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教师中心稿)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于殿信
一、 课题的提出
1、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初一的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小学成绩很好,可上了初中成绩明显下降;有的学生小学成绩很差,上了初中,又该怎么办?怎样指导学生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
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2、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以及学习习惯,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特别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非常必要。
3、研究假设与依据:
(1)、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延续性,哪个环节出了偏差或问题,都将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
(2)中小学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空白点是可以找到并予以加强的,关键是小学与中学的相互延展、靠拢、衔接和磨合。
(3)中、小学教学大纲是结合的依据,但教师个人教学的风格,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二、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对象:gdsq55zx2000--2004级学生,主要是五、六班的学生。
研究方法主要有:个案分析法、实地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问卷与观察相结合、对比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说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收集小学毕业成绩表、日记、作业、作业记录等小学个案材料。
2、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重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访谈记录、笔录。
3、小学进入初中以来,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习惯的个案记录。
4、初一学生单元测试成绩、日记、作业、期中期末成绩,对照《中学语文学习兴趣调查表》、《学习习惯调查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主要任务
研究目标:
1、探讨小学、中学语文教学的空白处,寻求突破口,加以填充、强化。
2、发现小学、中学语文教学脱节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途径 。
3、发现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认知、习惯上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上寻求接轨点。
4、探讨学校、家庭、社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教育功能,建立大语文的教育理念。
主要任务:
1、探讨中小学语文教育内容、要求、方法和手段的差异。
2、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习惯、个人教学风格对学生学语文的不同影响。
3、中小学学习语文的时间安排、学习方法、习惯对语文能力的影响。
4、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四、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强调教师、学生个人、群体学习语文的内在联系,发挥综合教育功能。
2、目的性原则: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共同点,弥补漏洞,并加以整合、衔接。
3、实效性原则:既讲求对衔接问题的探讨更要注重学生综合那里的提高,防止为研究而研究。
五、实施步骤、内容 分阶段计划:
1、找准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的症结所在:主要体现在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老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对于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存在问题。
2、(1)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
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就要明确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得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2)寻找确定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措施:
在教初一接班之前,作为中学教师除了熟练掌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外,还要通读领会《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中学教学目的、要求、内容等与小学比较,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
3、温故知新,适当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
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易有诸多不适应,适当复习一下旧知识十分必要。一是把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这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4、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衔接。
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及"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强调预习、复习指导学习的方法。有的老师指导预习方法很有成效。如"朗读课文三五遍,解决疑难生字词,不懂的地方画问号,通过练习找重点。"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的过渡,调动口、心、手、眼的四到位。多说、多读、多思、多写是学好语文的四个法宝。
5、展开读写双翼,做好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衔接。
读写被称为语文的两翼,是语文的两支柱,但是在小学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套路文"或称"八股文"。老师一让写好人好事,不是谁给谁补课,就是下雨了谁的伞自己舍不得用,留给别人。这种作文内容的陈旧形式的模式化,反映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思想的封闭和僵化,学生思维灵性被扼杀。和应试教育求稳、求折中,不求创新,反对出奇的弊端。必须从这种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开放式大读写的新的语文教学的格局。
(1) 向口头作文适当倾斜。首先做到口心一到。即"我口讲我心",课文演讲、短剧表演、专题竞赛、趣味辩论等口头作文,学生可以克服对书面作文的畏难情绪更有兴趣。当然也可以说是向书面作文的一种过渡。口头作文同传统作文最大的区别是"由笔写"到"口述",这种方式的变化要求学生从"静"到"动",从个人写作到当众叙述。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情感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 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从阅读或学到方法或理解内涵,再延伸到写作或谈感受,或学技巧,把两者结合的比小学时再紧密些,树立读是为了写好,写能更好地读的"双翼思想""比翼双飞"。
(3) 从电视与电脑之间走向广阔的生活,处处有心皆语文。
小学生在电视与电脑游戏之间的消极影响是生活的空间被自我封闭。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有能力也有必要从封闭中解放出来。一是广泛涉猎课外书,从人类的精神宝库中探求宝藏。二是从家庭中体验亲情,抒发感想。三是从交往学会处事,磨练健全的人格。四是走向大自然寻找灵感和享乐。五向内心世界探求生命的本质,记录下成长的轨迹。六是向未来世界描绘多彩人生,写下豪言壮语。语文的广阔天地要逐渐在语文教学中展现,把"读写"变成开放的大舞台。把语文变成人生的加速器。
6,发扬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把写日记当成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根拐杖。
有人说:"日记很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日记很大,又可包罗万象。"由于日记特殊的魅力,决定了日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乃至人的本领的特殊作用。记日记是小学时形成的良好习惯。需要在中学巩固好发扬好,使它成为学习语文助推器和个人的小天地。7,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扩大交流是做好磨合、衔接的最有效的方式。
六、课题研究结果评估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并部分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求、方法、手段的差异的探讨,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2、衔接问题的找出并解决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警示、指导作用,对中学有前瞻性,对小学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早加强。从而全面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集力精力把劲用在刀刃上,又可避免中学的 重复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附主要参考文献:
钱梦龙《导学的艺术》
魏书生《语文教学探案》
杂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语文教学与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
附主要课题组成员
姓名 职称 承担任务 分课题论文 备注
于殿信 中学一级教师 中小学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在中小学教学衔接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课题负责人、执笔 人
王静苏 中学一级教师 教师教学习惯、风格对学语文的影响 《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
徐柳青 中学高级教师 教学方法、学习习惯、时间安排对语文能力的影响 《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谈谈语文多媒体教学(教师中心稿)08-28
文句衔接题解题指津(教师中心稿)05-06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中心稿)09-21
语文单元教学实验报告(教师中心稿)07-10
职高语文教学的定位思考(教师中心稿)06-12
我的大语文教学观(教师中心稿)08-27
浅谈对差生转化问题的认识(教师中心稿)10-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染艺术(教师中心稿)05-29
谈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教师中心稿)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