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他们沉默(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4-06-16 16:09: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让他们沉默(教师中心稿)

我一直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最能体现学生主动性的课堂;是学生互相交流,畅所欲言的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发挥个人潜能的课堂。事实上,真正的课堂就是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只是一个策划者,应该在幕后,而最闪耀的光环永远是罩在学生身上的。

不让他们沉默(教师中心稿)

前些日子,有幸听了两节特级教师示范课,感慨颇深。一方面,特级教师重教材钻研、重知识积累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我们学生越大越“沉默”的“怪癖”,让我大大吃惊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得沉默?并且还甘于这种沉默,一味沉沦?作为策划者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把主角的位置自然地交给他们呢?

一直非常赞赏《天上的街市》这一节课,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听完整节课,我记住的是学生:学生的朗读、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质疑、学生的可爱、学生的精彩。我想任何一位教师都甘心让听课人如此忘却的,毕竟,这是给他的最高评价。至今还记得一位胖胖的小男生评价录音范读:“虽然她朗读的感情很好,但是也有不到位之处,她读错了一个字:‘那朵’中的‘那’应该读‘nà’而不是‘nèi’。”他的回答让所有听课的人都笑了,我想这笑是欣慰也是肯定。还有一位女同学说:“我认为‘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这句话应该读得更欢快些,因为这是他们的相会。”如此说法又有谁能否定呢?一直说想象力是心灵的翅膀,我想课堂就应该是他们高飞的地方。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教师设置了一个“奇思妙想”的环节,用多媒体显示了一朵“牵牛花”,问学生想到了什么。当他们说“喇叭”的时候,你会觉得不过尔尔,但是当他们说是“望远镜”、是“话筒”、是“帽子”、是“一把还未完全张开的伞”的时候,你会为自己已经凝固的想象力而汗颜了。这才是学生,敢想敢说的学生。

这是一堂初一新生的课,因为它的成功,我期待第二堂高一的课,毕竟学生年长了几岁,看问题应该更有深度、思想应该更精辟了。可是,学生们的表现却让我失望了。这节课上的是首次选入高中教材的一篇文言文《亡人逸事》,教学自然导入之后,教师问了一个问题:“这篇文章讲了主人公的哪些事情?”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可是学生们却鸦雀无声,在教者的鼓励之后,才有了丝微的声响。教师让讨论好的学生站起来说出答案,可是没有人主动站起来,教师只好指名回答。其实,这个问题非常浅显,这位同学也答得很好,但是他就是不愿“出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与妻子的生活细节,当教师讲到他们初会时的情景,我以为他们肯定会积极参与,因为这是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是除了几位同学低头一笑而外,没有人有更多的表情和语言。一整节课,学生们表现得都很听话,他们用“沉默”代替了语言,用“沉默”示意了赞同,用“沉默”表达了认知。想到上一节课上初中生频频举起的手,我感叹了:难道,我们就是扼杀他们天性的“刽子手”?

姑且不论社会环境给学生们带来了怎样的压力,以致造就了他们越大越不愿表达的心理。我想说的是,任何一位学生都有他的“软肋”,只要努力,教学课堂上的“沉默”总会被打破的,作为教者,这是我们的目标,倘若成功,那是我们的骄傲;倘若失败,那也不代表永远。

目标既定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开始着手吧。

一、攻他的第一“软肋”:骄傲的自尊心。现在的学生,喜欢把有谓看成无谓,把无谓看成有谓。但不管怎样,什么都可以无所谓,尊严却要摆放在眼前,不容别人侵犯一点点的。抓住这点,施用计策:恭维计和激将计。

所谓恭维计,就是给他戴“高帽”,说得简单点就是赞美他。这种计策很好运用,就是让教者多说学生的好,每天鼓励他、赞扬他。回答问题时,正确了,大加表扬,甚至可以做出意想不到的表情;错误了,也要挑优点,肯定其中的一点,内容方面没得夸,就说他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总之,他总有让人学习的地方。采用恭维计,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面对问题时不至于太紧张,更不至于不敢说、不好意思说。

所谓激将计,就是用巧妙的语言,让他做他不想做的事,说他不想说的话。当然在课堂上运用,就是让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问题。激将计需要智慧,运用不好会弄巧成拙,但运用成功有可能改变整个局面。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无所谓,所以一上课总是偷偷看课外书或者写其他作业,有一天我没收了他的数学书,他向我要,我想了想就说:“书给你可以,但我们来打个赌,请在座所有人作证。你赢了,书给你并且我另送你一本课外书;你输了,书永远就别要了并且要在全班公开检查。你敢不敢赌?”迫于面子,他当然答应了。我就说:“我赌你一周之内,每堂语文课不能回答2个问题。并且不能独自完成一周内我留给你们的课后作业。”他说:“老师,万一我输了,你书能给我吗?”我说:“如果你真好意思拿,那就拿走好了。”结果是他赢了,而且从那以后再也没见他在课上做其他事了。事情有时就是这样,缺少的只是开端,你给了他开端也就有以后的发展了。好好利用学生的自尊,不能让他对课堂袖手旁观。

二、攻他的第二“软肋”:不停息的新鲜感。教者要明白,平淡直白激不起浪花,枯燥无味更换不来共鸣。年轻的学生需要永不停息的新鲜感,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能死板。运用对策:观色计和施恩计。

所谓观色计,即观察学生的神色,看他们处于什么状态,然后采用应对措施。一节课45分钟,你不能保证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很多时候他们会开小差,那么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给他们一点“兴奋剂”。采用什么方式,教者可以灵活掌握,可以讲个与课文相关的笑话,可以提个“振奋人心”的问题。比如上《孔雀东南飞》,你看到学生疲惫了,就突然问他们:“你们说如此漂亮的人为什么就被休了呢?”这样问题一扔,“昏昏欲睡”的人,也会被“炸”醒吧。

所谓施恩计,即适时给学生“恩惠”,让他们轻松一点。这需要考虑教学流程的设计,要让整个教学灵动起来,满足学生的新鲜感。比如《天上的街市》那节课,教者在结尾处设计了“奇思妙想”的环节,立刻就调起了学生的胃口,让课堂活了起来。再如,听过一节公开课《金岳霖先生》,为了体现这篇文章中的细节,教者就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用漫画的形式画出来,这样也让学生兴奋。给学生“滴水之恩”,他们亦会“涌泉相报”的。

三、攻他的第三“软肋”:细腻敏锐的情感。事实上,中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他们站在少儿与成人之间,把幼稚和成熟全部融在思维之中了。因而,他们的情感敏锐,只要触及一点就能引发震荡。实施策略:迂回攻心计。

所谓迂回攻心计,即绕着弯子、兜着圈子,把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发出来。这就需要教者在教学时不断创造情境,给学生氛围让他融入其中。我上《我与地坛》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母爱,先放了一首《母亲》的歌,让学生进入情境,要求学生写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自己母亲的哪些事情。选择一两篇读了一下。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有关描写母亲的片段,适当引申了朱自清的《背景》,让他们体会某些细节上父母是怎么表达对子女的爱的。然后又让他们修改之前的写作,细致刻画细节,融进更深的情感。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情感是人之根本,抓住了它,你还怕攻不破学生的心吗?

语文教学讲究“听、说、读、写”并重,所以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能单看学生“听”“说”了没有,还要看他们“读”“写”了没有。并且,要明白学生各不相同,有的人很善于口头表达,那么我们就让他说出来;也有的学生不善口头表达,那么我们就让他写出来。要知道,我们培养的不一定是能言会道的交际家,也可以是低头苦干的实干家。总而言之,只要学生各得其所,该说的说,该写的写,“沉默”又怎有容身之地?

【不让他们沉默(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中心阅读原则的含义(教师中心稿)10-23

兜风(教师中心稿)08-07

中心阅读原则含义例析(教师中心稿)07-29

画眉深浅(教师中心稿)07-18

尊重>热爱(教师中心稿)07-12

元代文学(教师中心稿)09-02

母亲给的爱(教师中心稿)06-23

读书与做人(教师中心稿)06-21

论机遇(教师中心稿)10-10

走进生活(教师中心稿)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