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6 12:33:3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华罗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李丽贤

华罗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华罗庚

教学目标 1、 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他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2、 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3、 通过认识他人,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教具方法 讲授、讨论综合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顾迈南,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二、华罗庚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补充材料: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生字词署(shǔ)名 苏家驹(jū) 扉(fēi)页 勤能补拙(zhuō) 怠(dài)慢 吴筱(xiǎo)元 一拐一瘸(qué) 怜悯(mǐn) 停滞(zhì)蜚(fēi)声 金瓯(ōu) 鹯(zhān)褒(bāo)奖 追溯(sù) 商榷(què) 置若罔(wǎng)闻 出类拔萃(cuì)四、熟读课文,掌握大意。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时间 主要事件

1910年11月 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30年 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2年秋天 进入清华大学

1937年夏天 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41年 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

1950年 从美国动身回国

1957年 获一等奖、出版《数论导引》

1958年 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五、研讨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1) 倒叙。开头就把最精彩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2) 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分析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第一处(31页)这首诗表达了华罗庚强调人生要埋头苦干的思想,他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智力不足。正是依靠这个,华罗庚才做成了一份事业。第二处(33页)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华罗庚对国土受侵、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的愤慨,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第三处(36页)这首诗极好地表现了华罗庚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第四处(37页)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喜悦心情。华罗庚一生,几次写入党申请书,但都没被批准,直到1979年自己已近古稀之年,才被批准,他自然是十分高兴.从中也可看出这位科学家对党忠心耿耿。

3、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意一辈子从实而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六、小结文章突出了华罗庚三方面的特征:(1)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2)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杰出的成就;(3)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

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给华罗庚写一篇简介。字数200字左右。

教学札记

作者邮箱: hardrockli@21cn.com

《华罗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华罗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乡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5-13

蜡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3

项链(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8

秋水(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24

童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8

药(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06

生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3

公输(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10

祝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18

理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6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华罗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李丽贤

华罗庚(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华罗庚

教学目标 1、 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学习他奋力拼搏、自学成才的毅力和献身科学事业、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2、 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3、 通过认识他人,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写法

教具方法 讲授、讨论综合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顾迈南,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二、华罗庚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补充材料: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1910-1985)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天,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三、生字词署(shǔ)名 苏家驹(jū) 扉(fēi)页 勤能补拙(zhuō) 怠(dài)慢 吴筱(xiǎo)元 一拐一瘸(qué) 怜悯(mǐn) 停滞(zhì)蜚(fēi)声 金瓯(ōu) 鹯(zhān)褒(bāo)奖 追溯(sù) 商榷(què) 置若罔(wǎng)闻 出类拔萃(cuì)四、熟读课文,掌握大意。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时间 主要事件

1910年11月 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30年 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2年秋天 进入清华大学

1937年夏天 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41年 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

1950年 从美国动身回国

1957年 获一等奖、出版《数论导引》

1958年 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五、研讨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1) 倒叙。开头就把最精彩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2) 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分析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第一处(31页)这首诗表达了华罗庚强调人生要埋头苦干的思想,他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智力不足。正是依靠这个,华罗庚才做成了一份事业。第二处(33页)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华罗庚对国土受侵、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的愤慨,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第三处(36页)这首诗极好地表现了华罗庚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第四处(37页)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喜悦心情。华罗庚一生,几次写入党申请书,但都没被批准,直到1979年自己已近古稀之年,才被批准,他自然是十分高兴.从中也可看出这位科学家对党忠心耿耿。

3、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意一辈子从实而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六、小结文章突出了华罗庚三方面的特征:(1)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2)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杰出的成就;(3)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

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给华罗庚写一篇简介。字数200字左右。

教学札记

作者邮箱: hardrockli@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