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术语系列(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2:34:1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歌鉴赏术语系列(教师中心稿)

诗歌鉴赏术语系列

诗歌鉴赏术语系列(教师中心稿)

云南省砚山县一中  田锦宁

中国是诗的王国,《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历代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诗歌沉积而养成的。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也就在情理之中。鉴赏诗歌,当然就要了解一系列的鉴赏术语,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准确把握。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了解不同作品的意境。什么叫意境?意境是指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与境的结合是诗歌创作中主客观结合的结果,有无优美的意境是评价诗歌的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古典诗词的精华往往都是意境完美的典范。意境多种多样,有雄浑壮丽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有悲壮苍凉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有幽美恬静的,如“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有缠绵凄切的,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如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缝衣的动作刻画,把母亲的心情剖析得十分细腻。以小见大,表现了深沉博大的母爱。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诗人站在幽州台上,极目广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阔,他心里想的应该不只是一己的命运和得失了。这是一首五七言交错的古诗,慷慨悲凉,大气磅礴,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驰骋,苍劲有力。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遍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哲学意义。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真的“好”,春天是万物萌发、蓬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雨就顺时而下了。“好”的春雨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这就表明今夜的雨是有意润物的,所以,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细细地下。

含蕴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主旨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如果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多年客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土,离家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归来已变成化发稀疏的耄耄老人。几十年的岁月就在简单的“少小”与“老大”之间倏忽而过,真是分分秒秒催人老,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由得让人伤感唏嘘。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画成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主旨。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如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秋月高照下的长城壮阔悲凉,此景撩动人心,此情难以言传,故“以不尽尽之”。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放得意这情溢于言表。

含蓄隽永:词句中常有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如刘禹锡的“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以采蘋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寓自身不自由之意。

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烛泪如人泪,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如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比兴手法: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云”,将妻子比作沧海和巫山,极见深情。

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色彩斑斓,豁人耳目。

动静结合:山川景物,有动有静,地不可过于拘泥。王维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静山因“转”而动,流水因“日”而静,一经诗人之眼,一切饱蕴诗意。

白描手法: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醉酒,回味无穷。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评价结构类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

4.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想象的分。如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虚)!”写出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矛盾,理想在现实中幻灭,这正是辛弃疾一生的悲愤。

化实为虚:由此物想到彼物。如“暧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统治者和那些麻木的人们偏安一隅,歌舞升平,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直把”透露出虚写的信息。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5.关于意象

所谓意象,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感的物象。也叫形象,只是不限于小说中塑造的形象,大凡涉及的人、物、景观,花、鸟、虫、鱼,都可叫“形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意象”。古典诗歌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在我们心理上已有了一定的暗示,进而形成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我们往会将物与人融为一体。如陶渊明、李清照的清高似菊、陆游的高洁像梅,周敦颐的隐逸风度如莲等等。意象的这种深层含义使它言简意赅,含蓄蕴藉。一个简单的意象往往就是一幅动人的图画,使读者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实和丰富诗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