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斑羚飞渡》说课稿 教案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新教材中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已经学习了冯骥才先生的名篇《珍珠鸟》,让学生从中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引发了学生对人和动物应该如何相处进行思考。相信通过第二篇文章《斑羚飞渡》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增强学习兴趣,体会作者情感态度,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有所收获,并为学习下一篇文章《华南虎》打下基础。
2、本课文的知识体系
沈石溪的这篇动物小说情节巧妙曲折,生动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故事中新奇陌生发、的动物世界,惊险的特写镜头都足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斑羚在求生自救中所表现出的整体合作精神不能不让人为之震惊。这种为赢得种群的生存用一半去拯救一半的壮举一定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形成巨大的冲击。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从整体把握课文入手,通过紧张曲折的情节让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厚内涵。在教学中力求创设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思考作品,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让学生在讨论评价中树立“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人文观念。
二、确定教学目标
1、论据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还要求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我们班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大部分学生对故事性强的课文都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比较关注的往往是故事的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也是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最后的结局。当然在课文的教学中对基本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都不会感觉有难度。由此我依据新课标精神以及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在保护学生兴趣的同时,将重点研讨有关课文的内容、写作方法,主题等几个问题。另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将在课堂上举行复述比赛,请学生当堂复述文章内容。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斑羚的舍生取义和视死如归,同时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知识和能力目标:让学生积累生动的词语优美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对这片小说整体感知的能力,体会本问叙述条理性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本文把动物行为提高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进行认识,这点新颖而且动人。所以在教学时将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理解斑羚在生死攸关时所体现出的美德。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三、教学思想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拙劣的教师向学生奉送,优秀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这种思想时常提醒并激励着我的日常教学工作。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中,我将指导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主动质疑。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1、朗读法: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2、情景教学法:适当采取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展示生字词,斑羚资料简介,用幻灯展示斑羚飞渡的悲壮场面。
五、教学课时:拟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锣鼓,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的引出本课内容。我想采用用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中狮子追赶羚羊的画面,同时采用赵忠祥优美的解说词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播放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的幻灯,从而引出斑羚在人类捕杀过程中悲壮求生的故事。
(二)诵读理解
导入课题后,学生将会对课文文章有一定的求知欲望。为此正式教学开始,我讲分三大部分进行讲解。
1、第一部分首先是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我将进行配乐示范朗读,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释词语。
其次,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组织学生进行复述
再次,教师对学生提出质疑
(1)全文围绕斑羚写了哪几件事
(2)哪一个场面最另你感动
2、第二部分是悟读精彩段落:在《斑羚飞渡》中作者详细描写了飞渡的场景。
首先,请学生进行朗读,教师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其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动词进行复述,采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制作的斑羚飞渡场景,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场面。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而多媒体的应用更形象和直观。
再次,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
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质疑:面对族群灭绝时斑羚的身上体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你有何感想。在学生讨论回答时间可同时让学生观看羚羊献身时的特写镜头。
3、第三部分语文学习的外沿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在课堂中将安排课文与生活相结合拓展前移,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伤害或者保护动物的事例。另外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图片。
(三)师生小结
采用师生共同小结的办法首先让学生自发总结本课的收获,由教师进行补充和肯定,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更系统和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三
八、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