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误区(网友来稿)

时间:2024-10-14 20:15:2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误区(网友来稿)

孟祥友

走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误区(网友来稿)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事实上,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存在以下误区,导致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误区一;师生之间所谓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泾渭分明。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并不仅仅是指学识方面。在知识方面,教师也许会比学生丰富一些;但从道德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只不过学生由于阅历、经验的欠缺,由于年少气盛,才会犯下他们有时自己也始料未及的错误,对此,大可不必马上以教育者自居去训斥、征服、惩罚,年轻的心是脆弱的,需要引导、唤起、商讨,从而培养德性。即使是惩罚也要与耐心的说理结合,并辅之以行为指导,学生绝不欢迎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学生欢迎的是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没有台阶的平等的对话与沟通,即“润物细无声”。

误区二:教育过程中“管”多于“导”,“不该……”多于“应该………”。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不许”、“不能”、“不准”怎样做的条例居多,并规定犯规后的处罚措施多,缺少人性化的管理策略。学校政教处扮演了“消防大队”的角色--“哪里起火,冲到哪里”,工作显得有些被动。其实,思想道德教育重在于“导”,让学生明理,多让学生反思错误,帮助他认识犯错的原因,寻找改正的方法。

误区三:“反面典型”多于“榜样”。目前,学校教育中处分学生多于表扬学生,为了加大惩罚力度,有的学校还以“布告”的形式张贴,把学生当罪人对待。其实,学校应该多宣传好人好事,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使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自己的榜样,使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力量。

误区四:“说教”多于“实践”。思想教育最怕空洞说教。与其讲大道理,不如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做起,从错误的行为矫正做起,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自觉地识别“假恶丑”,崇向“真善美”,确立心中理想的道德标准,建筑坚固的人格长城。

【走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误区(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重视思想的考察(网友来稿)08-01

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网友来稿)10-10

创新教育的认识误区刍议(网友来稿)06-06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质疑学校学生评议制(网友来稿)10-27

简析《故都的秋》思想情感内蕴(网友来稿)07-08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