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深处的寂寞和理想--看韩少功书引发的启示

时间:2022-04-14 12:37:1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字深处的寂寞和理想--看韩少功书引发的启示

http://www.cReader.com 2002-01-29 赵敏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字深处的寂寞和理想--看韩少功书引发的启示

几年前在《读书》杂志上读到韩少功的《心想》、《佛魔一念间》等篇章时,就曾被他直指心灵的毫无矫饰的语言所灼痛。他是我们这个喧闹时代里难得的冷静声音之一。山东文艺出版社将韩少功近年来的思想随笔以《性而上的迷失》为书名结集出版,这正是我心之所求。读罢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性而上的迷失》,神思久久沉浸于他那悲天悯人的终极情怀里,又一次与韩少功一同沉入了他文字深处的寂寞。爱读韩少功,但又怕读韩少功!这真是一种久违了的阅读感受啊。

与曾经风行的文化散文和学者散文脱不了的书卷气不同,韩少功的思想性随笔更有一种直指内核,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刚烈。他不写现实中的小烦恼,不发小感慨,却把笔端一下子伸向人的灵魂深处,站在全球的角度回望某些国人的狭隘。在《完美的假定》一文中,他不无痛楚地说:“我们只有在猛然回头的时候,偶尔面对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人,才会发现我们少了点什么。不,我们似乎什么也没有少,甚至比以前更加自由和丰富,但我们最终没法回避一个明显的事实:我们的内心已经空洞,我们的思想已经泛滥成流行歌台上的挤眉弄眼,却不再是我们的生命。”

思想着,所以痛苦着。韩少功的文字做到了对一切貌似先进的,标示文明的财富、城市化进程、旅游、超前消费等时尚保持必要的审视和警觉,但他又苦于很难唤醒在物欲里沉浮的芸芸众生,所以他文字间的寂寞就显得深长。“淡泊钱财没有什么了不起,钱财只是利益的形态之一。下一个世纪的人也不一定在乎钱财,但可能毫不含糊地争夺信息、知识、清洁的空气或者季风。”(《完美的假定》)“城市是人造品的巨量堆积,是一些钢铁、水泥和塑料的构造。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机控制、山水正在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这大概是城市人越来越怀念自然的原因。”怀念自然,所以人们想在旅游中找到安慰。而那种铜臭气息很浓的“旅游业正在帮助人类实现着对自然的物质化占有,与此同时,它是不是也可能在遮蔽和销毁着自然对于人类的精神价值?”(《遥远的自然》)

读韩少功,让我想起了《美洲纪要》中评论秘鲁诗人塞萨尔巴列霍的一句话:“在今天这个到处买卖快乐的时代,一切过分的幸福都是不道德的。”是的,韩少功是一个寂寞的书写者;是一个忧伤的言说者。他曾在1998年发表的《熟悉的陌生人》里就呼喊过:“政客把精神当作效忠的纪律,奸商把精神当作公关的窍门。更重要的是,当科学不能为人们提供理想的时候,邪教就会来提供幻象;当知识分子不能为现实提供诗情的时候,各种江湖骗子就会来提供癫狂。”韩少功的呼喊是忧心的,是预见性的,可处身商海中的众生能听得到吗?去年初,韩少功在他当年做知青的乡间买了一块地,淡出了体制,真心回归山野读书写作。读过他的《性而上的迷失》就会明白,这不是名人作秀的又一种形式。我的直觉告诉我,韩少功是真心实意的。韩少功并没有退却,而是以此重新选取一种民间姿态,以一种新的角度来审视现实。“一个充满着漠视和恶视的时代,正是生长理想最好的土壤,是燃烧理想最好的暗夜。”

鲁迅在他的那个时代里是寂寞的,但面对黑暗的鲁迅从没有让自己的思想火花退场。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更需要有冷静的思辨者作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