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从龟兔赛跑说开去(网友来稿)
惠阳市仲恺中学 : 黄小莺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番让我心灵为之震动的话:我们总是习惯地以“龟兔赛跑”的方式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因为乌龟跑不赢兔子,所以我们就认为乌龟是笨拙的。其实,只要我们换一下比赛方式,让乌龟去和兔子比游泳,这样乌龟无疑是优胜者。
这番话是那么清晰,有力地论证了: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不足和优胜之处的,如果有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每个人都可成为优胜者。因此教育应该是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条件,努力地将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
然而,反观我国现时的教育状况却实在令人这忧心。当前虽然对素质教育的讨论颇为热烈,但中心观点始终不离开要学生学会这样,学会那样,要把他们培养塑造成如何如何等,甚至最终还是回到如何教好几本书,如何考好几场试上。其实我们那种种听似合理、美妙的教育目标本身就已经是一把又一把沉重的枷锁,这些枷锁在我们还未真正地了解受教育者时,就先把他们牢牢地套住了。似乎有了这些规矩,我们的学生便都可以成为方圆了。然而,我们的教育仅仅是为了制造方圆吗?我们的学生真需要我们的塑造吗?他们就那么不健全吗?更荒谬的是这种种目标的最后支撑点竟然只是几本教科书和一纸试卷。这里并无意否认一般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应该说它是教育的某个必要过程,也是发掘潜能的其中一种手段。但是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却舍本逐末地把手段当成了目的。结果就是简单、粗暴地把一批又一批的乌龟和兔子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不遗余力地训练他们跑步,更用这样的比赛方式去淘汰一大批“乌龟”,确立一小批“兔子”。这种拿一些人的短处去和一些人的长处去比赛的择才方式无疑是不公正、不负责任的。这种教育的结果只能是对人才的扭曲和浪费。也使教育的本身陷入了困境。
一方面,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在急切地呼唤着教育,另一方面那些正在享受教育的“幸福”的孩子们却因厌学面大量流失。当然,教育界可以把这种矛盾归咎于社会,归咎于家庭,甚至归咎于孩子。然而反躬自问,我们会不得不承认矛盾的根源应是教育制度的本身。如果说孩子们厌弃的仅仅是老师教学方式,这显然是不客观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再灵活也离不开那十几年几十年不变的单一、呆板的教学内容。最后也还得屈从于那龟兔赛跑的考试制度。而这些才是学生们真正厌弃的。当然,学生当中也有跑得较轻松愉快的兔子,但那些原本属于海洋的乌龟呢?较脆弱的便在失败的沮丧中放弃,坚强的也摆脱不了因腿短而被淘汰的宿命,甚至可能因长期远离海洋面丧失了游泳的本领,变成真正的“乌龟”,社会的弃儿。
“兔子”们的命运又如何呢?众所周知,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占人口比例是极小的,属人才严重缺乏的国家。但与之矛盾的是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近年来竟有很大一部分成了滞销品,毕业就面临失业。即使销出去了的也仍有一部分在从事着与自己所学毫不相关的工作。这难道不是一个颇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吗?或许大家都能找出各种理由来解释,但只要有良知的教育者都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已严重脱离了社会需求。只要调查一下我们那些为找工作而碰得焦头烂额的大学生们有多少在感叹自己百无一用就知道了。更可悲的是我们这些过五关斩六将挤上了大学之门的“兔子们”却在一片“大学生素质严重下降”的呼声中自信丧尽,威风尽失,倒以为自已也成了乌龟。
教育界僵化的择才方式同时导致了社会择才模式的僵化,不问能力只问文凭的择才方式比比皆是。结果就是被学校淘汰出来的“差生”也绝大部分被社会所淘汰,如此恶性循环。中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我们教育在大量地浪费人才,扭曲人才!
人类总是喜欢在还没有充分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时就急切地按自己的理想去改造一切,包括改造自身,然而正当我们自以为“科学”地改造了自然的时候,自然却用它强大的报复证明我们的改造是盲目的,使我们终于认识到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多于改造。那么就让我们懂得了认识自然,从而保护自然的同时也重新地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下一代吧。我们的孩子本来就是健全的,都是同样优胜的!他们并不需要我们的“塑造”而更需要我们的认识。不是早就有人说过:“如果善于发掘的话,人人都可成为天才”吗?
当然,“潜力”并不等同于能力,潜力只是一种潜在的,可以转化为能力的因素。潜力转化为能力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是自动的,当然也有个别的“神童天才”出现,但这毕竟是凤毛麟角。实际上潜能不但需要发掘,而且还要经过补充、加强、巩固才能形成能力,这正是我们教育的责任。所以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为人类潜能的发展创造最好的条件,为学生的各展所长提供最广阔的天地,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能以最优秀的一面去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我们的教育才将会是没有次品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要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彻底打破现行的僵化、呆板的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彻底更新“塑造人才”的教育理念,建立一个全新的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体系。只有这们才可以还兔子一片原野,还乌龟一汪大洋;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教师走出为应考而教学的困境,在教学的领域里挥洒自如。
其实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已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他们强调个性的民族性使社会的各个层面都给个人的发展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当然包括教育方面。实际上它们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社会化的大教育。如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早就采用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能力评估制度来录取学生。一个物理专才在文科不及格的情况下被录取是不足为奇的。华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在中国本土至今尚无一个,但出国以后获奖的已有六人,这绝不是一个偶然。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了取录方式的新尝试,如去年就出现了“一篇作文进大学”的新鲜事,但愿这些探索可以健康地发展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套全新的、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将会在中华大地上形成。
(本文写于2000年6月,曾获惠阳市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
作者邮箱: ann11huang@hotmail.com
【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从龟兔赛跑说开去(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从 一桶水说开去(网友来稿)10-29
说你行与说不行新(网友来稿)07-03
品味景中情--由《我的叔叔于勒》说开去(网友来稿)09-05
《龟兔赛跑》教案10-28
龟兔赛跑教案10-27
《龟兔赛跑》教案01-09
《安塞腰鼓》说课设计(网友来稿)10-09