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江水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5 09:42:0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峡江水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江水  《水经注》

三峡江水 教案教学设计

亭林中学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三峡的变化,领略祖国山河的雄奇壮丽,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3、学习领会本文精巧的结构技巧和辞约意丰的语言特点,学习抓住特征描绘景物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 领会抓住特征描绘三峡景色的方法。

2、 理解本文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1、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几幅瑰丽雄险的山水风光图。(播放长江三峡的画面)请同学回答一个问题,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地方?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三峡是长江的华彩部分,现在的三峡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造物之美,又具有人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那么历史上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这节课让我们随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2、介绍作者及课文出处: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历任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为政素称严猛,得罪权豪,被遣至政局动荡不宁的陇西任关右大使,途中被人杀害。他一生好学,博览奇书,所著《水经注》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书,《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由于郦道元酷爱自然,有意探寻祖国山川美景,通过实地考察体验,才写出了如此形象生动、富有生命力的文字。他的写景部分历来被文学史推为山水游记的首倡。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可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

同学自读课文。要求参照注释细读课文,把课文读懂。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2、朗读。请五位同学分别朗读六个段落(第一位同学读1、2两段落),做比较。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然后点评。

3、理清文章结构。全文仅150多字,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理清本文的结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学生可讨论)

①两岸夹水称之为峡,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征?

②作者写了三峡的哪几个季节的景物?从哪里看出?每个一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③作者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有何用意?

三、品读课文

1、第一、二节交代了哪两件事?

①、概述巫峡的状貌,借助历史传说和相关资料交代了巫峡开凿的历史。

②、在描摹巫山山群绵延“百六十里”之广的地势特征的同时,交代了巫峡得名的缘由。

2、分析第三节。

学生概括三峡的地貌特征。找出有关语句研读。

结合问题①: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征?概括:雄奇险峻。

本段字字扣住山,句句突出峰,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铺垫。眼前这连绵不绝的群山,耸入云天的峰峦,雄奇险峻,苍天一线。这也更让我们惊叹郦道元的生花妙笔。

    正是由于他能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注重字词的锤炼,才能传神地刻画出三峡的地貌特征。“重、叠、隐、蔽”四字凸现三峡的山高、峰峻、谷深;“略”字极言山之多、峡之长;一个“岸”字巧妙的引水入峡,既写出了山势的高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

3、分析第四节。

夏天景色的特点是“水流湍急”。从“夏水襄陵,没溯阻绝”一句可以看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用了比较的手法,更现其迅疾。

结合问题②: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可见作者是按照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写景的顺序。夏天江水暴涨,春冬江水平静,秋天水枯谷空,顺次而下,入情入理。

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哪首诗?《朝发白帝城》。

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情万丈。

4、分析第五节。

这一段从色彩角度描写春冬景色之色调十分艳丽、柔和,如“素湍绿潭”。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泉流瀑布,飞溯其间”等。从不同的视角写,如“素湍绿潭”是从俯视的角度,“绝巘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作者面对此景直抒胸臆“良多趣味”。

春冬的三峡真是无处不苍翠,流水尽飞泉。郦道元仅用只言片语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相间、动静相生、俯仰生姿的画面。我们可以用“清荣峻茂”来概括春冬之景。

5、分析第六节。

深秋之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状景蓄情,忧伤凄凉。可用“肃杀凄清”来概括这节内容。

结合问题③:用渔歌作结的用意是什么?

一方面,从诗的内容上看,融情于景,以忧伤的渔歌作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从修辞角度来理解又有其作用,如果改写成一般的散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行舟至此,听猿声哀鸣,不觉涕泪沾裳”,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在行文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6、请学生总结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全文写景状物的特征。

本文描绘了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秀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壮美山河的热爱。概括:江山如画。

特征: 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景物。(以上选例)

四、拓展

下列几段文字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

1、 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惰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2、《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 “夏水襄陵”

3、 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 杜甫《秋兴》八首:“听猿实下三声泪”、白居易《送萧处士游黔南》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两题中任选一题,注意要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景物。

①、假设你是一个导游,请依据课文内容和课外有关材料,写篇400字左右的《三峡风光图》。

②、展开想象,根据三峡现状,写《郦道元重游三峡》。

【三峡江水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09-20

三峡之秋教案的教学设计07-06

《三峡》教学教案09-28

三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20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2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5-28

《松鼠》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6-1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20

《三峡》教案12-23

《三峡》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