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体会“直抒胸臆”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二、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
四、本课学法的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五、本课的教学设想
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六、教学过程: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
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道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读诗,理清诗的思路、
学生自己概括,小组展示
第1节:伫立林间岔道口
第2节:我择幽寂路上走
第3节:路径绵长难折返
第4节:人生之路不回头
3、读诗,说说“路”的含义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的选择。
4、读诗,体会诗的内涵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从而深化了主题。
5、读诗,感受语言特点
特点: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6、读诗,了解诗的方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7、读诗,练习一下迁移
a、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征服了别人/也就被别人征服/你赢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拥抱了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
提示:汪国真的《生活》一诗告诉我们:生活让我们学会了不计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在得失之间作出选择的能力。
b、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
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带着问题朗读
上节课已经有人谈到喜欢这首诗,喜欢它的朦朦胧胧,喜欢它的忧郁。读这首诗,看看作者因为什么而忧郁?哪些句子、哪些画面让人感觉到这种情绪?
答案提示:
因为要“选择”一条路,诗人担心选错。
第三小节,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2、通过朗读,大家发现,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答案提示: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再朗读一遍,看看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5、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小草——
梅花——
青松——
荷花——
6、象征与比喻在诗(文)中的区别。
六、学生准备、交流并朗诵两位诗人的其它诗作,简单说说理由。
七、总结:
“这堂课,我学习到了……”
“我很赞成……的观点,因为……”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由学生按以上句式来完成,老师点评。
八、布置作业: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摘抄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对“路”的精彩描写的句子3例,并标明出处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
幻灯机或实物投影仪,自制胶片或卡片一张。(如果没有教具也可以板书到黑板上)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和有关背景简介
“作者和有关背景”这一问题,谁能帮大家解决?
师作小结即可。
三、诗文理解:
1、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注意字形(学生演板)
弗涉足伫立萋萋幽寂延绵
2、理解诗意
首先整体把握
(1)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啊!(先由学生叙述,师再小结。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结)
选择前的慎重(久久伫立),深思(板书)
(2)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
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选择更幽,更美,更有挑战性的路(人迹很少)(板书)
(3)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十分的留恋,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选错了将“难以再返回”了。
踏上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
但仍怀念未选择的路。(板书)
(4)最后一节中诗人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里,有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可是诗人并未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结果怎样,而是为未选择的路而叹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啊,人生的道路,结果谁能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来的真实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是在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这是舍弃的美——缺憾美(板书)
*小结: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是重点却放在了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是舍弃。然而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人们常用“想当年我要是……现在就会怎样怎样了”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使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耐人寻味。
3、再次品读诗歌,研讨问题
(1)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
(2)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3)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讨研讨
如果没有,我们就来做一个小片断练习
说话训练:昨天,今天和明天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作业:当你面临“上学去,玩去?”的选择时,你会……
附: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选择前的沉思慎重(久久伫立)
未选择的路选择了更幽更美人迹很少的一条路千万条之多
(自然之路)(暗含充满挑战艰难之路)(象征)选择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人生之路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却舍弃显忧郁惆怅
(一种舍弃美——缺憾美)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3、情感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回顾写“路”的句子或文导入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2、教师明确要点。
三、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思考: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①伫立(思索)
②决定(选择)
③选择后的惆怅
④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讨论: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追问: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是比较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小草——
粉笔——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四、合作探究,交流领悟。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
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2、读了这两首诗后,请回答,你最喜欢那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3、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立—决定—怅惘—回顾、叹息
(思索)(选择)(选择之后)(多年后)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5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发挥小组与对子的合作力量欣赏诗歌;在品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著追求理想的信念。
4、学具准备:笔记本、字典
Ⅰ.自学自研部分(时段:自习时间:20分钟)
旧知链接:背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新知自研:
1)找出本文的生字词,熟读本诗,根据语感划分诗句的停顿;
2)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赏析诗歌。
3)主题归纳。
Ⅱ.交流展示部分(时段:正课时间:35分钟)
【学习目标】
培养欣赏诗歌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诗歌的主题;理解象征手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导学案、朗读录音
内容模块
“导学·合作·探究”流程模块
操作流程
自主学习环节
交流合作环节
展示质评环节
探究总结环节、巩固延伸环节
设计重点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形式·过程·时间)
展示方案
(方案、建议、时间)
随堂笔记
(规律总结·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A品读诗歌
B欣赏诗歌
C探讨写法
D开拓思维
A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扫清文字障碍。
2、第二遍读,划分好停顿,读出诗的韵味。
3、第三遍读,听朗读录音,再次品味诗歌韵味。
感知课文:
1、划分诗歌层次,并能用四个概括四节诗的内容。
2、你认为诗歌在传达着什么。
B品析鉴赏:潜心会文,自选角度(章法结构,名句品析,分析意象,领悟意境,鉴赏写法……)自由赏析。
C1、请说说这里的“路”有什么其它的含义吗,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哲理。
2、你觉得作者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效果吗?
D1、诗中诗人为什么重点写哪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2、你遇到过人生的十字路口吗?你怎样选择的,结果呢?
1对子互学:相互检查导学内容的完成书写情况并用红笔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时:5分钟
2组内群学:小组长主持互助组内的互动,明确重点交流内容和交流规则。
①交流:小组长带领下交流、明确互助成果,解决本人未解决的问题。
②抽签:明确展示主题,商讨并确定展示方案,做好人员分工及组内预演,确保人人有事做。
③预演:围绕表现任务,参照表现方案,优化表现形式,分派表现任务,进行组内表现预演。
④展示:互查互检组内成员演练成果及自行修正;
⑤记录:观察大黑板展演成果,快速查找问题,组长记录问题;
预时:5分钟
3、跨组研学
交流新思路、新解法、新拓展。解决本组未解决的问题
预时:5分钟
A1、小组推荐组内朗读优秀的学生,全班展示。
2、全班评价示范生朗读情况。
3、听录音朗读,学生掌握好断句。
4、选一名学生范读。
5、全班齐读。
6、小组内讨论,派代表黑板前展示诗歌的结构层次及诗歌的主题,暂不做讨论,在赏析诗歌之后,在确定。
B1、选择本组最佳品析成果在全班展示;
2、鼓励特色化的解读和独到的见解;
3、讨论黑板前的层次划分与主题归纳。
C组内探讨,组长归纳并记录讨论结果,向全班及教师汇报。
1、选本组内最佳优秀成果或者自荐在全班展示。
2、各组积极评价,同时可对他组展示进行挑战。
D1、加分鼓励学生回答,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敢想、敢说。
2、此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教师举例提示,协助学生理解此问题。
预时:15分钟
等级评定:
【质疑问题】
提示:预习时未找到的问题
【重点识记】
【病题诊所】
提示:自我赏析时理解错误的地方。
【精题入库】
本文的写作特色?
同类演练(时段:课下,时间:2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
基础题:
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加点的词。
(1)涉足:
(2)萋萋:
2.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发展题:
3.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答:
提高题:
4.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答:
Ⅲ.复习辅导部分:
回头看:基础知识再现与梳理.
精品阁:充实完善课堂笔记.(纠正自己预习时出现的`错误)
字词
片段
结构层次
主题
诗歌赏析
资料库: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他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背景资料: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象征手法介绍: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为了是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
秀身手:预习《黄河颂》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2、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情感与德育:
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向我们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参考: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及补充: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忧郁:忧伤,愁闷。
因是诗歌,牵涉的字词很少,教学时也应从快从简。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
(由教师介绍,学生适当笔记。详细介绍见《教师教学用书》P30、P31)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文本学习
(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诗
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
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
2、说诗
①诗的主题是什么?
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③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劝告希望
教师小结: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意象—意境)
3、悟诗
①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4、品诗
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二)学习《未选择的路》
方法步骤同上,学生自主学习。
练习及参考:
1.作者为何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重点不是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点对未来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2.本诗主要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象征
3.诗中流露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
对已选择的路的不满,对未来选择之路的向往。
4.本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自己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课文小结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也希望同学们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精彩,走出成就。
五、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题二
2、课外练习:教辅资料、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品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品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工具:
教案,ppt
新课导入
说到路,我们很自然想到人生之路。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鲁迅有“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感触。
路,往往寄托了人们无限遐想,今天我们一起赏析美国诗人笔下那《未选择之路》。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1912年,38岁的弗罗斯特做出了一个重要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投身于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中。这首诗便暗示了诗人这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创作上,弗罗斯特也像《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并形成了与20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找同学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读诗歌,要求:读出节奏、语气。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用低沉,深婉,略带点惆怅的语调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同学点评。
全班齐读。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第一小节:诗人面对两条路伫立思索,不能选择。
第二小节:写诗人勇敢地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第三小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着另一条路,担心选择错误而难以回头。
第四小节:写诗人遥想未来:未选择的路或许更好……但现实无法回头。
五、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1.诗歌第1节中,“我”站在歧路口,为什么“久久伫立”?
这主要是为了表现出人生道路的选择对每个人的人生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慎重选择,因为一旦选定,就不能回头。
2.学习象征手法: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为的是借甲事物暗示乙事物。它往往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一般要统摄全篇。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示例:“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松柏”象征“坚强勇敢”
“康乃馨”象征“母爱”
3.诗中的“荒草”、“足迹”、“落叶”等又象征什么呢?
“荒草”——探索人生,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艰苦、曲折、坎坷。
“足迹”——探索人生之路的不懈追求、不懈奋斗。
“落叶”——在探索和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失败、挫折、坎坷 ……
诗歌第2节中,“我”为什么选了一条“更幽寂”“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道路?
这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希望“我”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更有挑战性,更不平庸。
全诗写“我”选择了一条路,为什么题目又叫做“未选择的路”呢?
从诗歌内容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
从诗人感情看,诗人要抒发的不是对自己所选择的这条路的欢欣与庆幸,而是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
从诗歌主旨看,诗人的写作意图是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重视,从而促使人们对最初的选择进行反思,进而告诫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重。
6.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的写法有什么大的差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未选择的路》则用了许多具体形象来阐释人生哲理。
六、课堂总结
在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我没有刀,我就不能保护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一段优美风景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的路林荫匝道,有的路落英缤纷,有的路表面阴云密布却转角柳暗花明,有的路看去阳光明媚却暗藏埋伏重重,而只有选择一条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揣摩诗歌中优美精 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态度与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
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 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计划课时:
两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学海拾贝
※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
(一)读
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
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
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 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 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少年时代的玩耍已经消逝, 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升起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 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 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 我们的心焦灼不安, 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 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 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 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读后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中的“一种愿望”指的是什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欣赏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说道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他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我特别难忘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介绍(多媒体)
三、诗文理解
1.学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
2.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放声自读。
4.谈谈感受,结组讨论,你感悟深的是那。
5.找各组同学依次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
(1)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有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的一条,而且选择了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
(2)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3)诗人心中虽仍踌躇但还是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开始艰难的跋涉。
(4)诗人没有告诉读者他的结果怎样,而是未选择的路叹息
(插入课件)
6.小结:诗人重点写了未选择的路,为什么?其实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舍弃。当我们无法选择时,其实也已作出了一种选择。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表面是写自然的路,实际是写人生的路。这种写法就是象征,表面是浅显的,实质却是深刻的,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条路可选择,但一个人往往走一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其他许多条路,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着偶然性和随意性,那位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诗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深入的思考人生选择的问题,一定要慎重选择,当你作出了一种选择你也就放弃了另一种人生的路。
7.能谈谈你心中从本诗明白的道理吗?
8.师总结: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择了决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四、放声自读,再次感悟,记下你心中的哲理句。
课后反思:诗是美的,哲理确实深刻不易理解的,好诗只有结合生活才有更深的体会,对于初中生来说,还不可能很好的把握,但从浅处去品味,鱼和熊掌总的有所舍弃,选择的求学也就放弃了嬉戏,生活需要有所取舍。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10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 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 、 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 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4、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 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2、 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
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作为作业 完成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的】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品析诗中的美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品析诗中的美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描述导入(出示预先画好的彩图,如下)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图。
师:描述得很好。的确,“神密”,很多人都喜欢探索,但神密的路有许多危险,常人走了会后悔,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看看作者的选择和反思。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透过课外资料可获得相关知识。请两位学生分别简介。
三、配乐朗读
播放迟志强的《愁啊愁》曲乐。
学生怀忧愁之情读诗,体会诗中流露的感情。
点评:读得很有感情。迟志强误入歧途,走进了监狱。那么,诗中作者的选择如何呢?
四、整体把握诗意
分小组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小组长汇报结果。
板书:伫立(思索)决定(选择)
选择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点评:同学们归纳得真不错,简洁准确。
五、问题探究
1、第一节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2、诗人为什么要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路?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只要大体了解一下,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就可以了。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他一生热衷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沙俄统治者极端的不满,曾两度被流放,最终死于沙皇政府的阴谋之下。这首诗歌就是写于流放期间。
三、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思考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可采用课堂发言的形式,互相补充指正,作出解答,并说明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明确: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问题探究
这首诗歌虽文字不多,但却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采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答疑解难。
问题(教师备案):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
1、必须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这句话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它与违背生活规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
2、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到来。
3、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
4、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明确地说明道理。一般诗歌的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而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07-29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08-10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04-20
《未选择的路》教案09-08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赏析07-30
未选择的路教案(通用12篇)04-26
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07-19
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3篇07-19
《未选择的路》读后感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