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泥哨 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 泥哨 作者:贾玉清
教学要点编写者: 余杭教师进修学校退休外聘教师 葛杰
一、 解题:
这是一篇熔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和说理于一炉的优秀散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生活中一段难忘的经
历,表达了人生要有理想和追求,并为之而努力奋发的思想感情。作者以泥哨为主题,既点明了文章的内容,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二、 课文总体理解:
1、 研究并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段)用泥哨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4--10段)讲述泥哨的故事。它又可分为二层:
① 第一层(4--5)表达自己希望有一只泥哨的愿望。
② 第二层(6--10)叙述老爷爷为我做泥哨的过程。
第三部分--(11--14段)由泥哨悟出的人生哲理。
全文叙事线索明显,抒情、议论突出。
2、 本文是什么文体?
本文是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课文以记叙为主,但抒情的意味很浓。材料是作者根据自己生活的真实加以构思而写出的。作者把生命
的价值与小小的泥哨水乳交融地统一起来,并运用记叙、描写、写景等等表现手法,围绕泥哨,多方选材来表现主题。
3、 赏析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并理解本文表现了怎么样的主旨。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主旨: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表白,都需要奏出富有特色的生命之音这一主题。
(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归纳,需要多读,精读,还需要运用思维方式去联想、想像和引申。本文卒章显
志,在文末表达了“是泥哨终会响的”“自己纵然是一团黄泥,也需要把生命在烈火中完成,最终向天地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一主题。因此,多读、精读会使人理解出更多深的思想。)
4、 从第四段开始描写,是不是能更快更直接进入主题?(即要不要前面的三段课文?)
从第四段写起,可能会使文字更为简洁,却失去了艺术性。第3段制作泥哨一段,写得极为有味,体现
出作者谋篇布局的独到之处。在阅读课文时,我们可能会产生许多想法,但是通过多次比较阅读,就会悟到:文章在第一段的“悠悠的泥哨声”徐徐开启了回忆之门,在第二段第三段指明了泥哨在童年生活中的意义。尤其第3段在“吹泥哨”这一细节上,与第4段产生联接,完成了过渡,可谓剪裁得体,缝制巧妙。这是作者构段、谋篇布局技巧的初显。如果直接从第4段写起,就显得平铺直叙了。
5、 课文哪些段详细地叙述了老爷爷制作泥哨的过程?为什么要详尽地记述制作泥哨的过程?
第7段详细地记叙了老爷爷制作泥哨的过程。
说明泥哨的制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有一定的技术。使之和和在此之前自己捏泥哨总也吹不响形成对
比。
(阅读本文,可以体会到: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这一细节描写,与第3段文字形成前后呼应,文思巧妙。同时这一细节,又为后文泥哨的意义的升华作了坚实的铺垫,可谓思路独到。)
6、 课文多次描写泥哨,有什么作用?
厚积薄发,为文末显志蓄势,
因为泥哨这个载体,描摹得越细腻,越形象,其负载的意蕴就会生发得越自然越深刻,泥哨声代表了生
命之音的主题也就表达得越加突出。
三、 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分析:
1、 文章由“一串串悠长的泥哨声从心野遥遥远地传来,微微地震憾着我的心。”这样开篇,有何作
用?
答: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作者由泥哨声入题,并连用了两个“遥远地”,表现出泥哨怕在自己的心中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开
宗明义,直接,简明。
2、 第3段“原来是柔软的富有弹性的黄泥,被捏合成鸟的形体。然后,交付给炽红的烈火。于是,这
卑贱的黄泥,变成了一个灵物,一个响亮的生命。它以自己刚强而高亢的声音向这个有声有色的天地宣告了它的诞生与存在!……这就是我用来吹奏童年梦幻般音乐的泥哨。”此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描写与抒情的表达方式。
这段用概括性的语言描写了泥哨的制作过程。用词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抒发了对泥哨的喜爱之情。
3、 第5段“拥有一只泥哨,是那么自豪,那么快活,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可我没有。多么希望能够
吹着泥哨,在长满野蒿的荒沟旁,寻觅红红的酸枣;多希望能够吹着泥哨,在开满野花的田野里,割满一篮青青的草……可是我不能,我不敢向妈妈要,妈妈瘦削的身影、忧郁的眼睛向我无声地诉说着生活的艰辛。我下决心自己一定要捏响泥哨。于是,在村里的泥塘边,我常常捏。但我从没有捏响过……”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答:本段写了以泥哨的渴望和家境的贫困。
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稚嫩有趣的,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一只小小的泥哨,对孩子却充满
了诱惑力。文章对此,反衬家庭的生活贫困用作者的成熟、懂事、有志气的性格。
4、 第7段,“一天,我终于走进了那童话般的小茅屋。用怯怯的眼眼光望着老爷爷,多么希望他能够送
给我一只泥哨。老爷爷停下手中的活儿,笑着问我:‘你想要泥哨吧?跟我来。’说完,领着我到泥塘的水边上,抓出一团柔软的富有弹性的黄泥。在平坦的板上,那松枝似的老手将泥揉着,捏着,很快捏成了一只鸟的形体。然后又用草棍旋出了眼儿,用唾液抹得细腻光滑。当那黄泥小鸟被风晾干,老爷爷将它放进炉中的柴堆上,烈火像一丛红亮的珊瑚,映红了老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也把那团黄泥渐渐烧红,像一块灿烂的赤金。老爷爷用铁夹子将它夹出来,那东西又由赤红变成暗红,又从暗紫转为黑青,在地上闪着莹莹的光泽,像一块墨玉。”本段在内容表达方式上以什么为主,有何作用?
答:①以描写为主,详细地介绍了泥哨的制作过程。
②这一段内容,通过作者童贞的视线,详细地描写了老爷爷制作泥哨的全过程。
③制作的过程 是:从池塘边采泥到青石板上揉捏、旋眼、抹光、风干、烘烤、夹出。
④作者观察得十分细致认真。特别是夹出来后,泥哨的颜色变化,写得更加细腻。这变化过程是:由赤红变成暗红,又从暗紫转为黑青。
⑤“像一块墨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泥哨的喜爱之情。
⑥为什么老爷爷不直接给她一个泥哨?--是为了与她自己捏的泥哨总也不响形成对比,通过老爷爷捏泥哨的过程,减弱泥哨对自己的产生的撼力。说明长大了,泥哨的捏响的,是泥哨总会响的道理。
5、 第8段,“老爷爷将那泥哨吹响,那单调而又壮丽的声音‘吱吱’地响着,似乎因为新生的激动而颤
抖着翅膀,以倔强的力量冲向大片的流云。那是被火冶炼出来的生命,那是充满火的激情的生命每一串‘吱吱’的高音都变成曳着长尾的流星,飞过绿色的田畴,飞向灿烂的夕阳,撞击着遥远的青山……“如何理解泥哨发出的声音?
采用了虚写与实写相结合的手法,赋予泥哨以强烈的生命力。
这是对泥声音的重点描写。既有实写,如单调的“吱吱”声;也有富有想像力的夸张意味的虚写,如“壮
丽”、“因为生命的激动而颤抖着翅膀”、“以倔强的力量冲向大片的流云……”。赋予泥哨声强劲的生命力,从而激励人上进,令人奋发。
6、 第9段“老爷爷将泥哨送给我,我如获至宝。我问老爷爷为什么我捏不响泥哨,老爷爷笑了:‘是泥
哨终会响的,你还小,等 长大了就会捏响了。’……”在这一段中,应该如何理解老爷爷的话:“是泥哨终会响的,你还小,等长大了就会捏响了。”
答:这一句话,赋予了泥哨新的内涵,说“泥哨声”是有生命的,暗指这是“生命之音乐”。在这里,“泥
哨”的含义已经升华到人的生命。老爷爷的话中,包含着人生的哲理,意味深长。也可以理解为,沿线哨是老爷爷一生的写照,虽然平凡普通,但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吹响了自己生命的最强音。老对我寄予希望,将来能明白,并能吹响自己的“泥哨”。
7、 第11段,“从此,那泥哨便陪伴我,在我孤寂的时候,我便向无边无际的旷野使劲吹响泥哨。那凛
冽粗野得有点悲壮的高音,闪烁着银片一样的晶莹。像被强蛮的弓弦绷上云天的羽箭,化作旋转的白云和阳光。于是,我童年的幻梦也便冲向无际的流云……”我们应该怎么样理解,流云对他自己的影响?
答:①这一段主要写了泥哨对自己的影响。
②对他的影响是:在我孤寂时泥哨陪伴我--吹响它,欣赏它独特的声音;在我消沉迷惘时泥哨激励我,从泥哨的声音中,体会到许多对人生的思索,使自己的童年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对他自己的整个童年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
③泥哨对他自己来说,来之不易,所以如视珍宝,倍加爱惜,常常以泥哨为伴。
8、 “‘泥哨终会响的’,老人这样讲。是的,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纵然是一团蓼泥,也要把生命在烈火
中完成,最终向天地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一段说 明了什么道理?
答:说明了一个人要有生存的价值,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发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音。
作者在多年以后,随着生活阅历的增深,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丰富的了解和认识。深深地体会到老爷
爷当初所说的话的含义,既便是一个普通的人,在经历了人生的磨练与洗礼后,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也要发出属于自己的最强烈的生命之音。
四、 写作手法:
1、 叙事、状物、抒情、说理于一体。
A、 叙事与描写相结合。例如:妈妈瘦削的身影,忧郁的眼睛向我无声地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B、 叙事与说理相结合。例如:是泥哨最终响的。你还小,等长大了,就会捏响了。
C、 对泥哨制作过程的描写:泥塘的水边上,抓出一团柔软的富有弹性的黄泥。在平坦的板上,那
松枝似的老手将泥揉着,捏着,很快捏成了一只鸟的形体。然后又用草棍旋出了眼儿,用唾液抹得细腻光滑。当那黄泥小鸟被风晾干,老爷爷将它放进炉中的柴堆上,烈火像一丛红亮的珊瑚,映红了老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也把那团黄泥渐渐烧红,像一块灿的赤金。老爷爷用铁夹子将它夹出来,那东西又由赤红变成暗红,又从暗紫转为黑青,在地上闪着莹莹的光泽,像一块墨玉。
D、 状物与抒情相结合。例如:这卑贱的黄泥,变成了一个灵物,一个响亮的生命生命它以自己刚
强而高亢的声音,向这个有声有色的天地宣告了它的诞生与存在!
E、 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例如:自己纵然是一团黄泥,也要把生命在烈火中完成,最终向天地发出
属于自己的声音。
2、 选择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件,以泥哨为线索,并将主题蕴含其中。开篇入笔独到,开头和结尾、过
渡和照应及安排主要内容和段落合乎中心要求。
3、 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文章多交人地描写泥哨,抓住人物=、事物的特征来写,
用词准确,贴切。如对妈妈的描写:“妈妈瘦削的身影,忧郁的眼睛向我无声地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对老爷爷制泥哨的描写:从池塘边采泥到青石板上揉捏、旋眼、抹光、风干、烘烤、夹出。语言富有个性化--如“心野”一词的意义是旷野般遥远的心理历程;“捏响”兼有“捏制”和“吹响”之意。措辞高度地浓缩。第7、8段课文文字描摹出色,开头的拟人、抒情和议论相结合,都给读者以极强的美感。
五、 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者熔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和说理于一炉。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向世人
尤其是中职学生做出了表率。“是泥哨最终会响的”一句,点明了人生的价值,最普通的人,最平凡的人,也会发出自己的最强音。本文取材、立意、造词、谋篇布局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六、 板书要点:
泥 哨 贾玉清
珍爱 陪伴我走过童年的路
童年的信物 永远不褪色的记忆 回忆
渴望 羡慕 自豪 快乐
自己捏--总也捏不响
拥有 抓 揉 捏 旋 抹 烧
老爷爷--单调而壮丽
感情 是泥哨终会响的
向天地发出属于 自己的声音 升华
七、 练习:
1.信物:作为凭证的物件。
例句:这个泥哨是我童年的信物。
2.卑贱:旧时指出身或地位低下。
例句:这卑贱的黄泥,变成了一个灵物。
3.高亢:声音高而洪亮。
例句:他的歌声高亢、嘹亮。
4.田畴(ch6u):书面语,意指田地、田野。
例句:小鸟飞过绿色的田畴。
5.凛冽:刺骨地寒冷。
例句:寒风凛冽。
6.强蛮:强劲、有力。
例句:像被强蛮的弓弦绷上云天的羽箭,化作旋转的白云和阳光。
7.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捕捉。
例句:他诡秘地一笑,令人难以捉摸。
8.嘉许:书面语,夸奖、赞许。
例句:他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嘉许。
9.酝酿(y*n ni4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例句:写作前要反复酝酿,才能下笔流畅自如。
10.兴会淋漓:比喻尽情、酣畅。兴会,兴致。淋漓,形容畅快。
例句:两位久违的知心朋友兴会淋漓地畅谈了一夜。
11.意到笔随:我国古代写作理论术语,指心中有了文思,就能用笔写下,顺畅地表达出来。
例句:读书万卷,才能做到意到笔随,如有神助。
12.岑(c0n)寂:寂静;寂寞。
例句:这声音打破了岑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