,《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写出了孔子对学说认真执著、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写出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面。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文重点字词句。 

  2.认真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背诵:全文 

3.完成课后练习二。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02-18

四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9

蒙氏教学教学反思09-12

蒙氏教学反思08-26

蒙氏教学总结05-25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31

中班蒙氏教案10-17

小班蒙氏教案01-17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2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