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教案教学设计
第11课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冯骥才
杭州余杭 退休教师 葛杰
一、 解题:
本文是一篇文化考察随笔。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程度的标志。在城市建筑中,也沉淀着城市以往的历史特色。城市在
不断地扩大、创新、前进,如何仅仅保护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就成为城市建设中人们始终面临的一个难题。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目前经济又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观察法国的城市建设的成功之处的。文章主题突出,目的明确,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二、 课文总体理解与分析:
1、 作者写本文的出发点和意图是什么?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探求正确处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与发展现代文明在城市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作者家。一直关注和思考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观察法
国的城市建的成功之处的。他希望中国能吸取巴黎人的成功经验,在自己的城市建设中,科学地、合理地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2、 全文分四大部分,请分析并概括这四大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以议论开头,推出考察对象--即欧洲名城的历史感。(这第一部分,由世界突出欧洲,
由欧洲突出巴黎。像摄影的推镜头,从大到小,从部分到集中。这使得目标突出,话题醒目。作者在开篇推出一种说法,强调美国的现代文明与欧洲厚重的历史感的强烈不同;再表明对上级指示认同,直接赞美欧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悠久与古老;最后,以“尤其”一词,进一步突出本文的议论对象。议论开头引人注目,往往必须有奇思妙语,才能做到立论不凡。本文就做到了这一点。)
第二部分(2--7)细致描写巴黎的历史感以及这种感觉的来源。并此悟出一个命题:文化和文物的区别,以及以城市文化保护的意义。(这部分提到巴黎文化,人们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等超级历史文化建筑;第2段承接上层的写法,继续用排除法,层层剥离人们城市文化的成见,利用制造悬念的手段,进一步突出文章介绍的主角--巴黎的老街和老屋。第3、4自然段,详细写巴黎老街屋的独特风貌,和深埋在斑驳外肯下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指出这些对于历史来说,才更真实、更生动、更有血有肉。由此引出第5、6、7自然段作者对文物与文化的两个不同概念的思考,文物是文化的一小部分,更广泛的文化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居中。而对后者的保护更困难。人们的观念,尤其是面临发展与保护紧迫课题的中国,更亟待更新。)
第三部分(8--11自然段)写巴黎人在城市文化保护工作中,走过的弯路及成功经验。(第8自然段巴黎人的城市文化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超过了一段弯路。20世纪五六十上年代,现代化建设冲击巴黎,观念有误区、法规不健全,巴黎民居的保护同样也面临困境。这些与我国各地今天的处境极其相似。段尾用设问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第9段开头便用感叹句给出答案,引人震惊振奋。下文接着详细介绍普巴黎人对待自己城市文化的高层次、高品位的追求与做法。这不懈地努力与内在深深的自豪解决了古老与现代的难题,拉近了古老与现代的距离。与此同时,作者又宕开一笔,独句成段,提出“我们与他们的距离”的思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的是巴黎,忧患的是祖国的文物与文化的保护工作。)
第四部分(12--16)以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强化自己的感受,并认同和赞扬巴黎人对城市建设的见解,结尾发问,引人深思。(这一部分,作者先抑后扬,“漆黑的窄巷”,“小旅店”,老电梯,小房间,带给人们的是破旧与压抑的感觉;如果说,“漂亮舒适,设施十分先进”的卫生产已令人惊叹,那么“全部仿古”的家具古老的艺术品,图画一般美丽的小天井,就分外让人着迷了;由此产生出其不意的错觉,就形象地点出了巴黎独有的文化韵味。“典型的巴黎”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又是极高的肯定。城市保护专家后句“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的话,既是把“我”的思考推向深入,也是把文章推到高处。但是,作者并没有把文章结束在此处,他始终关注的是自己的民族。结尾两次发问,照应了前面的思考,表明了拳拳亦子之心。)
3、 作者认为城市的文物指什么?
文物指名胜古迹,它们是历史上皇家与宗教遗产中的精华,显示着现代战争城市文化创造的极致。
文物是历代遗留焉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也指礼乐制度。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
产物,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典型代表。特别是历史上修建的许多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蕴含的历史文物价值更为宝贵。
4、 作者认为城市的文化是指什么?
文化的内容广泛得多,更多的表现在大片大片的民居中。它是整个城市生活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
的特性之所在。
文化是指考古学上的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要具,用具,制造技术等 ,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任何一个地区,不同的民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代表各自种族特色的不同文化它们是平等的,各自独立的。不同的城市的发展,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环境、人文等 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
5、 如果将记叙作者到巴黎第一天的那一部分内容放在开篇,行不行?为什么?
为好。因起不到强化主题的作用。
作者开篇由世界到欧洲,由欧洲到法国,再到巴黎,由巴黎的历史到现在,由整个巴黎到不知名的一处。
大文末,详细记叙了到巴黎的第一天的感受,并且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此而产生出其不意的错觉,就更形象地点出巴黎独有的文化韵味。这样写能以切身的感受深深打动读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 作者是按什么样的写作思路写作的?
作者由大及小,议论的范围层层缩小,由世界到欧洲,由欧洲到法国,再到巴黎,由巴黎的历史到现在,
由整个的巴黎到其中不知名的一处,最后在自己的亲身经历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与思考。(作者在开篇的议论开头,推出考察的对象--欧洲名城的历史感。接着,细致描写巴黎的历史感以及这种感觉的来源,并由此悟出一个命题:文物与文化的区别,以及对城市文化保护工作的意义。然后,写巴黎人在城市文化保护工作中走过的弯路,以及成功的经验。最后,用自己到巴黎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感受,并认同和赞扬巴黎城市建设的见解,使自己的创作目的更为明确。)
三、 重点语段与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1、 第1自然段“有一种说法:到美国去看新的,到欧洲去看老的;还有一种类似的说法:在美国想未
来的事,在欧洲想历史的事。”对这句话应该怎么样理解?
这句话表明了美国现代文明与欧洲文化厚重的历史感。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无论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
代表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水平。欧洲的历史悠久,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文明。人们到达这些地区,往往能触景生情,各种情感油然而生。
2、 如何理解第2自然段中的这句话:“巴黎的历史感并不仅仅来自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圣母
院。那是旅游者眼中的历史,或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巴黎真正的历史感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那一大片大片风光依旧的老街老屋之中。”
作者认为真正的历史感是内存的,含蓄的,体现在随处可见的老街老屋之中。
历史是人类创造的,记载站人类的发展史。而真正的历史是复杂的,综合揿方面的,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几处名胜古迹。它们也只能算是典型的代表,而真正的历史文化却包含在普通的人民大众的生活中,也就是存在于风光依旧的老街老屋之中。
3、 第4自然段中这句话应该怎么样理解,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不要只用旅游者的眼睛去看,找一
位这街上的老人聊一聊。”
可以促使人深思,引起多方面更深刻的联想,从而使人们透过表面的思索,明确保护老街老屋也就是保
护城市文化的主题。
一般人到巴黎,特别是第一次到的旅游者,往往注重的是名气比较大的建筑。而对于那些不起眼的民居熟视无睹。作者在这里提醒那些来探寻历史文化的人们,不要忽略了普通、平凡的老街老屋,真正的历史文化就包含在其中。
4、 如何理解第5自然段:“从城市保护的角度看,文物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点明作者着重从保护城市建筑方面来谈文物与文化,从而明确要谈论的范围。
文物与文化既有联系,又不能完全等同的,在不同的领域膛同的理解和内涵。本文着重从城市的发展所
产生的新旧事物之间的矛盾上来谈,明确城市保护工作中文物与文化的不同内涵,从而使人们有更准确的认识。
5、 在文章的结尾处(第15自然段后)作者说:“后来我遇到一位城市保护专家,一句话就把我的思考
引向深入:‘城市的精神重在于它的使用。’”此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城市的精神是一种凝聚力的体现,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城市的使用只是一种物质上的价值,它没有活的生机和力量。
城市保护专家的话的有很深刻的哲理性,他透过城市的物质作用,而上升到一种人为的凝聚力量,这种力量是团结的,向上的,是进步的。这种力量,也是不可摧毁的。它既高度概括了巴黎人在城市保护工作中的力量更大,也暗示出我们在城市保护工作中缺少的也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的思考深入,将文章主题推进到一个更新的高处。
6、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除了巴黎人,谁还会这样想?我们?”应该怎么样理解?
用了反问的句式,既照应了前文的思考,也表明了作者的拳拳亦子之心。
作者对巴黎城市保护的记叙,不只是为了宣扬巴黎人的精神,更主要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也能从中吸
取经验,在自己的国家的城市保护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表明作者时时关注着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从而也表明文章的写作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四、 写作特色:
1、 叙议结合,描述简洁,议论精到,开阖灵巧。
本文是一篇文化考察随笔,属于散文的一种。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由考察所见所闻生发开来,着
重表达独特的发现,抒发独特的内心深刻的发现,抒发内心深刻的感受和思想见解。
2、 语言优美,逻辑严密,想像丰富。
文章语言描写生动,准确(如描述巴黎老街老屋的墙壁,阳台,地上的石块,台阶,街巷及一此店铺)。
语言富有逻辑性(如“巴黎真正的历史感是在城中随处可见那一大片大片风光依旧的老秆老屋之中”,对
文物和文化的阐述等等。)
作者的想像力丰富(如对巴黎历史的介绍,很自然地想到了毕加索,莫泊桑,灯的传说等。)
五、 小结:
这篇文化随笔,形式上比较自由,由考察中的风闻生发开去,重在表达独特的发现,抒发内心深刻的感
受,或思想见解。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介绍了在参观巴黎老街老屋时体会到的浓重的历史感,从而感到了巴黎先进的文化观念。悟出了城市建筑的文化内涵之所在。作者还介绍了巴黎人在保护城市文化中所走过的道路,而对我们的城市建设与文化保护工作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六、 板书要点:
城市的文化和文物 冯骥才
欧洲 (由点到面) 巴黎
巴 文物 名胜古迹 埃菲尔铁塔
黎 凯旋门 顶级象征
的 卢浮宫
历 圣母院
史 文化 民居 老街
感 老屋 真正的独特性
老巷
写作特点:
叙谇结合 议论精辟 开阖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