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纷呈,方显教学个性(网友来稿)

时间:2024-08-01 22:28:0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亮点纷呈,方显教学个性(网友来稿)

河北平山教育局教研室 郭素青

亮点纷呈,方显教学个性(网友来稿)

我们正处于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做人要有个性,为人师也要有个性。有个性才有特色,有个性才有自我。没有教学个性,怎有学生个性?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打造亮丽自我,让自己在三尺讲台上闪亮登场呢?我觉着这和平时学生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处。

平时作文,我们要求学生要写出亮点,尤其考场作文,更要亮出你自己,用自己的特点,吸引阅卷的老师的眼睛--一手潇洒的字体,一个扎眼的题目,一句点睛的题记,一段诱人的开头,一个含蓄的结尾,一个精彩的设计,几句精辟的议论,一段极尽能事的铺陈…….都会使阅卷的老师眼睛为之一亮,取得理想的高分。

老师上课和学生作文一样。一节好课必是亮点纷呈,有亮点才能吸引学生,有亮点方显教学个性。那么,什么是亮点?亮点有时是字字珠玑,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亮点有时是层次清晰,简洁明快的板书板图;亮点有时是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教学环节;亮点有时是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亮点有时是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亮点有时是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 方法;亮点有时是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简言之,一段煽情的导语是亮点,一个诱人的问题是亮点,一段动情的范读是亮点,学生精彩的答题是亮点,老师恰当的点评是亮点,巧妙的课堂过渡是亮点,精当的顺序安排是亮点,老师大段的精彩分析是亮点,学生限时的默默思考是亮点,言有尽意无穷的结束语是亮点……大到教学的各个板快,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亮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里主要就2006年评优课谈一谈几个教学板块中的亮点:

一、 情感导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先看一段《孔乙己》的导语:

“过去有人说,希腊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性格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悲剧往往是催人泪下的,但《孔乙己》呢?人们读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内心感到刺痛,可以说是泪往内流。《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悲剧?让我们走近《孔乙己》。”

这段导语给《孔乙己》这篇小说首先来了个情感定位,老师用自己的语言为学生调试出了一段悲情的序曲,营造了一种情感浓郁的意境,给人一种悲情享受。

优秀的语文老师都很注重导语的设置,好的导语是成功课的一半。被称为语文教育“审美派”和“情感派”的代表人物,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教《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四篇写景散文时说:“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总要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的锦绣山河,美得令人陶醉,它在不同的季节展现不同的美。”

这段导语,导出了哲理,导出了重点,导出了对课文的概括。四篇看似独立的课文,用季节巧妙连接,增强了我们纵横课堂的意识,主题揭示和情感体验结合,人生哲理和自然美融合,思考和启迪同时在课堂生辉。

这次听课,下槐中学武喜琴老师讲《师恩难忘》,她这样导入:“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不但是有感情的,而且有多种感情。有一种感情不象友情那么脆弱,也不象爱情那么热烈,它不是亲情,但比亲情更厚重,它不是亲情,但比亲情更深沉,这种感情就是师生情。自古以来老师的妙语佳句真可谓数不胜数,请大家畅所欲言,用不同的方式赞颂咱们的老师。”然后,音乐奏起,同学们在极浓的抒情氛围中唱响了老师的赞歌……

▲误区:(1)盲目导入:为导而导,游离教学目标。如讲《雷雨》老师用多媒体展示雷雨场面后后,让学生想象:雷雨天会发生什么故事?有的学生说赶快收衣服,有的学生说母亲等儿子回来.....老师说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与雷雨有关。象这样的导入,这样的学生活动有什么意义?说白了就是废话,纯粹是浪费学生时间,还不如直入正题的好,所以导入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

(2)导入时间太长,喧宾夺主.如讲<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入、想象维纳斯如果不失去双臂会怎样,用了将近20分钟,除去练习,想一下,学生还有多少时间接触文本?

二、 教师讲析:低眉信手续讲续弹,诉尽心中无限事。

语文老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底蕴,要有诗化的动人语言,动情的语言阐释对学生的思维欣赏,情感熏陶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冬有冬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秋,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却别有一番秋味。”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语言阐释,没有美的语言,怎能走进欣赏美的境界?

没有美的语言,语文课就失去了它的风采。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年所植,今已亭亭如盖矣。”文章到此结束,回味无穷。老师除了让学生体会,还可以用语言启发学生思维:“此段看似写树,不言之情尽在其中。是树在人亡的伤心?是物是人非的感叹?是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思虑?是仕途波折,家庭寥落的无奈?……“.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啊。”老师的启发,老师的点拨对学生的思维有主导作用,老师对课文的欣赏,对课文的喜爱对学生的心灵形成一种特殊的冲击力,会把学生置于情感的旋涡,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而语言在这种冲击力中占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美的语言就是冲击力。教师的个性,教学的亮点永远离不开文字的刺激。

讲《师恩难忘》,老师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有人说老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象园丁,用辛勤的汗水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老师似春蚕,耗尽毕生精力,只为结茧人间。在你的心中,老师又是什么样子?”“如果说一个故事就是一滴春雨,那么上千个故事就是春雨点点入土,滋润我们厚重而深沉的感恩之情。让我们将深情融入句中,融进声音,朗读课文。”“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永垂不朽,雕在石头上人物未必流芳百世。老师的名字刻在我们的心灵上,这才是真正的永存。”“师恩如炎炎夏日里的清风,烈烈寒风中的红日,是洒遍大地的甘霖,是跨越天际的斑斓彩虹……让我们畅所欲言,表心声:在尊师重教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对学会感恩。”

这里老师的每一句阐释都是诗,每一句总结都有哲理,每一个过度,每一次停顿都仿佛书法家笔下的飞白,诗人诗中的断行,给人无穷的遐思和美的想象,让人为情所绕,回味无穷。

▲误区:(1)只顾自己分析,不顾学生感受.一节课老师絮叨说个不休,不给学生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满教室都是教师语言,课堂繁琐有余,思索不足。

(2)教师变成课件演示员,用课件代替老师的表达,缺少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三 有效问题的设置:一石激起前层浪,双斧劈开万仞山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造。语文教学的成败优劣与老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可谓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

试比较以下几个问题:

(1) 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

(2) 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

问题(1)过简,机械刻板,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中会漫不经心,不仅无益于击活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松散。

问题(2)可能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得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便于培养学生辨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养成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1) 祥林嫂是如何死去的?

(2) 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3) 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问题(1)着眼于祥林嫂死的方式:饿死、冻死、冻饿死、自杀…..从课文看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即使就此展开议论,不过是将注意力分散到无意义的事情上罢了。

问题(2)着眼于祥林嫂的死因,而鲁迅先生的《祝福》要揭示的并非祥林嫂死的方式而是他的死因,祥林嫂是封建主义余孽的受害者,不管怎样死,并不改变这一性质,如果离开这一点去谈她的死,难免与教学目的脱节,这样的提问对学习无益。但这个问题有些大深,不好操作。

问题(3)可以就《祝福》中的人物展开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可操作性强。

实际上提问也是一种艺术。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技巧,开篇就问:“孔乙己姓甚名谁?”此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很自然的诱导学生去认真研读文本。她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这类问题可谓有效问题,其作用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些课,这个老师讲要两课时,而那个老师一课时就讲完了,并且内容充实,血肉丰满,其中的奥妙就是有效问题的设置。对整节课而言,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要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几个有层次的有效问题,立刻会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纲挈领,使思路纲举目张。比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可预设几个问题,给学生撒下重重迷雾:

(1) 父亲的那句话为什么永不变更?

(2) 急盼的于勒是怎样的人?

(3) 看到酷似父亲的老水手父母的反映如何?

(4) 父母态度的不断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从易到难,环环相扣,拧紧了学生思维的发条,使课堂结构张弛有道,使重点难点突出有加,仿佛利刃之斧,使重点难点应刃而解,这类问题可谓有效问题,其作用可谓“双斧劈开万仞山”。

适度的富于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注意“石”和“斧”的作用,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受到最佳教学效果。

▲误区:无效的大众化的提问,即是不是,对不对......表面繁华,看似热闹,一呼百应,其实无思考,无效果,学生有时纯粹是滥竽充数。

四 板书设计: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这种“浓缩”,往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式和点睛之笔,把最重要的语言信息传输给学生。好的板书图示设计,可以对讲课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1: 下边是下槐中学武喜琴的板书设计。她用对对联的形式概括了老师的奉献精神,变题目为横批,中间画了一颗心,心中写着感恩,既揭示了本文的中心,又拓展了此课的内容,更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即要学会感恩,简练形象有感染力,令人回味

例2:宅北中学高英杰的板书:

这是典型的辐射式板书。题目在中间,情节情感主旨向四周辐射

总之,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要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误区:无板书或用课件设计的板书代替老师的手工板书,如《米洛斯的维纳斯》和《我的叔叔于勒》,电脑设计出的板书非常好,只是作为一种显示,不是写在黑板上,不知道板书是在上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甚至人为“扬长避短”。.

其他亮点:范读拉近了师生距离,渲染了教学气氛;许多老师为我们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多媒体的使用增加了教学的宽度,和课堂的可视性,丰富了教学内容,加快了课堂进程;有幽默感的老师(史彦芳),用自己的风趣与智慧,给我们献上了富有生机,生动活泼的一课

……..

教学的大的板块要有亮点。没有亮点,虽不能和失败划等号,但至少意味着平庸,这是很可怕的评价。教师鲜明独特良好的个性,在教学中异乎寻常的重要,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状况,还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影响学生的一生。个性即魅力。这不仅又使我想起了现在的话题作文。学生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特长,亮出自己。我们的前辈情感派于漪,训练派钱梦龙,思维派宁鸿彬,管理派魏书生……把语文教育的园圃装点得色彩纷呈,春意勃勃,生机盎然,作为语文老师,你是春天的哪一棵、哪一朵、哪一枝?在教学中我们为什么不亮出自己,使个性飞扬呢?长于诵读,就以诵读为依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多变的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善于思想,就以“思想”为红线,让在“思”和“想”中撷取思维的珍珠;写作是强项,就以写带读,以写带思;擅长多媒体,就开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路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了自己,为了学生,为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教育的春天,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亮出自己,让个性飞扬吧!相信,春天的百花园里,有你的色彩。

作者邮箱: guosuqing2876@sina.com

【亮点纷呈,方显教学个性(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漫谈诗歌教学(网友来稿)07-25

分层教学浅议(网友来稿)07-27

落笔对面显深情:析唐诗思乡诗(网友来稿)06-24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乡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5-13

蜡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3

项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8

秋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4

童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