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读书的象牙塔里(网友来稿)

时间:2024-06-29 20:50:5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躲在读书的象牙塔里(网友来稿)

(843800)新疆巴楚县第二中学语文组 李成林

躲在读书的象牙塔里(网友来稿)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嗜书成癖。我们家只要是我常坐的地方,都摆上了书,我稍有空闲伸手便可取书阅读,甚至晚上睡觉,也得先读会书催催眠,觉才睡得香。久而久之,读书就成了我人生长卷中最浓重的一笔。

读书丰富了我的头脑,净化了我的心灵,增添了我精神上的愉悦,然而人生识字忧患始,书读多了,烦恼也就随之增加了。

我是个中学语文教师。刚走上讲台时,心中没有可什么畏惧的,常常自以为是,心高气傲。在课堂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慷慨激昂,挥洒自如,图个痛痛快快,从未考虑上语文课的艺术。教学之余,我读了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的著作,才知道教语文并非要老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也非老师在课堂上故作高深,卖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我在语文教学方面犯了幼稚病,豁然感觉到自己很渺小。可以说,当多年的语文老师我还没有搞清楚语文的真正内涵。我深深地为自己以前不知天高地厚,坐井观天而羞愧。渐渐的我教来教去,竟不知道语文课该如何上了。在讲台上站了十来年,却对语文课感到非常迷惘,无所适从,连我自己也搞不明白个中原因。刚教书时我一天可以写两三课的教案,过去这么多年了,现在写个教案思前想后,费半天工夫,也设计不出自己满意的教案。进了教室心里还犯嘀咕,这节课别搞砸了。人家说,一个语文老师,书读得多了,上起课来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我呢,读书给我添了精神的负担,我曾试图用读书来解开心头缠绕的疙瘩,却没有大刀阔斧,吃螃蟹的勇气,思想往往在萌芽状态中就已夭折了。直到现在我的教学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读书使我日益趋于理想化。当班主任管理学生,我不耍手腕,不搞“阴谋诡计”。我崇尚教育艺术,结果屡屡失败,不尽人意。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集我喜欢读,书被我翻得软沓沓的,汲取精华因地制宜在教学中实施,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读书需要时间。上班没有工夫跟同事沟通交流,下班又要读书,沟通交流的机会自然很少。再加上我性格孤僻,喜欢安静,当然就少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好处。在课堂上,我给我的学生传授待人接物方面的技巧时,理论是一大套一大套的。可在现实生活中,我又极看不惯阿谀奉承,迎逢拍马之辈。大丈夫能屈能伸,该低头时就低头的道理我也懂,可真要在生活中实际操作,又有读书人的酸气散发出来,死死抠住李方桂先生的教学人员是二等人才,当所长做官的是三等人才的教训不放,熏得人反胃作呕,令人退避三舍。在巴楚县工作多年,升迁的机会不少,该出手时不出手,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老庄的“无为”思想是立了大功劳的。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书读死。”大学时,教我们外国文学的马家骏教授也说过:“世界上有两种读书人,一种人越读越聪明,一种人越读越蠢。”或许我就是那“把书读死”和“越读越蠢”的人吧。百无一用是读书,我却躲在读书的象牙塔内,越读越痴迷。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就让它到书里去碰撞吧。在书山上我要建起自己的乌托邦!

作者邮箱: xjbclcl@sina.com

【躲在读书的象牙塔里(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感悟读书(网友来稿)07-20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

长句的运用(网友来稿)07-17

谈比兴(网友来稿)09-11

趣话笔名(网友来稿)06-02

教育感悟(网友来稿)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