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二章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十一课 孟子二章
[方法主线导析]
学法建议
本课两篇文章各从一个侧面体现孟子的政治思想。学习本课,先要了解孟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对文章要反复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从而进一步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
学习本课,反复诵读不可少,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如何表达的,能分析理解作者提出观点的方式的不同特点及论证方法的异同,学习作者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学习作者恰当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并比较孟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我们应如何评价等。学习本课,还要对文中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以及常见虚实词,古今异义现象等加以摘录整理,做到能理解其含义,辨析其用法。
1.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是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在封建社会里被尊为“亚圣”。和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孟子提出了不少在思想史上颇有影响的见解,如他在《尽心下》中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充分认识到人心的向背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庄暴见孟子》中提倡的“与民同乐”也有相通之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2.根据单元知识中的“断句”这一基础知识所阐发的几点来学习本文。
首先,通读全文,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反复研究,把握主要内容。在《鱼我所欲也》章中,孟子是怎样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来阐述抽象的“义”的?在人生中,哪些行为做法符合“义”?哪些行为做法不符合“义”?在《庄暴见孟子》一章中,注意“乐”字的几种读音(yue,音乐;le,欢乐)以及在具体文句中词的活用情况。然后研读全章,仔细分辨何处读“yue”,何处读“le”,最后概括评论孟子在论辩中所描绘的两幅不同的政治画面。
其次,在翻译文句时,如何根据语序、句式特点来确定词的句中意义?可对照注释翻译,并把理解和推断的思维过程阐述一下。
重难点提示
1.怎样才能把抽象的“义”阐释清楚?
要把抽象的“义”阐释得具体生动,就必须借助一定的修辞格和论证方法,在这一点上《鱼我所欲也》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文章开头即以“鱼”和“熊掌”设喻,托出“生”与“义”。通过选择,确立了“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那么,“义”的存在价值呢?作者通过“生”与“死”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是存在的,接着又进一步论证重“义”之心,人皆有之,从而突出了“义”的存在价值。
作者又列举了为了维护人格尊严的“弗受”和“不屈”的例子。这样,就将“义”的存在价值具体化了。
作者又列举面对“万钟”,“受”与“不受”的正反之例,且运用了排比句式,造成充沛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笔带锋芒、泾渭分明的感情色彩。
本章重在阐释“义”的价值,而不是“义”的含义。
2.借“乐”发挥,因势利导,诱人入范。
孟子的论辩艺术在脏暴见孟子卜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庄暴面对齐王好乐(yue)之事无言以对,而孟子却能善设机巧,引出齐王的“可得闻与”。于是孟子借题发挥,把音乐理论的话题引申到政治范畴上来(即由乐yue到乐le上),然后连发两问,使齐二接受“与众乐(yue)乐(le)”的主张。紧接着,孟子又不厌其烦描绘了“不同乐(le)”与“同乐(le)”这两幅对立的政治画面,一幅是不与民同乐,百姓妻离子散,怨恨国君;另一幅是与民同乐,百姓拥护国君。这样对比就充分突出“与民同乐(1e)”的中心。结句指出齐王如欲统一天下,应以仁政为本。这样,孟子在不露声色之中完成了他的施行仁政的宣传任务。
《孟子》散文气势充沛,笔带锋芒,善设机巧,富于鼓动性。在这些方面,它比《论语》有了很大的发展。
释疑解难
《鱼我所欲也》和赃暴见孟子格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政治思想?
1.《鱼我所欲也》体现了孟子的“舍生取义”的政治思想。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他在《孟子告子上》中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只要人不让这些善性丧失,“人皆可以为尧舜”。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论述了人都有羞恶之心(即“义”),懂得“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因此应该也能做到“舍生取义”。
《庄暴见孟子》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国君应该与民同乐,实行仁政。课文的“国王独乐民怨愤”、“国君与众乐民欣然”两幅图画进行对比,“证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观点。
2.《鱼我所欲也》的第二、三节都是举例论证,但同中有异,异在何处?
第二节主要是正面举例,证明“义”的存在,而第三节主要是从反面举例,论证“义”的存在(“义”的丧失以“义”的存在为前提)。另外第三节还使用了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并把对比和排比两种方法揉合在一起,使作者的爱憎感情表达得十分鲜明,使文章有一股磅礴的正气。
3.《庄暴见孟子》记叙了两次对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庄》文中第一次写庄暴和孟子的对话,它实际上是全文的引子,起开篇的作用,故略写;庄暴对齐王“好乐”的话题无言以对,一方面表明这个话题有难度,另一个方面反衬了下文孟子谈话的高明。第二次对话是孟子和齐王的对话。这一段对话表明了孟子的政治观点,体现了孟子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牢牢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一步一步地将齐王引入自己预先设想中的话题,从而达到宣讲自己政治主张的目的的论辩技巧,这次对话是全文重点,因此记叙很详细。
典型题例
例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蹴尔(cu) 有诸(zhu) 王语暴(yu)
B 不屑(xie) 蹩(cu)e 一箪食(ddn)
C 庶几(shu ji) 独乐乐(yue le)
D 羽旄(mao) 豆羹(geng) 则王矣(wang)
[解答] C
A 语yu B 箪dan D 王wang
例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所欲有甚于生者喜欢的东西
B 所恶有甚于死者讨厌的事情
C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增加
D 何以能鼓乐也?凭什么
[解答] C 何加:(有)什么益处
倒3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可得闻与 B 今王田猎于此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解答] D
A.“与”通“钦”B.“田”通“政”C.“得”通“德”
例4对“失其本心”中的“本心”理解有误的一项
A.指人生下来就固有的善的本性
B.“我固有之”的“羞恶之心”
C.人的内心的本质的东西
D.文中指舍生取义
[解答] C.C项含义空洞不具体
[能力层面训练]
知识掌握
1.选出下列判句正确的一项
A.王之好 乐甚,则 齐国其庶几乎
B.是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C.与少 乐乐,与众 乐乐,孰乐
D.今王 与百姓 同乐,则王矣。
2.对“与”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给予)
B.吾王庶几天疾病与(句末语气词)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D.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参加)
3.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
A.故患有所不避也
译:所以祸患也有不去躲避的
B.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译:由于这样就能生存下去,就不要再用别的办法了
D.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
4.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
A.两个“乐”字意思相同,两个“鼓”字意思不同
B.两个“乐”字意思不同,两个“鼓”字意思相同
C.两个“乐”字意思相同,两个“鼓”字意思也相同
D 两个“乐”字意思不同,两人“鼓”字意思也不同
5 先出句中“则”释义恰当的一项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A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B 今王田猎于此
C 今王与民同乐观 则王矣 D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和(
能力提高
7.文中有“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一句,请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8 下面各组句子中,9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9、对下列各句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6题。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可代?”上曰:“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何如?”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赵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待,秦应俱(秦相范脏)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
贯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托代颇将。商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明使白起代钻,遂胜赵。
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大臣以不可,秦王知之。
相应侯知之,将白起知之,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错,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洪迈《容斋随笔》)
川.下面两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
①其父不能难
②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
A.nan jian B.nan jian
C.nan jian D.nan jian
11.“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中“监”字的正确读音和意思是()
A.jian 监视 B、jian 借鉴
C.jian 审察 D.jian 鉴戒
以下两题,例句中加点字和题目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12.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
A.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B.即可不死,而妻子离散不相见
C.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D.水旱疾疫,即无地调剂之法也
13.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
A.若能之吴、赵之众与中国抗衡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欲人之无感也难矣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词性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是()
①曹参之宜为相
②相应侯知之
③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④赵王以括代颇将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5.“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的正确意思是()
A 曹参做齐国的相国,听说萧何死了,就告知他的门客,催促他们准备出发。
B.曹参在辅佐齐国时,听说萧何死了,就要求他的门客赶快准备行装。
C.曹参做齐国的相国,听说萧何死了,就告知他的门客赶快准备行装。
D.曹参在辅佐齐国时,听说萧何死了,就要求他的门客,催促他们准备出发。
16.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叙了曹参和赵括这两个历史人物进行评述。
B.对曹参和赵括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事迹。
C.围绕曹参和赵括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阐明了作者的有关观点。
D.重点评述了曹参和赵括这两个历史人物,并揭露了秦国的阴谋诡计。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孟子》两章 教案教学设计10-07
孟子二章 教案教学设计10-11
《孟子》二章 教案教学设计07-07
孟子二章 教案教学设计08-24
庄暴见孟子 教案教学设计10-22
孟子见梁襄王 教案教学设计09-18
《庄暴见孟子》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7-28
《孟子》二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03
《孟子》二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4
《孟子》两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