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真实的童心,写作的精髓,文章的灵魂--孩子心灵历程的展示(网友来稿)
钱小玲
摘要:
在我们老师的眼中,一篇优秀的文章莫过与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语意严谨,结构层次分明……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评价标准,许多富有个性的文章被我们抹杀了,他们成了我们眼中的“胡言乱语”者。
多次的写作教学,我一直在思考着,可不可以改变我们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改变教材中的内容,让孩子的写作题材来得更贴切生活实际,让孩子的感受来得更真切,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相信这样放飞童心的文章,定会绽放绮丽的风姿。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带领孩子去探究那儿秀丽的“风景”而往往忽视孩子的“独特理解”,忽略了孩子的“胡言乱语”。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独特的理解方法,倾听孩子的“戏言碎语”,就不难在教学中被这样或者那样的“独特理解”所困惑了,更可以在写作教学这一领域出现又一片艳阳天!
由此,让孩子在自己的文章中展示自我的个体心路历程: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只有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才能写出五彩斑斓的文章。
一、没有标准,展现童真
并非每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作家,也并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想当作家,但写作教学一旦陷入了“培养作家”的误区,使得本来简单的写作复杂化了。写作的功效在于应用,写作教学的定位应该是帮助学生奠定“为生活而写”、“为人生而写”的正确坐标。如果能够使学生愿意用笔忠实地记录下属于自己的真实日子、真切体验,那么这个生命必会因多了些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而显得更加充实。因此,对于评价学生写作的标准,正应该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不必拘泥篇章结构,无需苛求有无中心,只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这样的写作就是好写作。抱持这样的观点,对学生的习作,我们就会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苛责;多一些感动,少一些失落。写作回归自然,成为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过程的真实记录,学生才能真正感到习作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如一位同学习作《找春天》中的一段话: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池塘边的杨柳长出嫩嫩的新芽。迎春花开了,一串又一串挂满了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一场春雨过后,青蛙、蟒蛇、刺猬等小动物都从冬眠中醒来了,小燕子也在忙碌地造新房子。
同学们脱去了厚厚的棉衣,换上了鲜艳、漂亮的春装,变得灵活了,心情也开朗了起来。大家在公园里放起了风筝,风筝迎着春风在天上飘荡着,公园里传来阵阵欢笑声。
啊!春天,万物苏醒,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春天真是美极了。
面对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春天,人们总是搜肠刮肚,用尽华丽的词句来堆砌,唯恐笔不生辉。其实,只要语言运用精当,像这位小作者一样,平实中照样见“神奇”,见情趣:“探出小脑袋、好奇地张望”写出小草像个顽皮、好奇的劲儿。“小燕子忙碌地造房子”、“小草好奇地张望”写出在柔和的春风吹拂下,大地上的精灵们正用各种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如果把学过的诗句与课文内容能够更缜密地联系在一起,或许还会有更神奇的效果出现。
要想改变习作中空洞、干瘪、虚假的现象,教师就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我欣赏你的观点,代表你的独特性,哪怕不完善。”即把真实的“世间万相”和真情流露作为习作教学的追求目标。孩子就会少许多拘束,流露的情感会更真实,语言更有灵性、个性。
二、细心呵护,蕴含灵性
俗话说“童言无忌”,学生写作常常出现一些虽显稚嫩,但颇具智慧灵光的句子,对这种充满灵性的表达要细心呵护。如:春天来了,春雨姐姐忙把一首动听的乐曲奉献给大家,“沙沙沙,沙沙沙……”。小草弟弟也跟着春雨姐姐的乐曲跳起舞来。
小蝴蝶和小蜜蜂看见了,把小鸟和小溪都叫来唱歌。柳树妹妹被他们优美的歌声惊醒了,她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甩起自己长长的辫子。
“呼――呼――”是春风姐姐在叫小朋友。大家拿着五颜六色的风筝,冲出家门到中心广场放风筝。抬头一看,哇,真是目不暇接,各种各样,有飞机、有燕子、有蝙蝠、有金鱼…..明亮的天空中就像许多风筝开大会一样。这些濡染了习作主体“感情色素”的东西,由于突破了一般语法、修辞、逻辑的“公式”,显得那样飞扬灵动,富有韵致,尽管这种闪光没有焰火之势,只有萤火之微。因此更需要教师的培植和呵护,唯如此,才能让孩子敞亮心扉,释放他个性和灵气。
三、创设意境,入境动情辞勃发
一位名人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写作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但感情不是无缘之水,情感来自身经其事,心在其中。如果老师构建动态化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可采用问题、音乐、图象、游戏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习作,则学生会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而情动辞发。
1.借话题设境
话题写作,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写作类型,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刚刚、正在或可能出现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命个话题或范围,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的一种短小精悍的写作样式。一次一个话题,也可几个话题让学生选用。话题式写作像开了个写作茶馆,围绕一个议题天南海北纵横驰骋,又加上文体不限,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间。至于什么观点,则任由学生自己确定,正面反面、古今中外,内容的选择可以不拘一格,聊谈2008年的北京奥运、畅想镜湖小学的样子、丑小鸭的人生历程……例如:目前热门话题“镜湖湿地风采”“首届休博会”,人们对此有 “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新‘守株待兔'传奇”等等说法,引导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各抒己见。对于辩论的结果,并不需要评判。只要有个性的光芒、思想的火焰、心灵的颤音,就放任学生的心泉自由流淌。
2.借声音设境
根据教学需要,同时提供几组音响材料,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思考、领悟、联想、想像,进而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见解、新思路、新突破。
如习作前老师录下各种声音:风声、雨声、敲门声、火车的奔驰声、鼓声、笑声、电话铃声、鸟鸣声……然后让学生分辨各种声音来自哪里,有什么特点,用恰当的拟声词记录下来。最后,因势利导:听了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准备选哪些声音,想像出哪些情节?根据你挑选的几组音乐准备编成什么样的小故事?
如一位同学《春天的童话》片段:“柳树害羞了,摇着长长的发辫,轻轻地唱着‘小河的水呀,哗啦啦……’;小草和春风说话了,像是聊得起劲,咯咯咯地笑了,身子一摇一晃的,可开心了;河里的水,没有了冬日的宁静,哗哗哗地环唱着,眨眼间又被游上来的鱼儿打搅了兴致。”
3.借表演设境
让学生扮演、体验写作题材中的人物,其他学生也能直观地目睹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和事件的经过。这种情境,既能促使学生入境动情,又由于它的立体化,从不同角度、方位观察思考,会有不同的发现,便于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比如,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漫画人物,伸开双手,撑开双脚,他的左手捏着一根细细的绳子,右手想抓住另一根绳子,然而却够不着。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探讨:如果这个人想把这两根绳子打个结,有多少种办法?同学们讨论热烈,甚至当堂演示。教师把握这一契机,请大家自拟题目,将课堂上的活动情况记叙下来。学生在出主意之后,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考虑角度不同,常常能独辟蹊径。
创设情境的手段丰富多样。在习作创意课上,让习作主体充分地身临其境,入境动情,那么,学生就不但笔如泉涌,而且会张开思维之网,冲破一切禁锢,写出与众不同、独有创意之作。
四、放眼生活,处处有心皆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明确提出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学实践中更应让学生从课本中抬起头来,大胆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
1.采撷大自然中的“精灵”,“文如清泉石上流”
写作教学不能把学生“囚禁”在课堂中闭门造车,而是适时地带领他们走向大自然。每次出发前,不事先布置写作题目,不提要求,不给学生背上思想包袱,而是让学生尽情“享受”,尽情尽兴,满意而归:如诗如画的环岛路,匠心独运的雕塑群,名闻遐尔的鼓浪屿,惊险刺激的湖里滑道,妙趣横生的海沧野生动物园……童心向往自然,面对这鲜活的素材,学生自然期盼用笔来表达,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情真意切,富有鲜活气息:“太阳升起来了,阳光撒在湖面上,镜湖真像一面明亮明亮的大圆镜。鱼儿在水中追逐嬉玩。阵阵微风吹来,湖水顿起微波,像鱼鳞斑似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光点闪烁像满天星星在顽皮地眨着小眼。垂柳像一个个苗条的美少女在翩翩起舞,五颜六色的花朵张着笔脸围在各式各样的大树下。远处梅山山顶上亭楼和镜湖遥遥相对,把镜湖衬托的像一幅山清水秀的天然画屏。万亩绿地犹如镜湖颈上戴了一串“绿项链”。”(我校班一位同学写的《美丽的镜湖》在“镜湖风采”的征文比赛中获得校一等奖)
2.徜徉社会中的“焦点”,“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的课堂在社会!为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充当小记者走进社区,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问题。参观、访问、调查,采用多种途径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并布置“长作业”(一个月的时间,乃至一个学期),把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尝试编辑出版“小人书”“随感录”。从确定选材,封面设计到剪贴、装订等都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这些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在习作的过程中既练了文笔,又长了见识,一箭双雕,其乐无穷。
多次的写作教学,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启发,引起我一遍又一遍的深思:我们需要孩子写出怎样的文章呢?答案终于在实践中揭晓:不拘泥与文章的题材,不给孩子一种定向思维;多一些真实的社会经历,多一些真切的感受,任其在文章的河流中探索、采撷,得到的就会是一篇篇充满童趣,写满个性的绚丽之作。作为老师,能得到这样的佳作,比到书店中购买一本本“《优秀作文》”、“《作文通讯》”,要来得更真实、更珍贵!
灵芝镇校 钱小玲
作者邮箱: zhenfengmaoyi@126.com
【真实的童心,写作的精髓,文章的灵魂--孩子心灵历程的展示(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写作:拨动灵魂的琴弦(网友来稿)04-14
亮丽文章的肌肤(网友来稿)04-14
教育要与童心共振(网友来稿)04-14
让作文在真实中表达(网友来稿)04-14
走进人群,触摸真实(网友来稿)04-14
让孩子们快乐的接受心灵的洗礼(网友来稿)04-14
怎样感悟文章的语言(网友来稿)04-14
学会概括文章的要点(网友来稿)04-14
为什么写作(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